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考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应贤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1220349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它借助当前语法学界所采用的前沿方法,即语法化的理论,对汉语动词重叠现象进行全面而细腻的历时调研考察。

第一章 动词重叠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

一、动词重叠研究综述 1

1.动词重叠的语法属性 2

2.动词重叠的语法范畴 6

3.动词重叠的范围 10

4.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13

5.动词重叠的功能及其句法运用 18

6.动词重叠的历史考察 21

二、有关动词重叠研究的思考 24

1.现代汉语语法动词重叠研究史概述 24

2.质疑与讨论 27

3.主要思路与方法 34

本节小结 35

第二章 先秦典籍中的动词重叠 36

一、考察概述 36

1.训诂学的研究 37

2.语言学的研究 46

二、两个方面的探究与考察 49

1.侧重形式兼顾意义的考察 49

2.侧重于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最早源头的找寻 65

本节小结 75

第三章 汉魏六朝时期的动词重叠 77

一、动词重叠现象的考察 79

1.重叠现象概况 80

2.动词重叠现象的考察 82

二、尝试句式继续发展的考察 86

1.《史记》等正史中的尝试句式 86

2.其他文体中的尝试句式 90

三、语词丰富化的考察 96

1.双音节词的发展 97

2.量词的增多 100

3.“一V”式语法意义的多样化 101

本节小结 103

第四章 唐宋时期的动词重叠 105

一、唐宋时期动词重叠现象概述 105

二、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109

1.丰富的谓词重叠形式 109

2.唐诗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117

3.唐诗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120

三、宋词中的动词重叠 124

1.宋词中的重叠概貌 124

2.宋词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130

3.宋词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136

四、变文语录中的动词重叠 137

1.《敦煌变文集》中的动词重叠 137

2.《祖堂集》中的动词重叠 145

3.《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中的动词重叠 152

4.《天圣广灯录》和《宏智禅师广录》中的动词重叠 153

5.《五灯会元》和《古尊宿语录》中的动词重叠 160

五、《朱子语类》中的动词重叠 161

六、唐宋笔记小说中的动词重叠 169

本节小结 175

第五章 元代主要作品中的动词重叠 176

一、元曲语言特点概说 176

二、元曲动词重叠的类型 188

1.单音节重叠 188

2.双音节动词重叠 197

三、元曲中的“试”“看”尝试语句 201

1.“试”字句 201

2.“看”字句 204

四、《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动词重叠 204

本节小结 206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动词重叠 208

一、《水浒传》中的动词重叠使用 208

1.《水浒传》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210

2.《水浒传》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220

二、《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使用 221

1.《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221

2.《西游记》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238

三、《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使用 241

1.《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242

2.《金瓶梅》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250

四、《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使用 252

1.《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252

2.《红楼梦》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267

五、《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使用 268

1.《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269

2.《儿女英雄传》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282

本节小结 283

第七章 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 285

一、老舍作品中的动词重叠使用 286

1.《骆驼祥子》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286

2.《骆驼祥子》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298

二、邓友梅《烟壶》中的动词重叠 299

1.《烟壶》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300

2.《烟壶》中尝试义的句法表现形式 305

三、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使用范围 305

1.已然未然形式的使用 306

2.关于宾语的位置 307

3.关于动词重叠的其他形式 309

4.动词重叠的惯常性表达式 311

5.相关重叠形式 313

6.动词重叠带结果补语 314

四、动词重叠的句法语义特征 317

1.极强的述谓性 317

2.动词重叠动量的模糊性 324

3.动词重叠的主观性 331

4.动词重叠的“貌”特征 339

本节小结 344

余论 345

重叠研究索引 349

一、汉代汉语 349

二、方言 362

三、古代汉语、民族语言及其他 367

四、时、体、貌 374

主要引证书目 379

附录一 383

附录二 387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