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1
第一节 地球的大小、形状和地貌特征 1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 2
第三节 地球的地磁特征 4
第四节 地震 5
第五节 火山活动 6
第六节 构造运动 9
第七节 变质作用 10
第八节 外部圈层作用特征 10
第九节 古气候变化特征 11
第十节 生物特征 12
第二章 地球动力学 14
第一节 地学基本理论 14
第二节 地球动力分析 19
第三章 基本假设 31
第四章 地球内圈物质运动模式探讨 32
第一节 下沉相形成及其演化机理探讨 32
第二节 上涌相形成及其演化机理探讨 40
第三节 平移相及地球内圈物质运动模式 45
第四节 地幔对流存在探讨 49
第五章 地震机理探讨 53
第一节 下沉相与造山相地震机理及特点 53
第二节 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山下沉相——造山相地震构造系 58
第三节 上涌相地震特点及机理 69
第四节 平移相地震 69
第六章 火山喷发与地球化学演化探讨 71
第一节 上涌相的岩浆组合——大洋中脊岩浆组合和大陆裂谷岩浆组合 71
第二节 下沉相——岛弧的岩浆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 84
第三节 下沉相与造山带形成的火成岩石系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87
第七章 地球早期演化探讨 94
第一节 地球形成及其特点 94
第二节 地球早期分异过程探讨 95
第八章 地磁场形成及地磁极移动倒转机理探讨 98
第一节 有关地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98
第二节 地磁形成及地磁极移动倒转机理探讨 102
第三节 古地磁在地球内圈物质运动中的应用 110
第九章 古气候重大变化机理探讨 115
第一节 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理论 115
第二节 古气候重大变化机理探讨 118
第十章 地球物质的第四次分异 132
第一节 大气圈、水圈是地球第一阶段分异的产物 132
第二节 生物圈的形成 132
第三节 风化作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地球表层岩石之间相互的综合作用 134
第四节 生物圈对大气圈、水圈物质作用 145
第五节 沉积地球物理化学分异 156
第六节 沉积物埋藏后的热—重力化学分异 162
第七节 地球内圈物质运动与沉积作用 170
第十一章 生物进化机理探讨 182
第一节 生物能用物理—化学原理解释 182
第二节 生物进化机理探讨 184
第三节 有关生物进化规律探讨 194
第十二章 地球物质分异与成矿探讨 199
第一节 内圈物质分异形成的矿床 199
第二节 地球表层及外圈热—重力—化学分异形成的各类矿床 204
第三节 内、外圈互相作用下的热—重力—化学分异形成的各类矿床 208
第十三章 生物劳动探讨 212
第一节 生物劳动概念 212
第二节 生物劳动的机理 213
第三节 生物劳动具有社会性 213
第四节 生物劳动的复杂性、准确性 214
第十四章 生物思维演化 220
第一节 思维的概念 220
第二节 动物思维演化过程的探讨 225
第十五章 动物语言演化 237
第一节 语言的概念 237
第二节 动物语言的发展 238
第三节 语言在脑中的生成和传递 242
第十六章 动物社会的发展 244
第一节 社会的定义 244
第二节 动物社会发展演化 245
第十七章 智能机器人——未来智慧的载体 255
第一节 智能机器人超越人类思维符合辩证法原理 255
第二节 智能机器人超越人类思维符合思维发展规律 257
第三节 人类和智能机器人能和谐相处 259
第四节 机器人社会 261
第十八章 物质世界探讨 263
第一节 物质的概念 263
第二节 物质的组成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