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父女教育论语&刘再复、刘剑梅 3
〔一〕教师职业 3
〔二〕关注教育的家庭原因 5
〔三〕高举心灵的旗帜 7
〔四〕中国与美国的教育结构 9
〔五〕美育与情感教育 18
〔六〕“德育”的内涵 26
〔七〕“德育”不可复古倒退 35
〔八〕“智育”的内涵 39
〔九〕“体育”的内涵 45
〔十〕学校的“免疫力” 49
〔十一〕自学与自明 53
〔十二〕教育的境界 60
第二辑 教育讲演&刘再复 67
〔一〕教育、美育与生命质量 ——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 67
〔二〕我的教育观——在安徽铜陵三中的讲话 74
〔三〕蔡元培的内心律令——在香港“北京大学校友会”聚会上的讲话 76
〔四〕文学艺术中的天才现象——在香港岭南大学和安徽铜陵三中的演讲 80
〔五〕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在哈佛大学李欧梵退休仪式上的讲话 91
〔六〕告慰老师——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九十周年系庆会上的讲话 97
第三辑 教育访谈与对话&刘再复 103
〔一〕我最关注的是教育问题——答《凤凰周刊》记者吴婷问 103
〔二〕关于教育的两次对话——和李泽厚的对话 105
〔三〕读书三部曲——厦门商报记者陈雪慧访谈录 116
第四辑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刘再复 123
〔一〕童年的长度 123
〔二〕儿童节与高考 125
〔三〕摇篮时期爱的方向 127
〔四〕沉默的校风 129
〔五〕《红楼梦》连环画本序 131
〔六〕青年时代的书目 135
〔七〕快乐园里说快乐 137
〔八〕新哥伦布的使命——爱默生礼赞 139
〔九〕博士不自由 144
〔十〕抽烟的少女 146
〔十一〕科罗拉多惨案 148
〔十二〕再说科罗拉多惨案 150
〔十三〕小莲的喜讯 152
〔十四〕疯狂的硅谷 154
〔十五〕女儿的学校 157
〔十六〕毕业赠言 160
〔十七〕百年前鲁迅的伟大呼吁 162
〔十八〕风范的意义 164
〔十九〕杨喜莱散文集《年青的海》序 167
〔二十〕清华,你应是鹰的摇篮 170
〔二十一〕坐着就是力量 176
〔二十二〕抬政治棺材的老师们 178
〔二十三〕贾赦的读书经 181
〔二十四〕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 183
〔二十五〕杰弗逊总统的21条语录 190
〔二十六〕新亚校歌:珍重珍重 192
〔二十七〕当作家易,做一个人难 194
〔二十八〕努力做一个人 196
〔二十九〕器世界与情世界的冲突 198
〔三十〕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提纲) 200
第五辑 缅怀老师&刘再复 211
〔一〕缅怀我的彭柏山老师——彭小莲《他们的岁月》香港版序 211
〔二〕璞玉——缅怀郑朝宗老师 214
〔三〕永远拥有那一份天真——祝贺蔡厚示老师八十寿辰 220
〔四〕缅怀和惋惜——纪念陈汝惠老师逝世十周年 223
〔五〕永远的文化纪念碑——缅怀陈嘉庚先生 225
〔六〕悲伤的八月——缅怀岳父陈英烈老师 228
〔七〕死了的端午节——缅怀刘中法老师 230
第六辑 教师颂&刘再复 235
〔一〕月季颂 235
〔二〕致老师 236
〔三〕摇篮 237
〔四〕为什么灯火更亮了? 238
〔五〕珍惜 239
〔六〕书渴 240
〔七〕慈母颂 241
〔八〕爱因斯坦礼赞 246
第七辑 父女书写&刘再复 刘剑梅 259
〔一〕我在美国的教学生涯 259
〔二〕庄子的坎坷与凯旋——剑梅《庄子的现代命运》序 270
〔三〕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剑梅《狂欢的女神》序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