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隋、唐、五代时期 2
第二十七章 绪论(上) 2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文化 2
第二节 唐代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11
第三节 儒、释、道在隋唐时期的新发展 13
一、转折时期的儒学 15
二、佛教的发展及中国化 19
第四节 儒、佛、道的发展及其对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25
第二十八章 绪论(下) 32
第一节 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及美学概况 32
第二节 关于“比兴”、“兴象”、“格律”和“境界” 35
一、“比兴”、“兴寄”和“美刺兴比” 36
二、关于“兴象” 38
三、关于格律 42
四、关于意境或境界 44
第三节 关于“意象”、“文气”、“文以明道”、形神、“味外之旨”等 50
一、关于“意象” 50
二、关于文气 53
三、关于文以明道 56
四、关于形神 60
五、美感论的“味” 62
第二十九章 唐代的诗歌美学 69
第一节 隋及初唐诗歌美学概况 69
一、新的美学理想的酝酿 69
二、陈子昂和李白 72
第二节 中唐的诗歌美学 77
一、杜甫 77
二、白居易 85
三、韩愈 93
四、皎然 97
第三节 唐代晚期及五代的诗歌美学 107
一、“幽怨晚香之韵”——唐代晚期及五代的美学走向 107
二、禅的流行与美的内向 112
三、司空图(上) 116
四、司空图(下) 122
第三十章 唐代文论中的美学思想 131
第一节 隋至唐代中叶 131
一、王通及唐初史家 131
二、唐初“四杰”及早期古文改革者 135
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等 140
一、韩愈 140
二、柳宗元 150
第三节 晚唐五代时期 154
第三十一章 唐代的书法美学思想 159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书法美学 159
一、唐代书学的发展 159
二、李世民、欧阳询和虞世南 162
第二节 孙过庭 169
一、论审美标准与情感等 170
二、艺术辩证思想、画与书及审美鉴赏 175
第三节 张怀瓘 180
一、论书的起源、功用及写作等 181
二、骨与肉、辨体及审美鉴赏 186
三、窦蒙及颜真卿 194
第三十二章 隋、唐、五代的绘画美学 198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绘画、音乐及美学著作概况 198
第二节 中唐以前的画论 201
一、彦悰、李嗣真、裴孝源、窦蒙等 201
二、张怀瓘、符载、朱景玄及白居易 208
第三节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及荆浩等 215
一、画的功用及“玄化亡言” 216
二、论气韵及“意存笔先”等 220
三、论书画、“境与性会”及山水画的发展等 224
四、荆浩与欧阳炯 227
第四节 唐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233
一、隋至唐初 233
二、白居易及元稹的音乐美学思想 235
第五编 宋、金、元时期 244
第三十三章 绪论(上) 244
第一节 宋代理学 245
一、理学的兴起 245
二、朱熹 252
三、禅宗的流行及儒、释、道的合一 258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美学思想概况 264
一、北宋初期 264
二、北宋中期的美学革新运动 273
三、北宋后期 277
四、南宋时期 278
五、金、元时期 285
第三十四章 绪论(下) 289
宋、金、元时期的重要美学范畴 289
第一节 禅与诗及“韵”的普及等 289
一、禅与诗及镜花水月之美 289
二、范温论“韵” 298
三、“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新发展 305
第二节 “身与竹化”及“平淡之美”等 313
一、“成竹在胸”及“身与竹化” 313
二、“平淡”之美及“理趣” 316
三、“清空”之美 322
四、“观诗各随所得”及“风行水上” 324
第三节 诗与乐及词与乐关系中的审美标准问题 330
一、诗之与乐及“声”、“情”之美 330
二、词及曲的“情”与“声” 334
第三十五章 北宋的美学思想 344
第一节 欧阳修 344
一、关于道与美 344
二、美与乐及“乐心” 349
三、“笔简而意足”及诗“穷而后工”等 354
第二节 郭熙、郭若虚及沈括 362
一、郭熙 362
二、郭若虚 368
三、沈括 372
第三节 董逌 378
一、画牛“以牛相观”及“以天合天”等 378
二、“自然”与“生意”等 386
第三十六章 苏轼与黄庭坚 394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394
第二节 论“道”与“艺”及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 397
一、论“道”与“艺” 397
二、论审美 401
第三节 苏轼论书、画 413
一、形似及神似等 413
二、“诗画本一律”等 416
三、论书法艺术 421
第四节 黄庭坚的书论与诗论 423
一、论美的创造与法度 424
二、论韵与诗旨等 431
第三十七章 理学家及南宋的美学思想 439
第一节 理学家的美学思想 439
一、周敦颐及邵雍 439
二、程颢与程颐 446
三、朱熹 448
第二节 南宋的美学思想 458
一、吕本中与邓椿 458
二、张戒 463
三、杨万里与陆游 469
第三节 姜夔与严羽 472
一、姜夔 472
二、严羽 478
第三十八章 金、元时期的美学思想 490
第一节 王若虚及元好问 490
一、王若虚 490
二、元好问 495
第二节 方回及杨维桢等 499
一、方回 499
二、刘将孙及杨维桢 505
第三节 戏曲、小说美学的发展及宋元戏曲、小说美学 509
一、戏曲美学的发展及元代曲论 509
二、小说美学的发展及《醉翁谈录》等 515
第六编 明、清时期 525
上 525
第三十九章 明代思想文化的历史特点及美学思想的概况(绪论) 525
第一节 明代的文化政策及中期之前的文学艺术 525
一、明代的文化政策 525
二、明代中期之前的文学艺术概况 528
三、明代中期之前的美学思想概况 532
第二节 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其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 537
一、明代中期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 537
二、资本主义萌芽及市民阶层扩大在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541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兴起及禅宗的广泛流行 546
一、王阳明及泰州学派对于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547
二、禅宗的广泛流行及其影响 554
三、西方知识之输入 564
第四节 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美学特色 567
一、新的美学追求 567
二、明代中后期的小说、戏剧美学概况 572
三、绘画、音乐、园林方面的美学思想 575
第四十章 明代前、中期的美学思想 578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美学思想 578
一、王履 578
二、祝允明 584
三、王守仁 589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美学思想 595
一、王廷相 595
二、杨慎 599
三、王世贞等 606
第四十一章 异端美学思想的兴起 618
第一节 徐渭 619
一、论画、书、诗 620
二、论曲 630
第二节 李贽及叶昼 633
一、李贽论“童心”、真情感与“顺其性而作” 634
二、李贽的小说美学理论 641
三、李贽论“化工”、“画工”及“琴心”等 644
四、叶昼 648
第三节 汤显祖与袁宏道 652
一、汤显祖 652
二、袁宏道 660
第四十二章 明代的其它美学思想 673
第一节 董其昌 673
一、董其昌与画论中的南、北宗等 673
二、南宗画的审美特点 679
三、南宗画与神韵诗两种审美标准的问题 684
第二节 园林美学的发展及明代园林美学 688
一、园林美学的发展 688
二、袁氏兄弟论园林 691
三、计成与张岱 695
第三节 徐上瀛的琴论 703
一、论中和之美等 704
二、艺术辨证法及同异之论 705
第四十三章 明代的其它小说、戏曲美学理论 710
第一节 明代小说美学的发展 710
一、关于小说美学思想的重要论争 710
二、胡应麟及冯梦龙 718
第二节 明代戏剧美学思想的发展 721
一、戏曲美学问题中的争论 721
二、王骥德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