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1
1.1999年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有哪些表现? 1
2.1999年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4
3.1999年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取得哪些新成绩? 8
4.为什么说1999年城乡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11
5.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实现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4
6.为什么说1999年开展三场政治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并具有深远意义? 17
7.开展“三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成效是什么? 21
8.为什么说1999年中央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24
9.如何看待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8
10.怎样理解做好2000年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要求? 31
二、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35
11.近两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2000年为什么要继续实行? 35
12.2000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9
13.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会不会引发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 42
14.如何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45
15.怎样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整顿和监管工作? 49
16.为什么要努力保持必要的投资规模?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52
17.如何继续扩大消费需求? 55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60
18.为什么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60
19.怎样认识新形势下继续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63
20.如何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 67
21.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71
22.如何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74
23.如何引导支持乡镇企业调整结构,加快小城镇发展? 77
24.如何进一步限制滞销产品生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81
25.怎样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3
26.在新形势下怎样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86
27.为什么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9
28.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93
2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要求是什么? 97
四、继续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管理 101
30.如何着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01
31.如何促进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 104
32.如何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 109
33.为什么要全面加强管理? 112
34.如何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 115
35.如何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经管理? 118
36.怎样进一步整顿流通和建筑领域秩序? 121
37.全面加强管理,对各行各业和各级领导干部有哪些要求? 124
五、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28
38.如何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 128
39.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重点是什么? 131
40.为什么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何抓好这项工作? 135
41.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38
42.怎样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142
43.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44
44.怎样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48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52
45.怎样全面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152
46.如何继续努力扩大出口? 155
47.怎样进一步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158
48.如何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加快的新形势,做好准备工作? 161
七、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164
49.为什么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而紧迫的意义? 164
50.当前如何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168
51.如何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171
52.如何积极推进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173
53.如何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176
54.怎样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80
八、从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83
55.如何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83
56.在新形势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必要性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186
57.如何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189
58.如何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搞好县级“三讲”教育? 193
九、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96
59.在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96
十、关于外交工作 200
60.1999年我国外交工作取得哪些成就? 200
61.如何继续做好2000年的外交工作? 203
附录 206
朱镕基总理会见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 206
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曾培炎 218
关于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项怀诚 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附图表)&国家统计局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