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位论文提要 1990年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504964
  • 页数:728 页
图书介绍:

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张秉夫著;杨宏禹指导 1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萌动、深化和形成&朱宝信著;王于、肖明指导 1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与现时代&卢振峰著;周彦平指导 1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蔡孝恒著;彭兴祥指导 2

“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意义&贾星客著;张俊生、申有龙指导 2

跨越“卡夫丁峡谷”: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探讨&李文杰著;辛仲勤指导 2

卡尔·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探求&唐仲清著;刘传彝指导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李义祥著;郭文卿指导 3

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过渡: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杨国跃著;叶汝贤指导 3

恩格斯实践观的几个问题之研究:兼对任何形式的“实践一元论”的批判&段勇著;余其铨指导 4

青年恩格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契机&熊宏俊著;刘尊武指导 4

把握未来的艺术:恩格斯预见思想初探&梁启有著;刘尊武指导 5

试论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袁成本著;陈力丹指导 5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兼论列宁的合作制思想&郭悦著;李琪指导 5

列宁晚期历史辩证法思想初探:对列宁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刘耀辉著;马迅指导 6

论列宁的实践认识论&何建华著;吕英寰指导 6

列宁的辩证法核心理论探讨&白才儒著;齐平、孙海根、杨黎华指导 6

列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董武著;钟哲明指导 7

试论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机关民主监督的思想&孙勇志著;邵汉德指导 7

试论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战旭英著;王佩敬指导 7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想和建设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宋建波著;赵明义指导 8

列宁对外经济关系思想探讨&于占东著;纪明山指导 8

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与列宁新经济政策学说的发展: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研究&钱乃成著;徐天新、谢有实指导 8

不朽的哲学巨著:兼驳某些人对《唯批》的诘难&郑忆石著;张懋泽指导 9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周卫国著;杜康传指导 9

列宁的政治体制理论与苏联的政治体制变革&王会杰著;刘克明、吴仁彰指导 10

论毛泽东的文化唯物史观&胡圣云著;杨焕章指导 10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再探讨:兼评毛泽东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罗德顺著;张文儒指导 10

毛泽东早期历史观及其转变&张淑华著;齐光亮指导 11

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研究&姜炳锐著;王兆良指导 11

毛泽东同志的两类矛盾学说的产生、运用和发展&刘能杰著;潘宝卿指导 11

试论毛泽东在二战时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杨秀云著;刘景富、于文藻指导 12

论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探索(1956—1957)&陆建军著;陶凯指导 12

毛泽东晚期政治思想初探&钟德涛著;牛连海指导 12

毛泽东编辑思想初探&吴昌林著;刘世永指导 13

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王琳著;董建中指导 13

近代中西文化论战与毛泽东中西文化思想&杨伟著;刘仁荣指导 13

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曹居月著;李少萱、王述维、王德孝指导 14

毛泽东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王玉清著;刘仁荣、朱令名指导 14

论毛泽东的宪政思想&邓虹著;赵国斌指导 15

论毛泽东十年建设时期思想的得失&张定鑫著;唐元棣指导 15

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的理论&颜佳华著;沧南指导 15

毛泽东领导决策思想探讨&赖亦明著;唐元棣指导 16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兼论自觉“相结合”的中介和成果&韩维宾著;冯贵?指导 16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初探&朱颖华著;黄景芳指导 16

毛泽东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思想初探&王文杰著;黄景芳指导 17

试论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的“不断革命论”&洪小夏著;刘继增指导 17

毛泽东哲学与斯大林哲学之比较&李喜英著;樊瑞平指导 17

毛泽东、斯大林晚年社会历史观及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兼对社会主义国家幼年时期失误的哲学反思&李利人著;郭国勋指导 1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杜明娥著;宫凤鸣指导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卢昌恕著;周勇胜指导 19

“本体论承诺”述评&湛红好著;王文卿指导 19

价值评价及评价主体诸因素&晏玉斌著;伍雄武指导 20

论价值的本质与价值的确定&姚顺增著;伍雄武指导 20

文化的价值论思考&倪瑞华著;郝侠君指导 20

中西文化对价值根基的追寻&毛翼鹏著;王善钧指导 21

认识主体系统论&雷春阳著;王文卿指导 21

试论认识发生中的诸因素及其作用&岳猛著;孙海根、杨黎华、齐平指导 21

论认识结果&王立新著;刘继岳指导 22

试论影响个体认识的诸因素及其与认识活动的关系&梁惠宁著;赵凤岐指导 22

论认识的社会性&胡正鹅著;伍雄武指导 23

论社会认识&高春兰著;张维久、肖振常指导 23

论认识氛围&吴家清著;李本先指导 23

科学主义认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李化祥著;刘松阳指导 24

意义世界研究引论&秦光涛著;高清海指导 24

解释的相对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当代解释学&曾万明著;郭云鹅、王陆元、武步云、赵馥洁指导 24

当代人本主义与辩证法&李怀君著;赵凤岐指导 25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孙正聿著;高清海指导 25

论马克思主义自我意识观&王永磊著;廖新泉指导 25

意识的结构与功能&张明新著;肖明指导 26

意识能动性研究&方德厚著;肖明指导 26

人类自我意识和文化批判&邴正著;高清海指导 26

实践辩证法概论&朱德龙著;解庭晨指导 27

论主客体的统一与实践唯物主义&杨俊一著;郭国勋指导 27

实践唯物主义论纲&彭济庆著;崔绪治指导 2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兼评“实践唯物主义”&吴奕新著;张尚仁指导 28

论实践论的真理观&王国坛著;刘贤奇指导 28

论实践发展的动力因素&蔡仕华著;孙海根、杨黎华指导 29

实践活动论&王永昌著;夏甄陶指导 29

实践与文化&贾旭东著;齐振海指导 29

在一定条件下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是一条规律&彭国甫著;沧南指导 30

认知、评价与符号:从认识中介到知行中介&张晓虎著;郭云鹅、王陆原、武步云、赵馥洁指导 30

论认识向实践转化的中介环节&陈国志著;齐振海指导 30

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与选择:兼评“选择论”&曾海平著;沧南指导 31

论反映的能动性&毕国明著;伍雄武指导 31

论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中的导向作用&欧文福著;柳文超指导 31

认识差异性的形成机制&李文炜著;王策兴指导 32

论主体的评价活动&何士青著;唐有伯指导 32

论主体的具体性&漆玲著;陈晏清指导 32

主体发展与社会进步&黄丹昱著;蔡起元、张正林指导 33

论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与受动性&张渝政著;王策兴指导 33

关于人类主体个体层次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刘衍永著;柳文超指导 34

论主体选择性&屈志勤著;柳文超指导 34

论主体认识能力&王玉河著;张学惠指导 34

关于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关系&陈永森著;林仑山指导 35

价值与真理&余晓菊著;陈晏清、封毓昌指导 35

论真假&刘永富著;陈晏清指导 35

论逻辑真理观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史月兰著;杨祯钦指导 36

管理时空论&黄小燕著;崔绪治指导 36

一元与多元&王新生著;陈晏清、封毓昌指导 36

试论一与多&赵过渡著;施为民指导 37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多维数量界限&幸强国著;孙海根、杨黎华指导 37

论思维的创造性&文建华著;李本先指导 37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的基本思想&杨淑琴著;陈志尚指导 38

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论人的自由&宋启林著;刘松阳指导 38

论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皮家胜著;李本先指导 39

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林加祥著;刘歌德指导 39

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郭正林著;黄春生指导 39

论实事求是的过程性&秦启文著;马学融指导 40

情与知的辩证关系&章正祥著;林仑山指导 40

个性与文化&柯锦华著;邢贲思指导 40

工具在认识中的意义&李淑梅著;陈晏清指导 41

论历史主体活动与社会规律的统一&曹建华著;汪永祥指导 41

论社会规律与社会主体&萨一凡著;陈金振指导 42

社会历史观的主体性问题&袁实勇著;李以国指导 42

机械历史决定论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徐志辉著;娄礼生指导 42

国际交往与资本主义经济&吴起著;洪成德指导 43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平&邓东力著;黄春生指导 43

生活方式范畴与历史唯物主义&黄耀壮著;利兴民、邹永图指导 43

对文化哲学的几点分析&万春梅著;张维久、肖振常指导 44

论文化传播及其对文化进步的作用&卢晓霞著;蔡英田指导 44

论文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王思煜著;邹永图指导 44

试论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徐荣仁著;赵仲英指导 45

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机制&邰耀昌著;崔绪治指导 45

劳动力结构初探&周玉萍著;崔绪治指导 46

社会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李光先著;陈晏清、封毓昌指导 46

论人类解放的历史趋势: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哲学思考&王东红著;廖新泉指导 46

论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兼评中国不能跳跃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论&金崇华著;谢作陶指导 47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简论&卢德兴著;崔绪治指导 47

谈谈对“意识形态”研究的几点看法&徐海波著 47

略论精神生产&李晓南著;赵仲英指导 48

论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姚休著;万井容指导 48

论生活方式&朱立言著;吴定求、郭湛指导 49

论社会心态&程家明著;杨彦钧指导 49

论社会思潮及其在我国当代的几个问题&肖锦全著;张伯钦指导 49

论社会进步的标准&郭兴旺著;陈仲华等指导 50

论社会进步的标准/李军著;杨炳勋指导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初探&霍福广著;张尚仁指导 50

论人的本质&杨燕同著;李以国指导 51

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历史发展&覃学茹著;汪永祥指导 51

人的活动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孔祥来著;李以国指导 51

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环节: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初探&陈墀成著;商英伟指导 52

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特征及其认识论问题&潘宇著;李淮春指导 52

人与自然关系新探:从冲突走向和谐&王建明著;崔绪治指导 52

试论社会发展中人的自觉性&何国平著;魏道履指导 53

论理想:理想与人的能动本质&杨志明著;伍雄武指导 53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陈华蓉著;张绪文指导 53

论人的主体性及其实现&董耀鹅著;赵臣璧指导 54

社会系统分析:系统人学论纲&姜兴宏著;王锐生指导 54

超越人学的半神话&方新民著;李以国指导 55

人的个性与社会发展&王太晖著;黄卓炎指导 55

关于人的需要的几个问题&张维祥著;陈志尚指导 55

自然科学中的决定论问题&范靖宇著;傅季重指导 56

科学发展:目标与模式&薛杰著;刘文君指导 56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初探&张磊著;张嘉同指导 56

科学是推动历史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革命、社会发展的关系探析&王玫著;张国祺指导 57

西方科学哲学理性观的历史考察:兼评larrylaudan对科学合理性的探索&程金生著;谢庆绵、廖德文、卓林指导 57

论夏佩尔的科学进步观&周茜蓉著;卓林、谢庆绵、廖德文指导 57

麦克斯韦的科学贡献与科学方法&孙玲著;李天瑞指导 58

托夫勒未来学思想述评&邹志敏著;潘裕然指导 58

差异与根源探微:中西古代科技发展的文化深层结构分析&马淑杰著;于书亭指导 58

科学发展的细胞进化模式&刘霁堂著;殷国谨、古祖雪指导 59

科学发现的合理性&焦刚毅著;谢庆绵、廖德文、卓林指导 59

科学发现中非逻辑因素的逻辑分析&邓秀忠著;邓国天指导 60

科学认识主体结构探析&江智光著;林可济指导 60

科学理论的价值及其评价&陈逵著;郭金彬指导 60

论科学评价及其标准&王维先著;李德顺指导 61

论科学理论选择&刘文求著;曹利风指导 61

科学理性论&顾肃著;夏基松指导 61

关于现代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探讨&刘志强著;刘学铭指导 62

科学体制化和科学政策&陈华玲著;阎保辅指导 62

论科学活动的体制化&安毅著;刘大椿、黄天授指导 62

现代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初探&刘皓著;顾毓忠指导 63

论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黄欣荣著;陈文化指导 63

论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李国俊著;解恩泽指导 63

论科技人才的主体性&刘辉著;李新生指导 64

科研活动中主体价值体系对课题选择的影响及其哲学思考&古平著 64

系统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姚庆海著;刘大椿指导 64

系统科学的发展观&柳中杰著;马智指导 65

试论社会系统的三维度控制&蒋炜著;李树申、王宗孟指导 65

参照系的科学与哲学意义&蒙爱军著;殷国谨、古祖雪指导 66

论自然系统的演化方向&杜文翠著;于书亭指导 66

进化及其精神发展过程&王宏家著;刘大椿指导 66

论进化的稳态原理&郑亨钰著;邓国天指导 67

人才进化论:系统科学在人才学研究中的应用&黄亨煜著;李新生指导 67

试论对科技进步的宏观调控&魏震著;闻潜指导 67

论现代科技人才观&陆进著;解恩泽指导 68

工程型硕士的界定及其培养的研究&庞青山著;廖才英、程宝龙、曾钊新指导 68

浅论人才的科学创造性管理&李勇著;燕国桢指导 68

从科学认识论看科学管理思想的演变:兼论管理者的认识实质&李世雁著;刘猷桓指导 69

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哲学分析及其意义&王明著;彭纪南指导 69

钱学森系统思维初探&马育运著;周业昌指导 69

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过程的自然辩证运动&杨衍球著;梅炽、曾钊新、廖才英、程宝龙指导 70

自组织理论与发展观&郝毅著;柳树滋指导 70

科学发展的自组织观&潘才岩著;林可济指导 71

论否命题演绎法及其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曹伟著;李友松指导 71

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金忠祥著;顾毓忠指导 72

温室效应与人类对未来的抉择&杨东著;刘大椿指导 72

论地球表层的耗散运动&王悦著;李天瑞指导 72

现代生命科学的伦理效应&张胜生著;臧乐源指导 73

脑科学成果与认识论的发展&吴深生著;姚安泽指导 73

中西循环思想比较研究&龙钢著;周济指导 73

中西生命思想比较研究&陈荣佳著;周济指导 74

功能解释与生物学的自主性&李建会著;郭华庆、沈小峰指导 74

生物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魏中龙著;郭华庆、沈小峰指导 74

技术共同体的初探&谢光亚著;邓树增、朱松乔指导 75

日本的技术论及其启示&刘大文著;解恩泽指导 75

医学的综合评价系统:科学认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韩跃红著;周文恺指导 75

从试管到柜台,杜邦公司开发尼龙66纤维的案例研究&张金著;张嘉同指导 76

直线表征法:一种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庞理立著;陈琦指导 76

知识的心理组织和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刘松林著;彭聃龄指导 76

控制感的涨落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论组织控制&潘军著;陈立指导 77

视觉搜索中扫视的动态模型&王坚著;朱祖祥指导 77

成就动机的研究与发展&王本法著;肖毓秀指导 77

科学研究的社会心理探讨&王宏著;傅季重、沈铭贤指导 78

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职工需要调查及不同工资形式激励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周治金著;陈沛霖指导 78

西方人格心理学中认知结构的研究&高峰强著;刘恩久指导 79

试论弗洛伊德的文明观&刘春燕著;张绍英指导 79

弗洛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批判&张伟珍著 79

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郭爱妹著;刘恩久指导 80

罗洛·梅人格理论述评&王建国著;蔡英田指导 80

当代西方心理史学述论&楚成亚著;庞卓恒指导 80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盛海伦著;袁伟时指导 81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谢京生著;刘宏章指导 81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从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温冰著;杨熙曼指导 82

梁漱溟早期儒学思想发微&石军著;赵吉惠指导 82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罗归国著;杨春贵指导 82

简评冯友兰的新形上学&刘成伟著;宋一秀指导 83

贺麟新心学述评&王小其著;许全兴指导 83

唐君毅的中西文化融合论述评&崔沛英著;乌恩溥指导 83

杜维明与儒学第三期发展说&孔令兴著;赵吉惠指导 84

试析余英时的文化重建模式&汪英著;赵吉惠指导 84

艾思奇前期哲学思想述评&康振海著;李振霞指导 84

“个体主义”思潮研究&王金宝著;陈晏清、封毓昌指导 85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问题&覃香妹著;潘宝卿指导 85

人生价值的迷惘与出路:尼采、萨特的人生价值学说及其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影响&郭小聪著;施为民指导 86

孔、孟、朱熹与陆王心学:儒家心性之学简议&王法周著;许抗生指导 86

儒家心性论研究&韩强著;方克立指导 86

乐:中国传统中的超越之境:兼论仁与乐及孔与庄的关联&吴伯凡著;郑海天、王树人指导 87

先秦儒道政治意识比较&任泽锋著;张岂之指导 87

先秦儒家关于人的价值的学说&陈厚忠著;任家麟指导 87

道德与政治:商鞅和孔子的不同视角&曾振宇著;孟祥才指导 88

论孔子的君子人格观兼与苏格拉底比较&周勤勤著;郑海天、王树人指导 88

孔子《论语》与柏拉图《理想国》比较研究&刘文静著;陈鼓应指导 89

论孔子德政学说及其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王颖著;王向群指导 89

孟子研究学史概述&董洪利著;金开诚指导 89

孟子的历史辩证法思想研究&余绍刚著;汪国栋指导 90

荀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命运&宋立卿著;刘文英指导 90

荀子的人学&张艳清著;刘文英指导 90

曾子和《曾子》书&李居平著;雪克指导 91

《大学》简论&姜亦刚著;刘蔚华、李启谦、骆承烈指导 91

老庄人生哲学初探&韩建平著;张岂之指导 91

论老子和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张琦著;傅云龙指导 92

试析庄子的政治思想&吴锦瑜著;聂国栋指导 92

论庄子的理想人格&杜宇民著;周立升指导 93

公孙龙子析:论公孙龙的哲学与逻辑&胡国义著;陈孟麟指导 93

先秦懦家的社会控制思想对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莫晓源著:汪国栋指导 93

试论魏晋玄学的产生&张国清著;高敏指导 94

僧肇及其实相哲学&刘成有著;刘文英指导 94

宋初“三先生”思想简论&吴德义著;张恒寿、陈慎同、尹协理指导 94

宋明理学的政治哲学&赵瑞民著:张岂之指导 95

论程朱理学的人格学说&李晓著;贾顺先指导 95

二程哲学之比较研究&庞万里著;张岱年指导 95

试论陆王心学对思孟学派心物论的继承和发展&刘泽亮著;罗炽指导 96

王阳明的主体与实践哲学&王江春著;贾顺先指导 96

王阳明的主体精神和自我心理扩充&王素玲著;陈庆坤指导 96

论王阳明思想的启蒙性质&禹尚良著;杨逊、余明光指导 97

王廷相哲学思想&秦拴柱著;衷尔钜指导 97

王畿先天正心之学简论&干春松著;葛荣晋指导 98

沈括自然哲学研究&张铁勇著;方克立指导 98

刘基思想述评&赖忠先著;刘操南指导 98

皖派论略&郑万青著;张金泉、马成生指导 99

论近代对孔孟之道的冲击&蔡丹红著;张锡勤指导 99

略论中国近代的主观唯心论&魏义民著;张锡勤指导 99

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约戊戌——五四)&郭国灿著;章开沅指导 100

魏源与西方文化&王燕军著;陈周棠指导 100

论魏源的思想&陈琳著;董蔡时、段本洛指导 100

理想与冲突;谭嗣同《仁学》的哲学思想&于和著;王汝丰、蔡福兴指导 101

中国近代理性的觉醒:严复认识论思想及其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论的影响&张铃枣著;陈其芳指导 101

严复政治思想研究&林海龙著;沈茂骏指导 101

康有为与近代儒学&房德邻著;龚书铎指导 102

康德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杨蔚著;许全兴指导 102

儒学思想与日本企业文化&李于飚著;任厚奎指导 103

大西祝的批判主义思想&梁玉叶著;刘士勤指导 103

论铃木大拙的哲学思想&赵金贵著;王守华指导 103

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何玉庭著;贾顺先指导 104

论伊本·赫勒敦的历史哲学&高国军著;任厚奎指导 104

思辨哲学的终结&唐莉萍著;任厚奎指导 104

西方哲学史上怀疑论思想述评&林淑艳著;张青荣指导 105

西方哲学中真理符合论的困境和出路&石社平著;杨祯钦指导 105

简论斯多葛主义的泛神论&张春田著;杨适指导 106

论柏拉图《国家篇》中善的理念&李文堂著;王树人指导 106

柏拉图死亡价值观初探&王周著;刘伏海指导 106

试论柏拉图哲学中的“分离”问题&王平生著;王太庆指导 107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颜一著;苗力田指导 107

亚里士多德与智慧之爱:《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概念述评&喻阳著;苗力田指导 107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存在(being)概念&张晓林著;朱德生指导 108

亚里士多德论想象&申明著;苗力田指导 108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探讨&陈兵著;李武林、谭鑫田指导 108

试论西欧中世纪盛期的人本思潮&倪世光著;孙义学指导 109

试论德国古典哲学“本体”范畴&王珉著;陈村富指导 109

康德的范畴理论&杨建梓著;谭鑫田、龚兴指导 109

论黑格尔关于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学说&王磊著;钟宇人指导 110

论黑格尔的教化思想&詹世友著;任厚奎指导 110

黑格尔自我意识探微:从《精神现象学》中的“苦恼意识”谈起&杨延久著;杨寿堪指导 110

论黑格尔建立逻辑学体系的本体论原则&陈克强著;赵民指导 111

试论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汪东风著;朱德生指导 111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思想初探&汪建明著;李毓章指导 112

海德格尔“回到形而上学基础之路”之我见&田海平著;邹铁军指导 112

评科尔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李建平著;葛树先指导 112

艾耶尔知识确定性理论述评:兼论近代哲学关于知识确定性问题&李浦群著;郑杭生指导 113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李继东著;崔清田指导 113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初探&李家芝著;张学惠指导 113

西方“列宁学”哲学观探家&付小随著;吴振海指导 114

试析麦克斯·阿德勒的哲学思想&陈晓锋著;李忠尚指导 114

论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杨毅周著;张汉如指导 114

玻姆因果性思想研究&谭吾喜著;古祖雪指导 115

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观述评&程育新著;王善钧指导 115

马尔库塞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述评&张献忠著;夏剑豸指导 115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评析&罗宪杰著;郭国勋指导 116

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想研究&钟广黔著;陈文化、关锦堂指导 116

马尔库塞“现代工业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胡邦胜著;李忠尚指导 116

“飞地”的陷落——评萨特的“人学”&田启波著;赵常林指导 117

近代英国经验论的逻辑发展&黄英著;冒从虎、张青荣指导 117

论休谟的因果观:兼论中西因果观的比较&郭良著;王树人指导 117

休谟哲学的价值何在?&马良著;谭鑫田指导 118

休谟经验论的思想逻辑及其问题&王鸿良著;杨适指导 118

评库恩的范式及其科学革命学说&蒋新苗著;刘文君指导 119

试论布哈林的平衡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初探&张琴著;廖新泉指导 119

从苏联认识论研究看对象世界的本文性&黄彧生著;贾泽林指导 119

80年代苏联人学若干哲学理论问题&丁佩华著;王克千指导 120

非理性主义:在历史的被告席上: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研究&张华荣著;李建平指导 120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评析&杨生平著;张翼星指导 120

论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主体性思想&苏平富著;陈长畅指导 121

论溯因方法&戴世平著;李以国指导 121

索引词理论的发展及意义&许艾琼著;李先昆指导 121

篇章的语用推理&王左立著;崔清田指导 122

言语行为理论:诠释与评述&高乐田著;李先焜指导 122

中国古代语言逻辑论略&徐阳春著;蔡伯铭指导 123

中国古代逻辑中的谬误理论&郑立群著;蔡伯铭指导 123

先秦逻辑范畴的产生与发展&田立刚著;温公颐指导 123

中国先秦时期的矛盾律思想&林鸿伟著;温公颐、崔清田指导 124

先秦辩论术的产生和演变/徐继春著《易经》中的类比逻辑体系&贺同江著;崔清田指导 124

墨家逻辑思维规律论初探&张晓芒著;孙中原指导 125

浅论章士钊的逻辑思想&郭永良著;陈正英指导 125

有关悖论问题的述评和辩证解析&黄志强著;于惠棠指导 125

试论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郭钧歧著;王聘兴指导 126

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互补关系&孙伟平著;林熹指导 126

创造:思维元素组块的重新操作与组合&吴汉民著 126

论具象思维&李和宽著;伍雄武指导 127

塔尔斯基的真理定义与古典符合论&柴生秦著;吴家国指导 127

关于勃克斯概率逻辑、因果陈述逻辑、归纳推理三者结合理论的评介&连丽霞著;林熹指导 127

必然性与可能世界语义学&姚成龙著;宋文淦指导 128

卡尔纳普的外延内涵方法&周翔著;傅季重指导 128

“分析性”是绝对的吗?&汪希著;傅季重指导 128

西方中世纪的推演理论&吴东民著;金守臣指导 129

阿奎斯特道义悖论研究评述&张卫国著;周钺指导 129

时态逻辑及其发展&王志坚著;周钺指导 130

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性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陈雪英著;吴家国指导 130

“伦理学的一个新构想”之辨析&李凤国著;许启贤指导 130

公正简论&杨华著;魏英敏指导 131

论个体的道德内化&秦红岭著;马博宣指导 131

善恶评价的客观标准&刘金桂著;张善城指导 131

论道德评价的对象和标准&仲崇晟著;王兴洲指导 132

主体道德责任问题研究&胡苏联著;宋希仁、王伟指导 132

道德自由论&张永著;魏英敏指导 132

试论道德选择的机制及其优化&沈大光著;于超指导 133

行为伦理学导论&李鹏忠著;王兴洲指导 133

需要与道德选择&王茵著;王兴洲指导 133

论道德思维&王小平著;唐凯麟指导 134

论道德迁移&刘善仕著;曾钊新指导 134

人生本体与信仰&古越仁著;甘葆露指导 135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合作行为中分酬规范关系的研究&刘磊著;章志光指导 135

村民自治与农村道德新秩序&俞建良著;宋希仁指导 135

试论前期斯多亚学派的哲学:伦理学&吴忠云著;陈村富指导 136

斯宾诺沙伦理学思想探析&张建如著;章海山指导 136

康德伦理学的沉思&张孝中著;邹化政指导 136

斯宾塞进化伦理思想研究&于晓茹著;宋希仁指导 137

卢梭伦理思想研究&陆允辉著;章海山指导 137

试论密尔的功利主义道德标准&郭夏娟著;罗国杰、宋希仁指导 137

斯马特功利主义思想研究&罗毅著;宋希仁、戴扬毅指导 138

曾国藩伦理思想批判&李德兼著;马博宜、戴杨毅指导 138

杨贤江伦理思想研究&古海著;许启贤指导 138

艺术与潜情感&薛永辉著;杨振铎指导 139

意象论&符红兵著;杨振铎指导 139

艺术对于人生的功能&杨君武著;杨辛指导 140

什么是艺术&崔育斌著;杨辛指导 140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王效明著;马奇指导 140

论审美体验&罗洪涛著;杨辛指导 141

论审美态度的多维心理结构&杜白塔著;张圣康、高尔泰指导 141

论存在主义心理体验美学&姜秀生著;曾繁仁指导 141

试论完形心理学美学审美观&丁绍敏著;曾繁仁指导 142

和谐:中国艺术中的审美精神及其文化根源&张胜冰著;杜东枝指导 142

论严羽的美学理论思维及其与禅宗的关系&何明著;赵仲牧指导 142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的使命:康德崇高思想阐释&李笑频著;杜东枝指导 143

黑格尔的艺术类型学&李庆本著;周来祥指导 143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审美心理学剖析:尼采哲学美学思想的一个侧面的审视&牟岱著;杨恩寰指导 143

酒神精神的意义:论尼采的悲剧美学&崔文良著;高清海指导 144

弗洛伊德和荣格美学思想比较&吕德潭著;曾繁仁指导 144

论马尔库塞“美学形式”理论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本质&包晓光著;李醒尘指导 144

马尔库塞与审美乌托邦&高华俊著;刘庆福指导 145

宗教与政治/何清著;陈麟书指导宗教道德的社会功能&王安林著;陈麟书指导 146

论中国原始神话的宗教性思维&刘中文著;李增林指导 146

瑶族宗教初探&陈昆路著;钱安靖指导 147

论十、十一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王亚平著;孙义学、朱寰指导 147

初评慈温利&吴舒屏著;于可指导 147

试论托马斯·莫尔的宗教观&黄建龙著;于可指导 148

美国新宗教运动与社会&曾传辉著;陈麟书指导 148

试论佛学对中国本体学说的发展&方光华著;张岂之指导 149

弥勒信仰述评&张文良著;方立天指导 149

华严宗祖法藏及其思想&邱高兴著;杨曾文指导 149

宋代禅宗史论&魏道儒著;杨曾文指导 150

椫宗与加里斯奈德&邓筱莲著;常耀信指导 150

六祖惠能的生平和思想&徐文明著;张春波指导 150

清前期大乘教初探&宋军著;秦宝琦指导 151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麻天祥著;张岂之指导 151

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初探&潘建生著;郭云鹅、王陆原、武步云、赵馥洁指导 151

当代南传佛教国家的宗教与政治&宋立道著;任继愈指导 152

空的概念在中早期印度佛教史中的演变&陈金华著;楼宇烈指导 152

唐初道教重玄思想浅探&王志忠著;曾召南指导 153

越南历史上的道教初探&王彦著;陈玉龙指导 153

伊斯兰教与现代政治&徐钧尧著;任继愈、金宜久指导 153

当代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潮的形成&陈红炬著;陈麟书指导 154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杨德聪著;黄惠焜指导 154

试论保守派犹太教与美国文化的相容关系&李桂玲著;唐逸指导 154

试论西方社会学交换理论及其局限性&马顺军著;贾春增指导 156

民主德国的社会学研究&俞晓东著;贾春增指导 156

对我国公平的社会学分析&周宇萍著;徐经泽指导 156

科学知识社会学述评:对建构主义的研究&方卫华著;刘珺珺指导 157

技术观:技术、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钟冠华著;刘珺珺指导 157

智能狂潮及其对策优化&杜正艾著;王家福指导 157

论中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发展对策&傅赵弘著;臧乐源指导 158

从美、日企业文化比较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孙彦锋著;孙彤指导 158

论社会主义企业精神&王玉麟著;陈道华指导 158

企业精神略探&李冰著;于光中指导 159

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韩荣生著;许宗望、刘耀、李国璋指导 159

“企业办社会”面临的困扰与出路&常广林著;张维达指导 160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初探&邢继俊著;周惠兴指导 160

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葛扬著;崔绪治指导 160

论中国企业文化的冲突与再造&王成荣著;陶琲指导 161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齐影著;胡玉立指导 161

试论企业文化的几个问题&孙卫敏著;饶元煦指导 161

企业文化:一个实证研究的探索&朱毅著;丘士杰、丘海雄指导 162

企业的集团内聚力问题:中日比较研究&袁方著;沙连香指导 162

宗教与社会:韦伯与迪尔凯姆宗教社会学思想比较研究&陈文兴著;贾春增指导 162

媒介·受众与效果:我国大众传播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丁亮著;张大本指导 163

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社会学分析&杨毅著;张汉如指导 163

论社会化及其基本特征&刘会强著;王复三指导 163

中国当代城市生产社会化的起点和支柱&何杏仁著;王复三指导 164

全方位发展:我国现代化转变后期社会有效发展模式&高光春著;徐经泽指导 164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分析以《河殇》为代表的民族虚无主义观点&周一骑著 165

论人事管理中人际关系及其调适&朱彬著;陆国泰指导 165

从传统的人际关系看传统中国人的自我&唐顺益著;沙莲香指导 165

对青年学生从众行为的跨民族研究&文明著;乐国安指导 166

论社会价值导向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王丽影著;张维久指导 166

我国农民社会生活需求变化发展的分析研究&阎志刚著 166

城填居民社会分层研究:顺德县大良镇个案调查&王斌伟著;何肇发指导 167

闽台地区汉人传统社会结构的层次:兼谈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张金颖著;陈启新指导 167

科尔沁草原农业蒙古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变迁&袁英宽著;黄新美指导 167

组织气候研究:广州重型机器厂个案分析&袁小伟著;何肇发、丘海雄指导 168

中国城市社会保障的重点发展目标:服务保障——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服务的初步研究&谢晓宇著;袁方、郭崇德指导 168

东莞市莞城区居民的社会流动研究:一个都市社区的个案分析&何发平著;丘士杰指导 168

珠江三角洲城市系统演变过程分析&张智民著;郑天祥指导 169

佛山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张奋发著;何肇发、丘士杰、李若健指导 169

小城镇发展与对策&许秀林著;徐经泽指导 170

石村变迁&惠海鸣著;费孝通指导 170

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功能刍议:对莱西县的调查&胡明著 170

县域社会城乡结构的实证研究&李绍光著;徐经泽指导 171

论中国农村传统的社会结构特征及发展的道路选择&葛延风著;郑杭生指导 171

试论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任振兴著;郑杭生指导 171

论社会心理&吴向东著;陈仲华、马润青指导 172

社会心理学和态度研究&杨仕良著;李汉松指导 172

中国民众生活态度的现实性特征&许风海著;沙莲香指导 172

论婚姻价值与社会发展&管洪著;王进指导 173

广西汉、壮、瑶族农民生育态度的比较研究&李秋洪著;孔令智指导 173

中国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风笑天著;袁方指导 173

论青年的职业指导&肖忠远著;孙彤指导 174

试论评测改革和发展成败得失的标准&刘建柱著;徐经泽指导 174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中山市区个案研究&吴辉德著;丘士杰指导 174

智力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山市智力投资的实证分析&房志广著;何肇发、丘士杰、李若健指导 175

基层政权的组织结构与居民的态度取向研究:东莞市石龙镇个案分析&郭超贤著;何肇发指导 175

西斯蒙第人口思想研究&吴翰著;邹柏松指导 176

马尔萨斯主义人口理论与适度人口理论比较研究&曾念华著;吴忠观指导 176

小城镇的功能与人口容纳能力&李新建著;李竞能指导 176

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历史分析与启示&马一非著;查传瑞指导 177

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比较研究&姚宗桥著;刘铮指导 177

人口老龄化研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影响及对策的思考&褚丽萍著;曹中德指导 177

中国老年人口与老年人问题研究&王勤著;袁方、郭崇德指导 178

试论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曹贵根著;陆学艺指导 178

论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李敬来著;李弘烈、刘景林、苏东斌指导 178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刘英著;张福宝指导 179

我国城市生育政策评估&莫志愚著;朱之成指导 179

我国婴儿死亡率的社会经济因秦统计分析&侯克义著;余澄扬指导 180

试论人口预测中生育率参数的确定&路磊著;刘铮指导 180

中国城市人口文化构成研究&李红卫著;朱云成指导 180

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王祚协著;陈明立指导 181

中国现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口质量问题研究&李通屏著;周君玉指导 181

试论我国现阶段家庭抚养机制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卢宏著;李永胜指导 181

中国家庭户的量化分析&郭志刚著;刘铮指导 182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及分析&夏晶著;颜日初指导;李超敏著;曹中德指导 182

上海市人口发展分析&仲彬著;余澄扬指导 183

人口·经济·生态:羌族地区发展问题的系统研究&罗孟秋著;赵学董指导 183

四川劳动适龄人口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布局&陈德刚著;张方笠指导 183

当代西方人口史述论&张建梅著;庞卓恒指导 184

桑格夫人与美国节育运动&吴文嘉著;顾学稼指导 184

工业化以来英美人口的变化&赵瑜著;赵瑞芳指导 184

从实践的观点看国家&郭澍著 186

国家权力简论&王德志著;张光博指导 186

和谐制度评析&徐宏著;伊承哲、何汝璧指导 186

马克斯·韦伯的统治类型说&陈彦照著;王哲指导 187

马尔库塞国家与社会理论研究&胡彦田著;邹永贤指导 187

评马尔库塞的政治理论&李爽著;阎志民指导 187

评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及其对国家概念的否定&熊树奎著;邹永贤指导 188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述评&孙红军著;徐大同指导 188

西方政党理论和政党制度研究&先大友著;徐育苗指导 189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焦占广著;徐育苗指导 189

论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及其实践&于水华著;任厚奎指导 189

论家国一体的结构与文化&钟守权著;郑邦兴指导 190

论政治参与&肖金明著;王惠岩指导 190

政治恐怖主义批判&任厚祥著;潘世强,李黎指导 190

党和毛泽东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刘永彪著;朱建华指导 191

民主社会主义初探&蔡青霞著;杨光远指导 191

社会主义民主结构优化问题初探&方利雄著;李涛指导 191

论社会主义人民自治&张忠臣著;张志君指导 192

试析人权派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赵慧峰著;王维礼、周玉和、杜文君指导 192

论资产阶级表达自由&王立成著;周作翰指导 192

个人自由的制约条件&郝舫著;杨彦钧指导 193

化剑为犁——面向二十世纪的军事战&周冰著,王家福指导 193

论党的领导能力&于风政著;张中指导 194

党的领导与人民的政治参与&王涛著;张中指导 194

略论党的地方领导机关对地方性重大问题提出决策之职能&于吉文著;王惠岩指导 194

对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李曜升著;杨真元指导 195

鲍罗廷与中国革命&胡叶平著;杨云若指导 195

大革命失败前后共产国际关于中国苏维埃道路的争论&袁南生著;向青指导 195

试述西伯利亚远东共和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张士义著;向青指导 196

论共产国际和王明机会主义从“左”到右的转变&王笑丹著;王承璞指导 196

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李兴革著;马同增指导 196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与共产国际&蒋光明著;向青指导 197

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共青团关系之研究(1921—1937年)&方培虎著;王庭科指导 197

中共早期“二次革命”战略研究&唐恒博著;李世平指导 198

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发展和退出的经验教训&陈建领著;何进指导 198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闽浙赣苏区的严重危害&杨维忠著;王渔指导 198

中央苏区肃AB团问题新探&武国友著;曹仲彬指导 199

论鄂豫皖苏区的肃反与张国焘&苏杭著;曹仲彬指导 199

论湘鄂西苏区肃反问题&张建德著;曹仲彬指导 199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几个问题&段叶青著;刘仁荣、朱令名指导 200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城市接收政策&施昌旺著;王学启、方宪玕指导 20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政治的探索&王有为著;唐志勇指导 201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两次历史性飞跃&崔淑珍著;时戈指导 20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问题的探索&欧阳礼泉著;郭大钧指导 201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廖小强著;杨世兰指导 202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张亚著;李振亚指导 202

国共“党内合作”评析&吴九占著;王天文指导 202

试论我党大革命时期实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演变&刘杰著;阎树恒指导 203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毛传清著;毛磊指导 203

莫斯科中山大学在国共关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刘焕明著;唐纯良指导 203

试评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问题上的功与过&方义洁著;杨世兰指导 204

周恩来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潘利红著;杨世兰指导 204

试论十年内战时期党对中间派别的政策&张修全著;古堡指导 204

中国共产党与冯玉祥统战关系的研究&姚军著;唐纯良指导 205

中国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英安臣著;刘景富、于文藻指导 20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演变&贺娟著;李安葆指导 206

论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党的军事战略转变&朱诗柱著;何沁指导 206

马克思主义政治战略原理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雷天太著;赵明义指导 206

试论建国以来的党内民主建设&薛军著;叶梧西指导 207

中苏论战初探&于海生著;蒋崇伟指导 207

刘少奇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贡献和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董洁著;李刚、袁竞雄指导 207

论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思想&文子房著;黄文安、陈明显指导 208

论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苏建华著;蔡长水、彭宝亨指导 208

论党内民主建设&彭立兵著;张文正指导 208

试论新时期的党风建设&陈萍著;崔希武指导 209

中国党内监督制度研究&徐明江著;李会滨、徐勇指导 209

试论完善党的监督系统&熊向清著;周之良指导 210

论党员权利及其保障&常光民著;叶笃初指导 210

试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委制&康士建著;赵生晖、张文正指导 210

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中的领导作用&苏云龙著;赵云献、叶笃初指导 211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付健民著;向美清指导 211

关于综合国力问题&李天然著;赵才元指导 211

试论邓小平同志的国情思想&张旭光著;何东指导 21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初探&龚汉洲著;赵宝煦指导 212

试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社会化&李从熙著;杨真元指导 212

改革开放与社会稳定&郑永泉著;石永义指导 213

论政治稳定&邓新杰著;杨永敬指导 213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及对策&李清泉著;聂运林指导 214

论民主的经济条件和主体条件&张振飚著;施为民指导 214

民与主政治沟通分析框架:中国政治沟通与政治稳定浅析&孙铁骑著;王惠岩指导 214

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结构及其发展&罗羽丰著;杨真元指导 215

从中西方民主制不同的发展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建设的特殊性&朱旗著;林今柱指导 215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梁绍凯著;曹普澄指导 215

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刘克元著;汤有伦指导 216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王海燕著;马裕兴指导 216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年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及其经验教训&高羽中著;曹铎光指导 216

论社会主义时期“和平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肖华伟著;曹志昭指导 217

历史的选择、成功的实践: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韩玉芳著;祖鸿璧、高平指导 2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及其基本经验&孙大力著;谭宗级、王德夫指导 217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白红升著;周维煌指导 218

论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韩玉石著;王惠岩指导 218

行政机构改革的系统分析&袁管华著;段一士指导 219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蒋伟著;张超群指导 219

论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及我们的对策&王英英著;俞思念指导 219

关于中国统一模式的初步思考&周大计著;李良志、清庆瑞指导 220

“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邵文祥著;赵才元指导 220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裴晓敏著;周锡荣、秦德芬指导 220

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张凡著;王惠岩指导 221

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监督&李辉著;郑建邦指导 221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持续;兼述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涂天向著;许迈扬指导 221

论廉政建设&张才雄著;王惠岩指导 222

试析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温六零著;冯干文、周教耀指导 222

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姚己书著;叶杨指导 222

城乡利益差别之政策研究&高融昆著;白钢指导 22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城乡差别问题探讨&陈平其著;李会渠指导 223

论城市政府社会行为调整职能&冉勇著;张厚安指导 224

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再认识&艾晓宁著;黄文安指导 224

试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干群关系&刘爱国著;张厚安指导 224

论我国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王文阁著;龚祥瑞指导 225

中国县以下层次区划研究&刘小敏著;张厚安指导 225

论民族自治县的自治权:广西民族自治县的调查思考&潘保兴著;冯干文、周毅耀指导 225

当代中国民族自治政权的比较研究&陈建樾著;史筠指导 226

现阶段广西少数民族农民民主意识的特点&唐威仅著;周效耀、冯干文指导 226

当代我国的阶级斗争&郭慧珍著;董永俊指导 226

新中国阶级结构的历史演变及现状&陈伏球著;朱阳、郭永钧指导 227

价值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孙晓利著;张维久指导 227

十年回首:大学生思想演变的轨迹及成因&林仲豪著;龚海泉指导 228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王茂胜著;林又忠、严正指导 228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会工作&吴悦娟著;王家勋指导 228

中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关秀玲著;赵履宽指导 229

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抉择:五四前后妇女解放运动浅论&郭红娟著;荣铁生、黄保信、郑永福指导 229

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特征的剖析&韦奇波著;袁竟雄、李刚指导 229

论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民主”口号&刘良廷著;朱令名指导 230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李刚著;曹健民指导 230

评抗战前后的中国青年党&郭琳著;曹木清指导 230

剖析中国官制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洪润泽著;皮纯协指导 231

论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刘锡斌著;刘文源、黄武指导 231

论干部工作绩效考评&王旭东著;陆国秦指导 231

中国历代监察制度述论&金文平著;王连升指导 232

民国监察制度述论&孙学敏著;陈瑞云指导 232

谋求大国地位的历程:1949—1989年中国外交评述&马敏著;刘永誉指导 232

1966年至1972年的中国外交浅析&尹军著;杨公素指导 233

战后战略武器发展的技术特性与大国战略:兼论我国战略武器的发展&杨剑著;张梦白、陈英吴指导 233

“一边倒”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姜中才著;翁仲二指导 234

“一边倒”政策评述&郑晓国著;黄文实指导 234

建国初期党的独立自主方针在对美关系中的运用&陈红桂著;李振石指导 234

中苏关系的历史考察(1949—1989)&唐春华著;梁琴指导 235

50年代中苏经济关系的探索和反思&马凤实著;陈英吴、叶伯华指导 235

中苏和解:回顾与展望&魏绍文著;赵大伦指导 235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中苏关系&王乐民著;周荣坤指导 236

美国国会对华政策态度及其背景&黄金树著;潘裕然指导 236

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趋势及对华政策的走向&陆庆平著;王科华指导 236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苏联因素&李善辉著;宋宝贤指导 237

论七十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王海琳著;毛磊指导 237

塔夫脱政府在中国的“金元外交”&莫高义著;吴机鹅指导 238

西奥多·罗斯福与中国&朱卫斌著;吴机鹅指导 238

马华公会与马来西亚华人&李以峰著;林金枝、李国楺指导 238

论中印边界争端&陈天祥著;杨公素、石志夫指导 239

略论民国时期的关税自主外交&马战魁著;程道德指导 239

日台条约形成过程之剖析&冯潇著;俞辛焞指导 239

尼赫鲁与中国民主革命&于友清著;林承节、何芳川指导 240

《史集》与伊利汗国时期中伊关系若干问题初探&毛嘉著;叶奕良指导 240

论孔子的政治文化学说及其历史使命与现实命运&鲍明著;王向群指导 240

蒙养教育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化研究&杨建华著;刘泽华指导 241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史继平著;刘泽华指导 241

元成哀平和王莽时期的政治思想研究&王琳著;刘泽华指导 241

胡宏社会政治思想试探&易小兰著;杨逊、余明光指导 242

论清季道咸年间士林的经世致用思想&张炳清著;徐凤晨、曹靖国指导 242

晚清顽固派思想研究&李文著;王魁喜指导 243

晚清宗藩体制初探&林龙飞蓍;王魁喜指导 243

李鸿章政治思想研究&萧传林著;王魁喜指导 243

论王先谦的政治思想&黄林著;林增平指导 244

论康有为的儒学和政治改革构想&周亚权著;桑咸之指导 244

试论章太炎的国家学说&王玉华著;陈振江指导 24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三民主义之比较研究&董世明著;郑德荣指导 245

试论孙中山的建国学说&赵连中著;邵德门指导 245

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历史考察&王继洲著;朱建华指导 245

孙中山均权主义思想研究&王景斌著;邵德门指导 246

孙中山的民族学说及其历史地位&赵彦平著;邵德门指导 246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李儒斌著;石峰指导 246

孙中山后的三民主义&巫绍泉著;鲁振祥指导 247

五四时期的抉择:中国人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想考察&杨慧清著;彭明指导 247

新月派政治主张述评&吴恒心著;郭大钧指导 247

略析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邱志强著;李淑英指导 248

评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邝颂华著;张传贤指导 248

戴季陶主义述论&郑佳明著;韦杰廷指导 248

五四时期戴季陶社会思想评析&张君喜著;曹木清指导 249

陈独秀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的贡献&辛吉虎著;侯新夷指导 249

陈独秀民主思想述评&袁志学著;李少萱、王德孝、王述维指导 249

蔡和森的早期思想和社会革命论评析&刘晓明著;范忠程指导 250

谈瞿秋白思想的二重特征&屠文淑著;朱允兴指导 250

论邹韬奋政治思想的转变&沈谦芳著;朱允兴指导 250

邓演达对改造中国道路的探索及其历史经验&王春娟著;刘景富、于文藻指导 251

冯玉祥思想发展评述&南东风著;林茂生指导 251

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和法制建设思想初探&童新著;沈骏指导 251

英国早期工人运动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王友才著;刘贝金指导 252

法国大革命在英国的影响&尹虹著;申晨星指导 252

社会主义的“空想”与“科学”之争:历史和现实&孙代尧著;薛汉伟、潘国华指导 253

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的左倾盲目性考论&侯文富著;赵邨方指导 253

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反腐败斗争&邓志平著;周作翰指导 253

共产国际与拉丁美洲共产主义运动关系初析&闫兵义著;孟全生指导 254

评共产国际“二大”&李聚云著;陈陆达指导 254

列宁加强执政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与实践&唐桂阳著;赵云献指导 254

论列宁关于执政党领导地位与作用的思想&魏泽焕著;孙敬勋指导 255

试评苏共第三个党纲及其新修订本&王立新著;王乃禧指导 255

试论二十年代苏联党内的“新反对派”&许新华著;侯尚智指导 255

二十年代前半期俄共(布)关于党内民主与党的集中统一的争论&李娜娜著;黄宗良、钟哲明指导 256

“列宁格勒案件”探本&向波著;杜康传指导 256

匈牙利联盟政策&方柏华著;杜康传指导 256

试论战后意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韩朝民著;刘玉萼指导 257

意共联盟政策析评&王远美著;李景治指导 257

试论英国共产党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1945—1978)&关晓峰著:高敬增指导 258

试析法国共产党近年来失利的原因&张志林著;章树指导 258

战略工联主义:瑞典工会运动述评&岳经纶著;黄安淼指导 258

从第三世界“上流社会”看第三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曹霞著;陈启达指导 259

关于非洲国家频繁发生军事政变的原因的研究&邵奎贞著;王惠岩指导 259

评依附论的发展观&陆正荣著;黄子都、刘金质指导 259

关于当今世界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认识问题&郁广宁著;丁维陵指导 260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产生背景与作用初探&李丽珍著;冯特君指导 260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保障机制和监控机制&王志明著;陈哲夫指导 261

日本“政治大国”之路&肖刚著;李完稷指导 261

试析战后日本政治体制&韩志强著;邹钧指导 261

日本发展“政治大国”战略评析&李俊明著:李石生、刘金质指导 262

论战后日本的康政体制&王斐著;邹钧指导 262

试析日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