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指标解释 1
目录 1
一、劳动统计的任务和要求 2
二、劳动统计的范围和基层填报单位 2
(一)劳动统计的范围 2
(二)劳动统计的基层填报单位 3
1、基层填报单位 3
2、单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当年新增加的劳动力资源 8
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8
不计入劳动力资源的人数 8
劳动力资源总数 8
(一)劳动力资源 8
三、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统计 8
(二)经济活动人口 9
1、从业人员 9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9
私营业主 9
个体户主 9
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9
(三)非经济活动人口 10
2、失业人员 10
16岁以上在校学生 10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10
其他从业人员 10
农村从业人员 10
宗教职业者 10
(五)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指标 11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可 11
利用率) 11
(四)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按城乡分组 11
家务劳动者 11
待学人员 11
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 12
劳动力就业率 12
城镇失业率 12
丧失劳动能力系数 12
赡养系数 12
劳动力资源城乡比重 13
劳动力资源性别比重 13
劳动力资源平均文化程度 13
(一)基本指标 14
四、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统计 14
从业人员 14
劳动力资源比重 14
劳动力资源增减率 14
劳动力资源增减比重 14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15
职工 15
长期职工 17
临时职工 17
合同制职工 17
正式职工 17
其他从业人员 17
期末人数 17
平均人数 18
月平均人数 18
季平均人数 18
年平均人数 18
学徒 19
管理人员 19
工程技术人员 19
1、工业、建筑业企业人员分类 19
(二)按劳动岗位分组的职工人数 19
工人 19
服务人员 20
社会性服务机构人员 20
其他人员 20
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企业人员分类 20
铁路运输企业生产人员 21
公路运输企业生产人员 21
水上运输企业生产人员 21
录用的复员军人 22
录用的中专毕业生 22
录用的大学毕业生 22
录用的转业军人 22
邮电通信企业生产人员 22
从城镇招收的人员 22
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22
增加人数 22
(三)职工人数变动情况 22
退休 23
退职 23
离休 23
参军 23
停薪留职 23
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入 23
其他增加人员 23
调入人员 23
停薪留职人员复职 23
录用的技工学校毕业生 23
减少人数 23
开除 24
除名 24
辞退 24
辞职 24
合同制职工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 24
死亡 24
调出人员 24
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 24
其他减少人员 24
职工工资总额 25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5
(二)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 25
(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5
五、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职工个人收入统计 25
计时工资 27
计件工资 28
计件标准工资 28
计件超额工资 28
奖金 29
津贴和补贴 29
其他工资 31
加班加点工资 31
标准工资 32
非标准工资 32
(三)职工工资外收入 32
保险福利费用 32
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32
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 32
劳动报酬 32
实物折款 32
财产性收入 32
(四)分析指标 33
职工非劳动收入 33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 33
职工平均工资 33
其他收入 33
转移性收入 33
职工劳动收入 33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 34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34
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 34
奖金率 34
职工工资外收入比重 34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 35
六、劳动生产率统计 35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 36
(三)工业劳动生产率 36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6
全员中扣除其他人员计算的劳动 38
生产率 38
工人劳动生产率 38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38
生产率 40
全员中扣除其他人员计算的劳动 40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 40
(四)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40
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40
(五)交通运输业劳动生产率 41
(六)商业劳动生产率 41
七、劳动统计综合分组 42
(一)按隶属关系分组 42
(二)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43
(三)按地区综合分组 44
(四)按经济类型分组 45
(五)按企业、事业、机关分组 47
补充自然减员 50
城镇失业人员 50
就业人员 50
二、劳动就业、失业及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50
就业转失业 50
一、城镇劳动力供给与配置 50
农转非人员中的劳动力 50
直接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50
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 50
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 50
第二部分劳动部劳动统计指标解释 50
本年(季)失业人员总数 51
群众自办集体经济单位 52
国有经济单位办集体经济单位 52
生产型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52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52
县(区)以上集体经济单位 52
除安置就业外其他原因减少的失业人数 52
街道办集体经济单位 52
私人办学 53
非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 53
职业介绍服务机构 53
就业训练经费 53
就业训练用房 53
训练规模 53
就业训练中心数 53
机关社会团体办学 53
企事业单位办学 53
劳动部门办学 53
就业训练 53
劳务型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53
服务型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53
发展生产多种经营 54
年末未安置的富余人员数 54
当年富余人员 54
富余人员 54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职工人数 54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数 54
三、企业富余人员 54
劳务输出人员 54
农村流动劳动力 54
交流成功人员 54
全员劳动合同制 54
吨煤工资含量包干、换算吨公里工资含量 55
工资基数 55
挂钩企业单位数 55
含量包干 55
包干、吨矿工资含量包干、吨水泥工资 55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55
工资总额与实现税利挂钩 55
工资总额与上缴税利挂钩 55
四、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55
提取新增效益工资额 56
非工资性支出 56
工资增长基金本年使用数 56
年末结存的工资增长基金 56
实现税利 56
实现利润 56
上缴税利 56
企业人工成本 57
五、企业人工成本 57
企业总成本 57
六、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 58
(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单位数,职工人数,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 58
(二)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单位数及职工人数 59
(三)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数、职工人数及因工伤亡人数 59
(四)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单位数,职工人数及生育女工人数 60
(五)参加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的单位数及人数 60
(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 60
(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基金收支与结余 61
(八)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 62
(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 63
(九)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 63
(十一)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64
(十二)职工保险福利费用 65
(十三)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 66
七、工人工时利用情况 67
本月日历工时(工日) 67
制度公休工时(工日) 68
制度工作工时(工日) 68
停工工时(工日) 68
停工工时中被利用的工时 68
工人出勤率 69
实际工作工时(工日) 69
缺勤工时(工日) 69
非生产工时(工日) 69
制度工时(工日)利用率 70
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工人 70
建筑业的建筑安装工人 70
八、技工学校 70
学校所数 70
学校规模 70
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和生产实习课指导 71
行政人员 71
教辅人员 71
教师 71
在校生数 71
教职工总数 71
招生数 71
技工学校办学形式 71
伤亡事故件数 72
九、劳动安全 72
行政经费 72
教学经费 72
人员经费 72
经费来源 72
工勤人员 72
其他收入 72
轻伤事故 73
重伤人数 73
伤亡人数 73
死亡人数 73
重伤事故 73
死亡事故 73
重大死亡事故 73
轻伤人数 74
非本企业伤亡人数 74
直接经济损失 74
受伤害人损失工作日数 75
事故类别 75
不同事故原因 75
接尘作业岗位数 76
接尘作业人数 76
接毒作业人数 76
接毒作业岗位数 76
应分级企业数 76
已分级企业职工人数 76
已分级企业总数 76
千人重伤率 76
千人死亡率 76
实测岗位数 77
检测浓度 77
最高工作日内能量代谢率 77
最高劳动时间率 77
最高温差 77
十、劳动争议仲裁 77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 77
集体争议案件数 77
企业(职工)申诉案件数 77
因变更或续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77
因开除、除名发生的争议 77
企业调解结案件数 78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案外调解案件数 78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个数 78
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数 78
因争议引起罢工次数 78
仲裁裁决结案案件数 78
仲裁调解结案案件数 78
结案案件数 78
因辞退发生的争议 78
不服裁决向法院起诉案件数 78
专职仲裁员数 79
兼职仲裁员数 79
第三部分文件选编 82
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和职工个人收入组成的规定(一)国务院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批复(国函[1989]65号) 82
(二)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 82
(三)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83
的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1号) 87
(四)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 87
(五)认真实施《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97
(六)《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问 100
题的解答 100
(七)关于印发“《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制司字[1990]6号) 104
(八)下发《关于职工个人收入的定义和组成内容》的通知(国统字[1992]257号) 109
(九)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劳动统计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统字[1994]37号) 112
二、关于企业、事业、机关的划分 115
(一)关于颁发《关于在劳动计划和统计中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304号) 115
(二)关于印发《全国贯彻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规定工作会议纪要》和《<关于在劳动计划和统计中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制司字[1990]28号) 128
(一)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137
三、有关的劳动政策和法规 137
(二)国务院关于修改《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十六条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9号) 144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号) 146
(四)关于扩大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劳力字[1992]7号) 148
(五)关于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劳薪字[1992]8号) 154
四、各行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71
(一)生产法 171
1、农业 172
2、工业 174
3、建筑业 176
4、运输业 178
5、邮电通讯业 179
6、商业、饮食业、仓储业 180
7、其他行业 181
(二)收入法 184
五、统计分类标准 189
(一)单位隶属关系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0) 189
(二)印发《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 191
的通知(国统字[1992]344号) 191
(三)职业分类和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204
标准1986) 204
(四)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 215
和国国家标准199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