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我国改革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金元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1611279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总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指导方针 9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13

第一编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 17

(一)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8

一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8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8

(二)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发展 22

二 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25

(一)实现工业化 25

(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33

三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35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 35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35

(三)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37

(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39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48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 48

(一)科学的社会功能 48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0

(三)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52

二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发展的关键 54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 56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革命力量 58

三 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59

(一)解放后我国科学事业的主要成就 59

(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61

(三)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道路 62

第三章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65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65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65

(三)教育的功能 67

二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69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振兴经济的必要前提 69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70

(三)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地 71

三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72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 72

(四)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极大作用 72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75

一 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78

(一)环境是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 78

第四章 环境保护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 78

(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81

(三)搞好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84

二搞好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85

(一)走中国式的环境管理道路 85

(二)利用天然能源净化环境 86

(三)合理布局是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预防措施 88

(四)综合利用是消除污染的最积极的途径 88

(五)搞好环境保护还必须以生态平衡规律为依据 89

三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93

(一)现代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93

(二)我国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战略意义 94

第二编社会主义生产 9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98

一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9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 98

(二)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99

(二)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100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101

二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101

(二)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要的性质和内容 102

三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04

(一)实现生产目的手段的客观性 104

(二)发展社会生产、增加产品总量的途径 105

(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05

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08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特点和要求 108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109

(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 1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流通 112

一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112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 112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115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11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117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119

(三)我国的人民币 121

三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 122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重要性 122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23

(二)社会主义银行 124

(三)社会主义利息 12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分配 129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129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2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30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31

(四)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34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体方式 136

二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136

(二)建立适应商品经济的按劳分配模式 141

(三)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47

第八章 社会主义消费 151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151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 151

(二)消费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55

二 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 157

(一)消费结构 157

(二)消费方式 161

(三)消费水平 163

(四)消费模式 164

三 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 168

(一)个人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168

(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170

第三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72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73

一 经济体制 173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 173

(二)选择经济体制模式的则原 174

二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模式 175

(三)我国经济体制模式 17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 177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78

(三)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180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181

三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84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184

(二)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和建设的任务 188

(三)全面进行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几个问题 19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 192

一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 192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和实践 192

(二)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性 194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作用 196

(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不会动摇社会主义济经制度 198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 200

二 社会主义形式的主体形式 200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

(三)社会主义联合所有制经济 203

三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 206

(一)个体经济 206

(二)私营经济 207

(三)利用外资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0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2

一 社会主义必然是计划经济 212

(一)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212

(二)有计划发展规律要求协调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213

(三)有计划发展规律与计划化 216

(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发展 218

二 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 218

(二)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 220

(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性 221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223

(五)社会主义价值规律 223

三 建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22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 22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 22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任务 229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30

二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经济效益 232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 232

(二)社会主义社会衡量经济效益的标准 233

(三)社会主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234

(四)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236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3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及其基本原则 239

(二)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239

(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性 239

(四)经济责任制的成效 241

四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42

(一)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 242

(二)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 244

(三)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内容 245

(四)经济核算与经济核算制 252

(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涵义 254

一 经济机制 25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254

(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特征 256

二 有计划的市场机制 260

(一)有计划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260

(二)社会主义计划市场机制的核心和内容 263

三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67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 267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 271

(三)改革和健全社会主义价格体系 272

四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277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 277

(二)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剖析 280

(三)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 283

五 建立宏观经济调节 体系 286

(一)建立宏观经济调节 体系的重要性 286

(二)逐步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节 体系 289

第四编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292

第十四章 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方针 293

一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开放的社会 293

(一)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93

(二)对外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问题 295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98

(四)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302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304

(一)对外贸易 304

(二)引进先进技术 307

(三)利用外资 309

三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313

(一)兴办经济特区 313

(二)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促进经济技术开发 315

(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316

四 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317

(一)扩大了对外贸易 317

(二)利用外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8

(三)引进国外关键技术 319

(四)经济特区取得的变化 319

(五)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开放对国民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320

(六)加强了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320

(七)培养了对外经贸工作的人才,学会了对外经济活动的本领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