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测光技术的任务和发展 1
第一节 光技术的任务和测光技术 1
第二节 测光技术的发展 2
第二章 生理学基础 5
第一节 人的眼睛 5
一、眼睛的构造 5
二、眼睛的成像系统 6
三、视网膜 7
四、眼睛的感光接收器 10
二、塔尔博特定律 11
一、明度的加法定理 11
第二节 测光技术的几个重要生理学规律 11
三、斯泰尔斯—克劳福德效应 12
四、普尔金耶效应 13
五、韦贝尔—费希纳定律 15
第三章 辐射物理和光技术的基本量及其单位 17
第一节 立体角 17
第二节 辐射物理的基本量及其单位 21
第三节 辐射物理量与光技术量的关系 25
第四节 光技术的基本量及其单位 26
第五节 各种效率 29
第六节 光技术的材料参数 31
第一节 朗伯特余弦定律 34
第四章 测光技术中的几个重要规律和关系式 34
第二节 光度学平方反比定律 35
一、平方反比定律在点光源上的运用 35
二、平方反比定律在有限长度光源上的运用 37
三、光度学的极限距离 38
第三节 照度 40
第四节 完全漫反射面的照度与亮度的关系 42
第五节 由光源的总光通定向计算光源的光强 43
第六节 阿贝定理 43
第七节 亮度——衡量表面明度的光技术量 45
第一节 目视测量法 47
一、直接比较法 47
第五章 目视和物理光度学的基本原理 47
二、滤光法 48
第二节 目视测量的比较原理 50
一、相等原理 50
二、反差原理 52
三、闪烁原理 52
第三节 目视测量的观察条件 54
第四节 物理测量法 55
一、基本原理 55
二、指针偏移法 56
三、相等法 56
第五节 使用物理接收器应具备的条件 56
一、光谱灵敏度 56
二、比例关系 58
三、遵守余弦定理进行评价 59
四、读数的恒定性 61
五、与温度的关系 61
六、与频率的关系及惯性 62
第六章 黑体辐射定律 63
第一节 基希霍夫定律和发射率 63
第二节 黑体 65
第三节 普朗克辐射定律 66
第四节 斯特凡——波尔茨曼定律 68
第五节 维恩位移定律 69
第一节 分布温度 70
第七章 分布温度、色温、相关色温、以及开尔文和迈尔德的关系 70
第二节 色温 71
第三节 相关色温 71
第四节 开尔文和迈尔德的关系 73
第八章 测光对电的基本要求 75
第一节 供电 77
第二节 电气测量 78
一、测量仪表的线路图 78
二、调整灯泡的预定电气数值 79
三、放电灯电特性的测量 80
第九章 光基准 84
第一节 发展历史介绍 84
第二节 黑体辐射器的实现 85
第三节 光强标准灯 88
第四节 光通标准灯 90
第五节 用放电灯作光通标准 91
第十章 光度学的减光方法 93
第一节 平方反比定律的运用 93
第二节 旋转扇形盘 93
第三节 滤光器 96
第四节 光阑 97
第五节 偏振 98
第六节 其它减光装置 100
一、在光具座上测量 102
第一节 光强测量 102
第十一章 基本光技术测量 102
二、用携带式目视光度计测量 105
三、测量光强可能出现的误差 109
第二节 亮度测量 111
一、测定亮度的直接目视法 112
二、用目视法测量亮度的仪器 115
三、测量亮度的直接物理方法 117
四、对亮度进行物理测量的仪器 119
五、亮度测量仪器的标定 121
六、间接测定亮度的方法 122
第三节 测定光在空间的分布 124
一、光分布的测定 125
二、光分布的图示 129
三、光分布的自动测量 131
第四节 光通测量 132
一、由光的空间分布测定光通 132
二、用积分球测量光通 140
第五节 照度测量 148
一、概述 148
二、照度的物理测量 148
三、几种在市场上出售的以及在参考文献中描述过的照度计 149
四、对于测量照度的几种意见 151
第六节 分布温度的测量 152
一、通过色表的比较测定分布温度 153
二、通过色表的比较测定分布温度的实例 153
三、根据两个波段上的辐射功率之比确定分布温度 155
四、分布温度测量仪器的校准 160
第七节 光量的测量 161
一、根据光通一时间特性曲线或照相效应测定光量 162
二、测定光量的光电测量法 163
第十二章 特殊的光技术测量 166
第一节 光技术材料参数的测量 166
一、概述 166
二、当光线定向入射时用积分球测量 166
三、在积分球内测量入射的漫射光 169
四、根据泰勒法测量反射率 170
五、镜面反射率的测量 171
八、漫射指示线、半值角及漫射度的测量 172
六、非漫射介质透射率的测量 172
七、亮度因数的测量 172
第二节 光学系统透射性的测量 174
一、概述 174
二、运用积分球测量透射性 175
三、用测量两次亮度的方法测定物镜的透射率 176
四、借助准直仪测量镜组的透射率 177
第三节 幻灯机的光度测量 178
一、有效光通的计算 178
二、有效光通的测量 180
第四节 聚光灯的光度测量 181
一、光强 182
二、光分布 183
三、漫射 185
四、有效光通 187
五、灯具效率,有用效率和聚焦效率 187
六、测定光强的最小距离 187
第十三章 照相光度学 189
第十四章 色刺激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91
第一节 色感刺激,色觉和色刺激 191
第二节 颜色特性 193
第三节 三色测定值 193
第四节 明度的概念 198
一、用颜色空间图表示 200
第五节 颜色的几何图表示 200
二、用色度图表示 201
第六节 10°标准色刺激系统 204
第七节 赫姆霍尔茨颜色测定值 206
第八节 DIN色图集的测定值 208
第九节 颜色测量方法 211
一、光谱法 211
二、三波段法 216
三、相等法 217
第十五章 测光技术用物理接收器的性能 219
第一节 光电管 219
一、电流—电压特性线 220
二、光谱灵敏度 222
三、总灵敏度 227
四、比例关系 227
五、与余弦的关系 228
六、局部稳定性和瞬时稳定性 229
七、与温度的关系 230
八、与频率的关系 230
第二节 光电池 232
一、构造和工作原理 232
二、光谱灵敏度 233
三、总灵敏度 235
四、比例关系 235
五、与余弦的关系 238
六、局部稳定性和瞬时稳定性 239
七、与温度的关系 241
八、与频率的关系 243
第三节 光电倍增管 244
一、构造和工作原理 244
二、光谱灵敏度 245
三、总灵敏度 245
四、暗电流 246
五、比例关系 246
六、与余弦的关系 247
七、局部稳定性和瞬时稳定性 247
九、与频率的关系 248
八、与温度的关系 248
第十六章 关于如何布置测光实验室 249
第一节 房间和设备 249
第二节 光度测量仪器 252
第三节 电气设备 254
一、电源 254
二、电气测量仪表 255
第四节 寿命试验 255
第十七章 附表 259
第十八章 参考文献 288
第一节 自1930年以来出版的有关光技术测光技术和色刺激测量学的书籍 288
第二节 本书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