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 1
2.化学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3.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2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第1章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7
1.1 实验室基本常识 7
1.1.1 实验室规则 7
1.1.2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7
1.1.3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 8
1.1.4 消防安全 8
1.1.5 化学试剂的规格及存放 9
1.1.6 化学实验三废处理 10
1.2 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11
1.2.1 测量误差与有效数字 11
1.2.2 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15
第2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8
2.1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8
2.1.1 常用玻璃仪器简表 18
2.1.2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
2.1.3 干燥器的使用 24
2.1.4 玻璃加工操作 25
2.2 试剂的取用和试纸、滤纸的使用 27
2.2.1 化学试剂的取用 27
2.2.2 试剂溶液的配制 28
2.2.3 试纸的使用 28
2.2.4 滤纸的使用 29
2.3 称量仪器的使用 30
2.3.1 托盘天平 30
2.3.2 电光天平 30
2.3.3 电子天平 33
2.3.4 试样的称取方法 34
2.4 玻璃量器的使用 35
2.4.1 滴定管 35
2.4.2 吸管 39
2.4.3 容量瓶 39
2.4.4 量筒和量杯 40
2.4.5 微量进样器 41
2.4.6 量器的校准 41
2.5 加热操作 41
2.5.1 加热设备 41
2.5.2 加热操作 44
第3章 气体的制备、净化及气体钢瓶的使用 47
3.1 气体的制备 47
3.1.1 启普发生器 47
3.1.2 恒压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48
3.1.3 硬质玻璃试管制备气体 48
3.2 气体的收集 48
3.3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49
3.4 气体钢瓶、减压阀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50
第4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52
4.1 蒸发、浓缩与结晶 52
4.2 固液分离 52
4.2.1 倾泻法(亦称倾析法) 53
4.2.2 过滤法 53
4.2.3 离心分离法 55
4.3 蒸馏 56
4.3.1 原理 56
4.3.2 简单蒸馏操作 56
4.4 萃取分离 58
4.4.1 基本原理 58
44.2 萃取分离的操作 59
4.4.3 固体物质提取的实验操作 59
4.5 薄层色谱分离法 59
4.5.1 概述 59
4.5.2 薄层色谱分离法 60
4.6 离子交换分离法 61
4.6.1 离子交换树脂 61
4.6.2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62
4.6.3 应用示例 63
4.6.4 离子交换层析法 63
第5章 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65
5.1 酸度计 65
5.1.1 电极 65
5.1.2 pH测定原理 66
5.1.3 酸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67
5.2 pXD—2型通用离子计 68
5.2.1 测量原理 68
5.2.2 使用方法 69
5.3 电导仪和电导率仪 70
5.3.1 测量原理 70
5.3.2 使用方法 71
5.4 722S型分光光度计 73
5.4.1 测量原理 73
5.4.2 使用方法 73
5.4.3 注意事项 74
第二部分 实验 77
第6章 无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 77
6.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7
6.1.1 碘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作用 77
6.1.2 硫代硫酸钠的加酸分解 79
6.1.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0
6.2 pH指示剂变色范围 80
6.3 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82
6.3.1 同离子效应 82
6.3.2 缓冲溶液 83
6.4 盐类的水解 84
6.4.1 各类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84
6.4.2 浓度对水解度的影响及盐类水解的抑制 85
6.4.3 完全水解 85
6.5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与分步沉淀 86
6.5.1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86
6.5.2 难溶金属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 87
6.5.3 分步沉淀 88
6.5.4 沉淀的转化 88
6.6 原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 89
6.6.1 原电池(铜-锌原电池) 89
6.6.2 金属的腐蚀——铜-铁腐蚀电池的形成 90
6.6.3 金属的防腐 90
6.7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次序 92
6.7.1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92
6.7.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93
6.8 铁化合物的磁性实验 94
6.9 配合物的形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95
6.9.1 比较黄血盐和铁(Ⅱ)盐与碘的作用 95
6.9.2 比较铁(Ⅲ)盐和铁(Ⅲ)配合物与碘化钾的作用 96
6.10 钙、锶、钡盐的溶解性比较 96
6.11 硅酸盐的性质 97
6.11.1 硅酸的生成 97
6.11.2 “水中花园”——难溶硅酸盐的生成 98
6.11.3 硅酸钠的水解 99
6.12 铵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鉴定 99
6.12.1 铵离子与奈斯勒试剂的作用 99
6.12.2 硝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100
6.13 过氧化氢的性质 100
6.13.1 过氧化氢的氧化性 100
6.13.2 过氧化氢的还原性 101
6.13.3 “振荡反应”——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01
6.14 卤素的性质 103
6.14.1 卤素氧化性的比较 103
6.14.2 卤化银的生成与溶解 103
6.14.3 次氯酸盐的氧化性 104
6.14.4 氯酸盐的氧化性 105
6.15 铜氨配合物 105
6.15.1 铜氨配合物的制备 105
6.15.2 铜(Ⅱ)离子的鉴定 106
6.16 “火山爆发”——三氧化二铬的生成 106
6.17 铬酸盐、重铬酸盐的性质 107
6.17.1 重铬酸盐与铬酸盐的相互转化 107
6.17.2 铬酸盐与铅、银、钡等离子的作用 108
6.18 银的化合物 108
6.18.1 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 108
6.18.2 银镜反应 109
第7章 化学基本原理实验 111
实验一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111
实验二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113
实验三 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 117
实验四 乙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119
实验五 单、多相离子平衡 122
实验六 氯化铅活度积的测定 125
实验七 氧化还原反应 128
实验八 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30
实验九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134
实验十 钴、镍的萃取分离 137
第8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 141
实验十一 去离子水的制备 141
实验十二 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测定 145
实验十三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常量和微型实验) 147
实验十四 四碘化锡的制备及化学式的确定 151
实验十五 氯化钠试剂的制备 152
实验十六 无机颜料(铁黄)的制备 154
实验十七 四氯化锡的制备 156
第9章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 158
实验十八 p区重要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58
实验十九 p区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62
实验二十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66
实验二十一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一) 170
实验二十二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 174
实验二十三 ds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78
实验二十四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182
第10章 应用性实验 185
实验二十五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85
实验二十六 钢中锰含量的测定 187
实验二十七 纸上色谱法鉴定Fe3+、Co2+、Ni2+、Cu2+ 190
实验二十八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鉴定 193
实验二十九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195
实验三十 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 199
第11章 综合性实验 201
实验三十一 平衡原理综合实验 201
实验三十二 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202
实验三十三 [CoCl(NH3)5]Cl2配合物的制备、水合反应速率及活化能的测定 202
第12章 设计性实验 205
实验三十四 从化学实验废液中回收Ag和CCl4 205
实验三十五 磷系列化合物的制备 205
实验三十六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208
实验三十七 茶叶或紫菜中某些微量元素的鉴定 209
实验三十八 含Cr(Ⅵ)废液的处理 209
第13章 研究性实验 212
实验三十九 稀土乙酰丙酮盐(Eu(acac)3·H2O)的制备 212
实验四十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213
实验四十一 温敏性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 214
实验四十二 水热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NiFe2O4及表征 216
实验四十三 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 218
实验四十四 氧化锆纳米粉末的合成制备、团聚控制与材料表征 220
实验四十五 纳米钙钛矿型SrFeO3-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染料 223
实验四十六 K3[Fe(C2O4)3]·3H2O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 226
第三部分 附录 237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摘录) 237
附录2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离子强度I=0) 239
附录3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241
附录4 标准电极电势(25℃,标准态压力p?=100kPa) 243
附录5 常见配离子的累积稳定常数(I≈0,293~298K) 250
附录6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 252
附录7 实验室中常用试剂的配制 252
附录8 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 255
附录9 酸碱指示剂 255
附录10 氧化还原指示剂 256
附录11 金属离子指示剂 256
附录12 离子鉴定反应 257
附录13 离子常见反应 262
附录14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266
附录15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a) 270
附录16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部分常规指标及限值 272
附录17 地下水国家标准(GBT14848—93)、地表水国家标准(GB3838—2002)中的高锰酸盐指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