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一文学与生活 1
观察生活和构思作品——在小说创作讲习班的讲课(摘要) 秦兆阳 3
生活和“天堂” 高晓声 12
热情地拥抱生活 张 洁 18
见得真,知得深 王愿坚 21
叩开各种生活的门扉 汪浙成 温小钰 29
在生活中捕捉 古华 33
我的生活与我的创作 邓友梅 37
跟上生活前进的脚步——创作笔记 蒋子龙 52
生活、创作及其它 李存葆 67
生活积累纵横谈 叶蔚林 82
关键在于不平庸 刘兆林 88
生活的文字速写 益希单增 92
敏锐地捕捉生活信息 陈继光 96
我所理解的“乡土文学” 蹇先艾 101
乡土与文学 何士光 104
乡土文学创作简论 刘绍棠 107
二作家与学者化 117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 王 蒙 117
多读一点书——与《青年作家》获奖作者座谈时的发言 韦君宜 125
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 鲍 昌 133
从读书到写书 张抗抗 139
作家·学问·作品 舒 芜 150
我与书 张石山 152
我喜欢的几句格言 刘兆林 161
三创作与构思艺术 169
小说在于“做” 李国文 169
小说的眼睛 冯骥才 175
找到了,就把它写透——和作协文学讲习所几位学员的谈话 王愿坚 184
谈短篇 小说的创作技巧 王 蒙 204
创作靠“两条腿” 陆文夫 208
谈作品的艺术构思 从维熙 214
怎样选择题材和提炼主题——在小说创作讲习班的讲课(摘要) 刘心武 229
从两篇 小说谈虚构 张 弦 238
从生活到艺术的若干问题——谈短篇 小说创作 陈建功 243
灌香肠的艺术 唐 栋 271
小说技巧常谈 汪曾祺 278
选材的角度在于布新 张笑天 285
选好一个表现的角度 戴厚英 290
谈我小说创作的角度 东 瑞 292
论氛围——小说和其它叙事文学的一个特殊表现范畴 李庆西 297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汪曾祺 319
关于文学语言的对话 储福金何立伟 328
“客厅语言”与“灶间语言” 矫健 337
浅谈小说人物的立体认识 古华 341
千差万别的性格 叶 辛 346
论文学的地方色彩 鲍 昌 351
细节 的“雄辩性” 航鹰 365
风俗人情描写 韩石山 370
关于风景描写 叶蔚林 374
在人物的内宇宙中遨游 邹志安 378
怎样写长篇 小说——关于写作《李自成》的构想与体会 姚雪垠 380
我对于民族风格的认识和追求(节 选) 姚雪垠 396
关于继承民族文学传统的探讨 端木蕻良 邓友梅 410
“民族化”感絮 朱春雨 418
又是一些话 阿城 422
四作家论创作 427
要有一颗热情的心——致路遥同志 秦兆阳 427
给《风萧萧》作者的信 沙 汀 梅 益 432
孙犁与刘心武的通信 437
孙犁致铁凝 440
王蒙致高行健 444
有追求才有特色——关于《透明的红萝卜》的对话 徐怀中 莫言等 448
关于时代与文学的思考——致维熙 张贤亮 458
张贤亮在沪答读者问(节 选) 465
我的文学初步——答青年习作者 从维熙 470
一颗明亮的“新星”——致长篇 小说《新星》作者柯云路 王汶石 475
关于《跋涉者》致焦祖尧同志的信 王汶石 480
答《青年作家》记者问 古华 486
关于创作的通信 茹志鹃 李子云 489
关于《感谢生活》与苏联汉学家鲍里斯·弗里京 503
(李福清)的通信 冯骥才 503
附:鲍里斯·弗里京致冯骥才的信 506
通信论《蛇神》——致夏康达 蒋子龙 508
要重视“文学”意识 毛志成 513
乡情拨动心中弦——致《青灯》的读者 叶文玲 519
致张炜 王兆军 529
致韩少功 严文井 531
尝试与希望——答何志云 陈建功 535
蹇先艾、高晓声给何士光的信 549
我注意寻看安忆的作品 冰心 551
关于国外题材小说创作问题略复 鄂 华 554
编后絮语 编 者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