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导论 1
第一节 呼伦贝尔旅游发展概述 2
一、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发展概述 2
二、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6
三、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的现状 7
第二节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7
一、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 18
二、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19
第三节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 19
一、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的基本内容 20
二、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三、呼伦贝尔旅游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23
第二章 文化、旅游及旅游文化 24
第一节 文化(Culture)的涵义 24
一、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论分歧 24
二、文化的本质及其概念的涵义 26
三、文化的结构 29
第二节 旅游的涵义 31
一、旅游的语义 31
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34
三、旅游概念的涵义 35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涵义 39
一、我国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研究的特点 40
二、关于旅游文化的不同理解 42
三、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 45
第三章 呼伦贝尔生态旅游文化 49
第一节 草原生态文化 49
一、草原生态的观赏价值 50
二、草原生态的体验价值 53
第二节 森林生态文化 54
一、森林生态的观赏价值 55
二、森林生态的体验价值 57
第三节 河湖生态文化 59
一、河湖生态的观赏价值 60
二、河湖生态的体验价值 64
第四章 呼伦贝尔历史旅游文化 66
第一节 历史文化资源与历史旅游文化 66
一、呼伦贝尔物质形态历史文化资源 66
(一)远古时期历史文化资源 67
(二)古代时期历史文化资源 73
(三)近代时期历史文化资源 76
二、呼伦贝尔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资源 77
(一)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主体 77
(二)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 78
三、历史文化资源向历史旅游文化的转化 79
(一)呼伦贝尔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 80
(二)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产品的转化 81
第二节 中华民族祖源——“扎赉诺尔人” 85
一、“扎赉诺尔人”及其文化特征 86
二、“扎赉诺尔人”与中华民族 88
三、“扎赉诺尔文化”与中华文明 91
第三节鲜卑祖居 93
一、鲜卑族历史渊源 93
二、鲜卑族历史起源 95
三、鲜卑民族的兴衰 98
第四节 成吉思汗故乡 103
一、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103
二、走出“额儿古涅·昆” 106
三、黄金家族崛起 107
四、走向世界的蒙古族 112
第五节 呼伦贝尔“三少民族” 114
一、“三少民族”的来源 114
二、鄂温克族 117
三、鄂伦春族 123
四、达斡尔族 127
五、其它小少民族族群 131
第五章 呼伦贝尔人文旅游文化 136
第一节 物质生产方式 136
一、游牧生产方式及游牧文化 137
(一)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 137
(二)游牧生产方式的文化特征 138
(三)游牧物质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 141
(四)游牧生产方式的文化变迁 148
二、农耕生产方式及农耕文化 150
(一)呼伦贝尔农耕生产方式的发端 150
(二)呼伦贝尔农耕生产方式的文化特征 151
(三)呼伦贝尔农耕生产方式的变迁 156
三、森林物质生产方式及森林文化 158
(一)早期森林生产方式文化特征 158
(二)森林物质生活文化特征 164
(三)现代森林生产方式的文化特征 169
四、工业生产方式及工业文化 171
(一)早期工业生产方式的文化特征 172
(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形成 175
(三)呼伦贝尔现代工业文化特征 178
第二节 呼伦贝尔意识形态旅游文化 180
一、呼伦贝尔萨满文化 181
(一)萨满文化的起源 181
(二)萨满文化的特征 184
(三)萨满文化的变迁 194
二、呼伦贝尔宗教文化 197
(一)呼伦贝尔宗教文化的发端 198
(二)呼伦贝尔的佛教文化 204
(三)呼伦贝尔其他宗教文化 211
三、文学艺术文化 217
(一)呼伦贝尔传统文学艺术文化形式 218
(二)呼伦贝尔文学艺术的审美趣味 232
第三节呼伦贝尔习俗旅游文化 233
一、日常礼仪社会习俗 234
二、社会制度习俗 237
三、婚丧嫁娶社会习俗 240
四、节庆游艺社会习俗 249
五、禁忌祭祀社会习俗 258
第六章 呼伦贝尔旗市景区旅游文化 265
第一节 边境口岸景区 265
一、满洲里景区 266
(一)满洲里市景区 266
(二)扎赉诺尔景区 272
(三)达赉湖景区 275
二、额尔古纳景区 280
(一)边境生态旅游景区 280
(二)边境历史人文旅游景区(景点) 283
三、巴尔虎景区 287
(一)陈巴尔虎胡列也吐度假基地 288
(二)新左旗额布都格口岸 289
(三)新右旗阿日哈沙特口岸 296
第二节 草原部落景区 298
一、巴尔虎游牧部落景区 298
二、布里亚特游牧部落景区 316
三、鄂温克游牧部落景区 320
第三节 森林景区 327
一、旅游度假森林景区 327
二、旅游观光森林景区 339
三、森林民族部落民俗景区 355
第四节 农村景区 358
一、农业民族风情观光项目景区 359
二、农家民俗家庭游项目 367
第七章 呼伦贝尔手工艺文化 370
第一节 生产工具手工艺文化 370
一、蒙古包手工艺 371
二、马具车辆手工艺 374
三、服饰手工艺 376
第二节 雕刻(塑)手工艺 380
一、巴尔虎木雕 380
二、敖鲁古雅鄂温克桦皮手工艺品 382
第三节 呼伦贝尔民族工艺品文化 385
一、生活化手工艺品 385
二、装饰性手工艺品 386
第八章 呼伦贝尔名人文化 389
第一节 历史名人 389
一、呼伦贝尔王——哈布图·哈萨尔 389
二、神勇公——海兰察 398
三、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郭道甫 402
四、抗日民族英雄——苏炳文 409
第二节 文化名人 414
一、呼伦贝尔一代文学宗师——敖拉·昌兴 414
二、草原百灵——宝音德力格尔 416
三、草原音乐三圣——通福、那日松、王敏 420
四、狩猎民族的文化卫士——乌热尔图 426
五、用心灵歌颂家乡的人——乌兰托嘎 428
第三节 民间艺人 433
一、共和国杰出剪纸名家——都叶梅 433
二、身残志坚的残障艺人——郑怀勇 435
三、达斡尔族民间艺人——郭晓波 436
第九章 结束语 439
一、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市场化倾向 440
二、民族文化的表层化倾向 440
三、景区建设的非文化性和低层同构化倾向 440
四、关于旅游文化研究对旅游文化建设的指导 441
(一)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 442
(二)坚持供求均衡的原则 442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43
(四)坚持敬畏心态的原则 443
(五)主题突出综合开发的原则 444
参考书目及注释: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