弁言 1
一、哲学释义 1
二、中国哲学释义 3
三、专题与思潮 4
上编 9
第一章 哲学精神专题 9
一、自强不息 10
二、实事求是 13
三、辩证思维 16
四、以人为本 18
五、内在超越 20
六、有容乃大 23
七、问答互动 24
第二章 宇宙论专题 26
一、宇宙论释义 26
二、大德曰生 28
三、气化流行 34
四、天行有常 39
五、问答互动 41
第三章 本体论专题 43
一、本体论释义 43
二、先秦初探 45
三、抽象本体论 47
四、超越本体论 50
五、此在本体论 52
六、内在本体论 54
七、问答互动 56
第四章 辩证法专题 61
一、辩证法释义 61
二、道家的贵柔辩证法 64
三、兵家的尚刚辩证法 68
四、儒家的执中辩证法 70
五、两一之辨 73
六、问答互动 76
第五章 知行观专题 78
一、知行观释义 78
二、重行传统肇端 81
三、重行传统弘扬 85
四、知行之辨 89
五、问答互动 92
第六章 价值观专题 95
一、价值观释义 95
二、真的取向 97
三、善的取向 99
四、美的取向 101
五、圣的取向 104
六、群的取向 106
七、问答互动 110
下编 115
第七章 先秦道家思潮 115
一、思潮源流 115
二、天道学进路 116
三、道的两种状态 117
四、世道的两种形态 121
五、人格的两种类型 124
六、“想得开”诉求 129
七、问答互动 130
第八章 先秦儒家思潮 133
一、思潮源流 133
二、人道学进路 134
三、仁学的展开 139
四、礼学的展开 144
五、“拿得起”诉求 148
六、问答互动 149
第九章 先秦墨家思潮 152
一、思潮源流 152
二、人天学进路 153
三、人为劳动者 155
四、社会为互助体 158
五、天为终极担保 164
六、“讲奉献”诉求 166
七、问答互动 167
第十章 魏晋玄学思潮 169
一、思潮源流 169
二、体用之辨 172
三、“体”的追问 173
四、由体致用的困惑 179
五、宗教哲学转向 184
六、问答互动 185
第十一章 中国化佛学思潮 187
一、思潮源流 187
二、此岸彼岸之辩 188
三、释无与解空 190
四、“一即一切”的般若学 193
五、“顿悟成佛”的解脱学 196
六、“放得下”诉求 201
七、问答互动 202
第十二章 宋明理学思潮 204
一、思潮源流 204
二、理事之辩 207
三、理在事先与理一分殊 211
四、理在心中与事上磨练 214
五、理在事中与事在理先 217
六、“内在超越”诉求 220
七、问答互动 221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