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郎桥纪事 近代上海一个棉纺织工业区的兴起与终结 1700-2000》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苏文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8103924
  • 页数:624 页
图书介绍:高郎桥地区是上海一个有300余年历史的老居民点,一个延续近百年的纱厂区。本书以高郎桥纱厂区这个近代上海棉纺织厂区的百年演变脉络为叙事主线,展示它百年演变、兴衰的主要进程、特点,及对高郎桥社区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影响。记录下这段历史不但为近代中国棉纺织工业留下一个例证,也为近代中国工业社会的起步、成长、转型过程提供了一个简本。

第一章 浦西东北角的准乡镇 1

浦改道、滩成田 1

引翔港市:高昌乡的唯一市镇 3

聚落:蒋家大院、茭白园 5

地标:庙与桥 7

第二章 杨树浦:沪东工厂区的兴起 10

“熙华德线”:租界的楔入 10

引进纺织工厂的先锋:怡和丝厂 13

棉纺织厂落户杨树浦 17

沪东的两重天:位于租界与华界接壤地 28

第三章 改地换天:创业高郎桥 34

沪东:上海棉纺织厂的半爿天 34

开创者与后来人 46

风雨铁三角 61

孤岛岁月 81

战后雄风 86

企业文化的起步 89

离去还是留下? 98

城乡毗邻的纱厂区 100

第四章 移民潮中的高郎桥人 107

“杨树浦奇迹”的背后 107

工运潮起与工人夜校 110

女工的机遇与限制 117

苏北移民聚落 146

纱厂区与低消费 162

第五章 新社会:静悄悄的变革 180

国企纱厂的多重任务 180

企业家与新朋友 189

劳资合作的尝试:私营-公私合营 197

福利竞赛 208

标准化操作法与三班制 218

公方、私方 226

运动风浪:整风、审干、肃反 240

第六章 “老杨浦”的多重角色 247

转身:从棉纺织经营到城市管理 247

党委与计划管理 251

一手抓钢、一手抓纱 258

生活、生产并重 264

厂办学校 267

第七章 女工挑大梁 270

评先进:偏重女劳模 271

操作竞赛与“种子队” 275

先进操作法与姐妹合同 282

娘子军 290

劳模风采 297

第八章 低工资与互助网 304

“三低一多” 306

互助金与救助基金 312

住房四难 317

纺织世家与顶替工 325

第九章 工厂街区的新生活 333

纱厂区:荣耀与困境 333

国营百货公司与低成本商业网 339

劳保与社区医疗 343

东宫、少年宫与小戏院 346

宁国街道:低消费区的长期延续 358

文化多元:高郎桥人的延续 380

第十章 三十一棉:国营厂的浮沉 388

在风狂霜峭的急流中 388

两手抓 393

国企青工:过七关 398

轮班工长与“二传手” 423

第十一章 创利大户的市场学步 429

改革起步 430

多重社会角色的延续 436

光环下的隐忧 439

市场风雨 445

第十二章 国营纱厂的遗产 452

产业调整的阵痛 452

再就业开篇 461

主人翁的体验与诉求 476

第十三章 沪东“下只角”的延续与蜕变 490

简屋区与群楼区为邻 491

居民主体:低收入群体 502

淮剧沙龙:自娱自乐(1990~) 512

沪东纱业区的一个遗址 519

结束语:辉煌的业绩、沉重的遗产 525

附录一 访谈与回忆资料选录 530

一、高郎桥纱厂区 530

童工眼里的厚生纱厂(秀珍) 530

五代纺织世家的回忆之一(莲莲口述、士秀记录整理) 534

五代纺织世家的回忆之二(王琪) 540

在高郎桥纱厂区的四十年(武宝璋) 545

略谈上海的印染厂(蒋昌宁) 561

二、国企职工 564

车间与班组之一(宝尔) 564

车间与班组之二(吴财根) 565

从技校学生到车间副主任(雪珍) 566

从校门到厂门(闵茗) 570

纺织世家的儿女们之一(傅莹) 578

纺织世家的儿女们之二(袁文) 585

纺织世家的儿女们之三(伊梅) 593

三、两代高郎桥人 597

落户引翔港之一(成女) 597

落户引翔港之二(阿宝) 600

蒋家浜生活(阿珍) 604

父亲与我(廼银) 609

童年往事(阿根) 611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618

后记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