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藏汉佛教哲学形成因素及发展特征比较 1
第一节 自然、人文环境对藏汉佛教哲学形成的影响 1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藏汉佛教哲学形成的影响 1
二、社会历史人文环境对藏汉佛教哲学形成的影响 7
第二节 藏汉佛教哲学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 18
一、藏汉佛教哲学本土化发展的比较 18
二、藏汉佛教哲学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的比较 32
第二章 藏汉佛教宇宙观比较 45
第一节 藏汉佛教宇宙生成及其宇宙图式的比较 45
一、关于宇宙生成的比较 46
二、关于宇宙结构图式的比较 49
第二节 藏汉佛教关于世界形成元素和演变过程的比较 54
一、关于世界形成元素的论述 54
二、藏汉佛教关于宇宙形成的动力和宇宙本体的论述 55
三、藏汉佛教关于时间观的论述 61
第三节 藏汉密教的宇宙观比较 68
第四节 藏汉佛教的宇宙观的差异 70
一、在宇宙的形成和结构图式上 71
二、在宇宙的运动、演变和本体上 71
三、在密教的宇宙观上 72
第三章 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比较 74
第一节 藏传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74
一、对藏族伦理道德进行规范的强烈的目的性 75
二、重来世而轻现世的理论色彩 76
三、淡薄现世功利,注重施舍利他的修持特色 80
四、强烈的精神超越性和现实的针对性 81
第二节 汉传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83
一、与汉地固有宗教观念和报应思想的融合性 84
二、重视对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弥补性 86
三、包容性和圆融性 87
四、重视现实、关注人生的人本主义倾向 88
第三节 藏汉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比较 89
一、相同或相似的思想 89
二、相异之处 91
第四章 藏汉佛教缘起论和中观思想比较 94
第一节 藏传佛教缘起论和中观学的发展略述及其影响 96
一、藏传佛教缘起论的发展概述 96
二、缘起论对藏传佛教哲学的影响 136
第二节 汉传佛教缘起论的发展略述及影响 145
一、汉传佛教缘起论发展的形态 145
二、缘起论对汉传佛教的影响 170
第三节 藏汉佛教缘起论发展的异同 174
一、藏汉佛教缘起论的差异 174
二、藏汉佛教缘起论的相同之处 183
第五章 藏汉佛教心性论哲学比较 189
第一节 心性论在藏汉佛教哲学中的地位比较 191
一、心性论在藏传佛教之地位 192
二、心性论在汉传佛教中的地位 196
三、藏汉佛教心性论地位比较 199
第二节 藏汉佛教心性论的基本思维模式比较 200
一、藏传佛教心性哲学思维特点及其表现 201
二、汉传佛教心性哲学思维特点及其表现 207
三、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思维方式之比较 212
第三节 藏汉佛教心性论的基本内涵之比较 215
一、藏传佛教心性论的基本内涵 215
二、汉传佛教心性论的基本内涵 219
三、藏汉佛教心性论基本内涵之比较 223
第四节 格鲁派与三论宗心性哲学之比较 226
一、格鲁派佛性论哲学概述 227
二、三论宗心性哲学概述 231
三、格鲁派与三论宗心性论之异同 236
第五节 藏汉密教心性论之比较 242
一、藏汉密教哲学的基本理论 243
二、汉传密教之哲学思想概略 245
三、藏传密教心性哲学概观 246
四、藏密与汉密心性论之比较 251
第六章 藏汉佛教修行实践论比较 255
第一节 藏汉佛教修行实践指导思想的比较 255
一、三皈依与四皈依 256
二、藏汉佛教戒定慧三学实践的比较 259
第二节 藏汉佛教修行价值观的比较 272
一、藏传佛教的修行价值观:即生即身成佛 272
二、汉传佛教的修行价值观: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275
三、藏汉佛教修行价值观的差异 288
第三节 藏汉佛教禅观的比较 291
一、宁玛派的禅观与禅宗的禅观之比较 291
二、宗喀巴止观与智?《摩诃止观》之比较 298
三、藏汉佛教禅观的异同 334
第七章 藏密和唐密哲学思想比较 337
第一节 藏密和唐密的形成 337
一、密教在印度的形成和发展 338
二、密教在中国的传入和流布 339
第二节 藏密和唐密哲学思想的异同 349
一、藏密和唐密哲学的共同性 349
二、藏密和唐密哲学的差异性 355
第八章 藏密与禅宗哲学思想比较 372
第一节 藏密和禅宗在历史上的思想交涉 372
一、顿渐之争 372
二、藏传佛教各派对禅宗思想的吸收 385
第二节 藏密和禅宗在哲学思想上的异同 393
一、藏密和禅宗哲学思想的异同 393
二、藏密和禅宗思想异同的根源 405
三、藏汉佛教禅的异同 406
第九章 结语:藏汉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 410
一、藏传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 410
二、汉传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 419
三、藏汉佛教哲学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432
参考文献 442
后记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