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1章 绪论 3
1.1植被的概念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3
1.2吉林植被研究的简史 4
1.3吉林植被的现状 6
第2章 吉林植被形成的自然条件 8
2.1地形地貌 8
2.2地质 11
2.3气候 17
2.4水系和沼泽 27
2.5土壤 31
第3章 吉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 49
3.1植物区系的科属组成 49
3.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52
第4章 吉林植被分布特点及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 58
4.1吉林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58
4.2吉林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61
第二篇 吉林植被类型 67
第5章 吉林植被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 67
5.1吉林植被的分类原则 67
5.2吉林植被的分类单位 69
5.3吉林自然植被主要类型简表 70
5.4吉林人工植被主要类型 72
第6章 针叶林 73
6.1松林 73
6.2落叶松林 80
6.3云冷杉林 85
6.4崖柏林 93
6.5红豆杉林 94
第7章 针阔混交林 98
7.1蒙古栎、红松林 99
7.2枫华、紫椴、红松林 102
7.3千金榆、沙冷杉、红松林 106
7.4紫椴、水曲柳、红松林 108
7.5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红松林 109
7.6春榆、水曲柳、红松林 112
7.7春榆、红松林 113
7.8阔叶红松林的动态 114
第8章 落叶阔叶林 116
8.1山杨林 119
8.2大青杨林 122
8.3香杨林 123
8.4白桦林 124
8.5山杨、白桦林 129
8.6岳桦林 134
8.7赤杨林 138
8.8蒙古栎林 139
8.9蒙古栎、黑桦林 143
8.10水曲柳、胡桃楸林 144
8.11水曲柳、白桦林 147
8.12胡桃楸、糠椴林 150
8.13水胡杨桦林 151
8.14色木槭、紫椴林 153
8.15 橙树林 159
8.16钻天柳林 163
第9章 灌丛 166
9.1榛丛 166
9.2胡枝子灌丛 170
9.3叶底珠灌丛 172
9.4柳丛 174
9.5山杏灌丛 178
9.6欧李灌丛 179
9.7偃松灌丛 180
第10章 草原 182
10.1针茅草原 183
10.2冰草草原 194
10.3杂类草草原 195
第11章 草甸 199
11.1根茎禾草草甸 199
11.2丛生禾草草甸 219
11.3杂类草草甸 220
11.4盐生草甸 220
第12章 沼泽和水生植被 226
12.1沼泽植被 226
12.2水生植被 248
第13章 沙地植被 253
13.1沙地生境的特点 253
13.2沙地植被的基本类型 255
13.3沙地植物群落的演替 257
第14章 高山植被 259
14.1高山苔原 259
14.2高山石砾荒漠 270
14.3高山流石滩植被 270
第15章 人工植被 272
15.1大田作物型 273
15.2蔬菜作物型 275
15.3人工药用植物型 276
15.4果园型 277
15.5防护林 278
第三篇 吉林植被区划 291
第16章 吉林植被区划 291
16.1植被区划的意义 291
16.2植被区划的原则及其主要依据 292
16.3植被区划的体系 295
16.4植被区分述 300
第四篇 吉林植被的保护与利用 331
第17章 吉林植被中的植物资源 331
17.1吉林省野生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331
17.2吉林省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349
第18章 吉林植被中的野生动物资源 354
18.1概述 354
18.2动物资源各论 355
第19章 森林植被的保护、利用与改造 371
19.1森林植被的利用现状 371
19.2森林植被的经营利用原则及各植被区森林的发展方向 374
19.3天然林的合理经营利用 379
19.4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利用及改造 384
19.5森林经济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387
19.6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393
第20章 草原植被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397
20.1草地利用 397
20.2草地保护 410
20.3草原自然保护区 417
第21章 湿地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423
21.1湿地概况 423
21.2湿地资源效应 424
21.3湿地生态功能 429
21.4湿地保护 432
第22章 吉林省植被与生态旅游 439
22.1旅游与旅游资源 439
22.2植被与生态旅游 440
22.3吉林植被生态旅游资源 442
22.4吉林植被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447
22.5吉林植被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449
参考文献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