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供应商管理概述 1
第一节 供应商管理的价值 2
一、供应商管理的内容 2
二、供应商管理的作用 3
三、供应商管理的流程 4
四、供应商管理的常见问题 6
第二节 外包供应的判定与管理 8
一、外包模式的提出 8
二、外包的决策分析 10
三、外部供应的风险分析 16
四、外包计划管理程序 19
第二章 供应商的选择与认证 23
第一节 供应商的选择 24
一、确定备选的供应商 24
二、全面收集供应商的资料 28
三、调查供应商的基本资质 30
四、判定供应商的外部竞争力 34
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9
第二节 供应商的审核与认证 40
一、供应商审核的方法与程序 41
二、确定供应商审核的标准 44
三、供应商的样品试制认证 49
四、供应商的产品中试认证 52
五、供应商的产品批量认证 54
六、供应商管理体系认证 55
第三节 签订产品供应合同 57
一、签订供应合同的重要性 57
二、供应合同的分类和内容 59
三、规避供应合同的潜在风险 64
四、供应合同的执行与变更 65
第三章 供应价格与成本管理 73
第一节 产品供应价格分析 74
一、影响供应价格的因素 74
二、供应价格的市场调查 75
三、供应商的报价分析 76
四、科学地确定供应价格 80
第二节 产品供应价格商定 82
一、价格协商的目标与原则 83
二、做好价格协商前的准备 84
三、安排价格协商的顺序 85
四、制订价格协商的策略 86
五、供应价格协商的技巧 88
第三节 产品供应成本控制 90
一、选择更低成本的采购方式 91
二、降低供应程序成本 94
三、包装和运输方式优化 95
四、降低产品验收成本 98
五、辅导供应商降低成本 99
第四章 产品供应的质量控制 103
第一节 产品供应质量的调研展开 104
一、确定质量调研的目标 104
二、做好产品调研的准备 105
三、产品质量调研的展开 106
四、产品质量调研的跟踪 110
第二节 供应质量的协议管理 111
一、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 111
二、供应样品的索取与验证 113
三、签订产品供应质量协议 115
四、严格执行供应质量规定 119
五、协助供应商提升品质水平 122
第三节 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126
一、派驻合格的检验人员 127
二、为供应方提供技术指导 128
三、生产中的抽查与监督 129
第四节 入厂产品的严格验收 130
一、产品验收的事前规划 130
二、产品验收的流程管理 134
三、产品质量规格的判定 135
四、合格产品的及时接收 137
五、质量异常的处理与索赔 139
第五章 产品供应的交期控制 141
第一节 供应交期的早期确认 142
一、确认交期的需求情况 142
二、核查供应商的交付能力 144
三、分析供应链上的交期 146
四、准确核算交期成本 147
五、交期的日常管理 149
第二节 供应交期的全程控制 151
一、协定供应商的供应时间 152
二、为供应商交付提供支持 153
三、跟催供应商的交付进度 156
四、供应商交期的事后考核 158
五、及时跟催不良品的处理 159
第三节 交期延误的有效处理 162
一、交期延误的原因分析 162
二、交期延误的责任区分 164
三、交期延误的及时补救 165
四、交期延误的有效改善 166
第六章 供应商管理E化 171
第一节 E化环境下的协调管理 172
一、供应链协调中的障碍因素 172
二、促进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 173
三、供应链上的协调管理 177
第二节 精益制造与E化供应 179
一、抱持IT准时化生产理念 179
二、精益供应链的E化设计 182
三、精益供应链的运作管理 184
第三节 供应商管理E化的实现 186
一、搭建供应商E化管理平台 186
二、整理、更新供应商信息 187
三、供应商信息的安全管理 190
第七章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197
第一节 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 198
一、确定供应商考核的目标 198
二、选定供应商绩效考核方式 199
三、设计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 201
四、供应商绩效分统计程序 203
第二节 供应商绩效考核的实施 206
一、成立供应商绩效考核小组 207
二、明确绩效考核人员的职责 207
三、供应商绩效考核的实施步骤 208
四、供应商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 210
第三节 供应商绩效考核后的处理 214
一、供应商的分级管理 214
二、对供应商的奖惩激励 215
三、协助供应商改善绩效 217
第八章 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221
第一节 分析与供应商的关系 222
一、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本质 222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功能 223
三、供应商合作关系的表现形式 225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侧重点 227
第二节 确定供应商合作关系 228
一、供应商关系的发展阶段 228
二、确定双方合作的深度 230
三、采供双方的日常关系管理 232
四、建立战略伙伴式关系 233
五、终结不良的供应关系 235
第三节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 237
一、供应目标的时代挑战 237
二、建立VMI管理机制 238
三、制订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240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