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鸣谢 14
第一部分 激进的微观社会学第一章 互动仪式理论纲领 19
情境而不是个体作为出发点 20
相冲突的术语 24
仪式分析的传统 27
潜认知仪式主义 27
功能主义的仪式主义 32
戈夫曼的互动仪式 36
准则探寻纲领 49
文化转向 55
IR理论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经典起源 58
互动仪式对一般社会学理论的意义 70
第二章 相互关注/情感连带模型 78
仪式的组成要素、过程和结果 79
正式仪式与自然仪式 81
失败的仪式、空洞的仪式、强迫的仪式 83
亲身在场是必要的吗? 87
自然仪式中集体连带的微观过程 101
交谈的会话交替充当有节奏的连带 104
关于有节奏合作和情感连带的实验性与微观观察证据 116
共同关注成为发展共享符号的关键 121
团结在符号中的持续与储备 124
9·11事件中团结符号的创造 132
分解符号的规则 142
第三章 情感能量与短暂情感 151
分裂的情感与长期的情感,或激烈的情感与情感能量 156
互动仪式作为情感的变压器 158
分层的互动仪式 164
权力仪式 164
地位仪式 169
对长期情感的影响:情感能量 172
情感竞争和冲突情境 177
短期的或激烈的情感 182
从短期情感到长期情感能量的转换 187
情感能量的分层 189
附:测量情感能量及其前提 193
第四章 互动市场与物质市场 202
理性的成本-收益模型的问题 205
参加互动仪式的合理性 208
仪式团结市场 212
情感能量与成员身份符号的再投资 213
符号与情感补充的匹配 215
情感能量作为理性选择的共同标准 224
(1)物质生产是由产生IRs的资源需求所激发的 226
(2)情感能量是由工作情境的IRs产生的 230
(3)物质市场嵌入在产生社会资本的IRs持续流中 233
利他主义 237
个体何时在物质上最自私自利? 240
要点:EE寻求受物质资源的制约 241
情感社会学作为理性选择反常现象的解决方案 245
物质关注的微观社会学 248
缺乏有意识算计的情境决策 255
第五章 内化的符号和思维的社会过程 257
深入思想内部或退出的方法 259
学术网络和创造性思维 266
非学术思维 275
被预期的和回应性的谈话 276
思想链和情境链 279
自我各部分间对话的隐喻 285
口头咒语 288
想法的速度 296
内部仪式和自我团结 305
第二部分 应用 311
第六章 性互动理论 311
作为个体满足寻求的性 319
作为互动仪式的性 321
作为符号对象的非性器满足 333
性协商场景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性本质 348
声望寻求和公开的情欲化 351
第七章 情境分层 359
宏观情境与微观情境中的阶级、地位和权力 366
作为泽利泽循环的经济阶级 366
地位群体的界限和类群身份 373
类群遵从与情境遵从 386
D-权力和E-权力 394
情境分层中的历史变迁 400
当代互动的图像 406
第八章 吸烟仪式与反仪式:作为社会界限史的物质吸食 412
健康和嗜好模型的不足 415
吸烟仪式:放松/隐遁仪式 欢饮仪式 优雅仪式 423
仪式的道具:社会表现和孤独时尚 438
反吸烟运动的失败与成功 449
地位表现标准的美学批评与斗争 451
反欢饮运动 452
领地排斥的结束:有地位的女性加入欢饮时尚 454
20世纪晚期以健康为导向的反吸烟运动 456
情境仪式的脆弱性与反欢饮运动的动员 464
第九章 作为社会产物的个人主义和内在性 474
个性的社会生产 477
七类内向性 481
沉迷工作的个体 482
被社会排斥者 485
情境内向者 486
疏离的内向者 487
孤独信徒 489
知识分子内向者 491
神经过敏或亢奋反射的内向者 495
内向性的微观历史 497
现代的个人崇拜 508
注释 514
参考文献 561
索引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