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内涵 1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般特征 5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与“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 12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设想 21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两个世界” 27
第一节 “可道”世界与“常道”世界 27
第二节 “可道”世界的特征 34
第三节 “常道”世界的特征 41
第四节 “两个世界”的关系 45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可道”形态 53
第一节 “可道”的一般含义 53
第二节 “可道”的本体论研究对象 57
第三节 “可道”的本体论特征 64
第四节 “可道”形态中的有限超越 68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常道”形态 74
第一节 “常道”的本体论根源 74
第二节 “常道”的本体论内涵 77
第三节 “常道”的本体论规定 83
第四节 “常道”的本体论意义 87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道德”形态 94
第一节 “道德”的内涵和表现 94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110
第三节 “道德”的特征 125
第四节 “道德”的诠释 134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具象表达与象征言说 147
第一节 具象表达 147
第二节 象征言说 151
第三节 语言的意义 158
第四节 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特征 162
第七章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终极关怀 168
第一节 终极关怀的“道德”根源 168
第二节 终极关怀与“道德”自觉 175
第三节 终极关怀与“道德”信念 180
第四节 终极关怀与“圣人”象征 184
参考文献 191
后记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