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国学是汉语学术对话神学的生存语境 1
一、时代的深刻变革决定了汉语学术对话神学应该成为中国大国学的组成部分 5
二、世界的和谐目标决定了汉语学术对话神学应该成为中国大国学的组成部分 8
三、各国的共同发展要求决定了汉语学术对话神学应该成为中国大国学的组成部分 9
四、全球的责任共担需求决定了汉语学术对话神学应该成为中国大国学的组成部分 10
五、中国的积极参与策略决定了汉语学术对话神学应该成为中国大国学的组成部分 12
第二章 汉语学术对话神学概论 17
第一节 什么是“汉语学术对话神学”? 20
一、“一首两翼四足一尾”的“汉语” 20
二、什么是“学术的”? 23
三、什么是“基督教神学”? 29
四、什么是“汉语学术神学”? 31
五、什么是“汉语学术对话神学”? 59
第二节 汉语学术对话神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59
一、对话神学与比较神学 61
二、对话神学与传统的差传学 63
三、对话神学与比较宗教学 67
四、对话神学与基督教宗教神学 68
五、对话神学与非实在第二轴心论 71
第三节 汉语学术对话神学发展史 72
一、新教汉语学术对话神学的发展历史 72
二、天主教汉语学术对话神学的发展历史 76
三、港台地区新教和天主教汉语学术对话神学的发展历史 79
第三章 对话是基督教及其神学的起点和历史 86
第一节 对话是基督教及其神学的起点 86
第二节 基督教及其神学与他者相遇的历史 90
一、与犹太教的相遇 90
二、与希腊、罗马和埃及宗教文化的相遇 91
三、与日耳曼入侵者的相遇 92
四、与伊斯兰教和东方世界的相遇 93
五、与俄罗斯的相遇 96
六、与人文主义的相遇 100
七、与理性的相遇 102
八、与科学的相遇 108
九、与全球化世俗主义的相遇 113
十、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基督教与亚、非、拉、美、澳全世界他者的历史性和当代性相遇 117
第三节 基督教自为他者的普世神学对话 130
一、罗马拉丁语教会与君士坦丁堡希腊语正教的对话——基督教第一次自为他者的分裂 133
二、罗马天主教与新教的对抗与对话——基督教第二次自为他者的分裂 134
三、新教路德宗、圣公会和加尔文宗的对抗与对话——基督教第三次自为他者的分裂 136
四、普世神学的一些理论问题 139
第四章 汉语学术对话神学的理论基础 146
第一节 对话的定义 146
第二节 对话的他者 148
第三节 对话的类型 149
第四节 对话的代表性 150
第五节 对话的目的 150
第六节 对话的益处 152
第七节 对话的层次 153
第八节 对话的中心 154
第九节 对话的态度 158
第十节 对话的模式和模型 177
第十一节 对话的责任 180
第十二节 对话的特点 181
第十三节 对话的注意事项 182
第五章 汉语学术对话神学的他者框架 186
第一节 基督教与政治的对话 188
一、基督教与政府之间的对话 188
二、卓新平关于宗教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论述 192
三、王作安关于当代中国政教关系的论述 194
四、基督教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201
第二节 基督教与儒学的对话 207
一、儒学与基督教对话的历史及其研究 207
二、基督教与儒学对话的论题 215
第三节 基督教与道教的对话 218
一、基督教与道教对话的历史与核心人物 218
二、基督教与道教对话的话题领域 222
第四节 基督教与佛教的对话 237
一、基督教与佛教对话的历史与核心人物及其研究 238
二、基督教与佛教对话的话题领域 244
第五节 基督教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话 246
一、基督教与民间信仰的对话历史及其研究 246
二、基督教(新教)与民间信仰对话的历史产物: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国 250
三、基督教与乡绅、民众的相遇与对话 253
第六节 基督教与世俗主义的对话 255
一、世俗主义是基督教的最大挑战之一 255
二、世俗主义的发展史 257
三、世俗主义在中国的表现 258
第七节 基督教与科学的对话 264
一、目前汉语语境中基督教与科学对话的特殊性 264
二、目前汉语语境中科学与宗教对话的主要论域 271
第八节 基督教与少数民族宗教的对话 279
一、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汉语语境中的对话 279
二、基督教与萨满教等少数民族宗教的对话 281
第九节 基督教与“中翼”民族主义的对话 281
一、文化保守主义 282
二、基督教已经是国际性的而不再是欧美白人的宗教 285
三、基督教如何获得中国的身份认同? 285
第十节 基督教神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86
一、哲学和神学的概念 287
二、神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各种类型 288
三、哲学对神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神学对哲学的吸收和接受 288
四、神学对哲学的影响 290
五、关于哲学与神学的误区 291
六、今日的神学与哲学之关系 292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