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黑龙江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跨世纪的中国人口》(黑龙江卷)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371672X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 1

一、1990年人口现状 2

(一)总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生育高峰依然存在 3

(二)人口年龄结构实现了由年轻型向成年型的转变 3

(三)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显著 5

(四)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 6

(五)婚姻关系比较稳定,家庭规模继续缩小,并逐步向现代家庭结构类型转变 6

(六)在业人口持续增加,产业结构变化较大 8

(七)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继续保持原有的基本格局 9

(八)人口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9

二、人口总量变化 11

(一)建国以来人口发展过程及特征 11

(二)影响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 13

(二)建国以来,全省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15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15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特点 15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19

一、人口年龄构成 19

(一)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19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 21

(三)人口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 27

二、人口性别构成 30

(一)人口性别构成现状和特点 30

(二)总人口性别构成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 34

(三)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构成 36

(四)人口性别构成的地区与城乡差异 39

三、人口金字塔 45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50

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0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 50

(二)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53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6

二、老年人口再就业 61

(一)老年人口再就业的状况及其特点 61

(二)影响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因素 63

(三)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价值 66

(四)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途径 66

三、老年人口的婚姻与家庭 67

(一)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特点 67

(二)老年人口再婚及问题 69

(三)老年人口的家庭规模及家庭类型 70

(四)老年人口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 73

(一)老年人口的收入差异 75

四、老年人口养老方式与社会保障 75

(二)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弊端 78

(三)建立新型的符合省情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80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 83

一、黑龙江省人口婚姻状况及其特点 83

(一)现代人口婚姻的基本状况 83

(二)人口婚姻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86

二、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 93

(一)家庭户现状 94

(二)家庭户变化及其特点 96

三、婚姻家庭与生育 101

(一)婚姻观念与家庭职能对生育的影响 102

(二)婚姻状况对生育的影响 103

(三)家庭对人口生育的影响 106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婚姻状况变化的影响 108

四、婚姻家庭与社会经济 108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家庭状况变化的影响 111

第五章 人口文化素质 115

一、基本概况 115

(一)各年龄人口文化构成 116

(二)女性人口文化素质低于男性 118

(三)城乡与地区的人口文化构成 118

(四)文盲、半文盲人口 120

二、文化素质与教育水平 124

(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124

(二)显著的不平衡特征 126

(三)发展趋势 128

(一)文化程度与妇女生育水平 130

三、人口文化素质与人口的控制 130

(二)文化程度在不同时期对妇女生育水平的影响 131

(三)文化素质对妇女生育水平影响的形成 133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 134

(一)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 134

(二)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差距 139

第六章 生育水平及人口控制 142

一、生育概况 142

(一)育龄妇女状况 142

(二)出生水平 145

(三)人口再生产 148

二、妇女生育模式演变过程 151

(一)总和生育率 151

(二)妇女生育模式 153

(一)城乡妇女生育率状况 156

三、不同类型妇女生育率状况 156

(二)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生育率状况 159

(三)不同职业妇女生育率状况 160

(四)不同民族妇女生育率 162

四、影响生育率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165

(一)经济发展水平 165

(二)文化程度 167

(三)城镇化水平 168

(四)计划生育政策 170

五、人口控制的效果及潜力 171

第七章 死亡率与预期寿命 175

一、死亡率变化 175

(一)总死亡率 175

(二)年龄别死亡率 177

(三)婴儿死亡率 178

(四)孕产妇死亡率 179

二、死亡率差异 181

(一)城乡差异 181

(二)地区差异 181

(三)民族差异 183

三、死亡原因分析 184

(一)主要死因的历史 184

(二)70年代死因特征 185

(三)目前死因状况 187

四、影响人口死亡的因素 188

(一)自然环境因素 188

(二)经济增长的影响 189

(三)社会发展的作用 190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 192

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92

(二)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 193

(三)地区平均寿命的差异 194

第八章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 195

一、人口分布 195

(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区划 195

(二)人口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 198

二、人口城镇化 205

(一)城镇化进程 205

(二)市镇发展现状及其人口分布 210

(三)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15

(四)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构想 220

一、人口迁移 224

(一)迁移流量 224

第九章 人口迁移与流动 224

(二)迁移构成 229

(三)迁移变迁 236

(四)迁移特点 240

二、人口流动 243

(一)流动人口现状 243

(二)流动人口类型 244

(三)流动人口特点 246

三、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248

(一)社会经济发展是人口移动的杠杆 248

(二)人口迁移和流动推进社区发展 251

(三)人口迁移和流动给社区发展带来的负效益 254

第十章 少数民族人口 256

一、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分布 256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 256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 258

二、少数民族人口性别、年龄和行、职业构成 264

(一)人口性别构成 264

(二)人口年龄构成 267

(三)人口的行、职业构成 270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与家庭 275

(一)婚姻状况 275

(二)家庭状况 276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和死亡 282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 282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死亡 284

五、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 288

(一)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高于汉族 288

(二)各年龄段人口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289

(三)女性受教育程度远不及男性 290

(四)各民族的受教育状况差异悬殊 292

(五)各部门文化水平差异较大 294

第十一章 劳动力资源 298

一、劳动力资源的总体概况 298

(一)劳动力资源增长迅速, 蕴藏 量丰富 298

(二)劳动力资源的性别比高,年龄构成轻 300

(三)劳动力资源总体文化水平提高 303

二、在业人口状况 309

(一)在业人口增加,抚养比下降 309

(二)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310

(三)在业人口的文化状况 313

(四)各种行业的在业人口状况 314

(五)各种职业的人口状况 323

(一)不在业人口的数量变化 326

三、不在业人口状况 326

(二)不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329

(三)不在业人口的文化状况 330

(四)不在业人口的类型 330

第十二章 人口与就业 333

一、就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333

(一)就业结构特点 333

(二)就业结构的演变 341

(三)就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343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 346

(一)产业结构现状 346

(二)协调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的关系 351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351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 351

(二)农业资源与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 355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设计 357

第十三章 人口与消费 361

一、人口与消费水平 361

(一)人口数量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361

(二)人口增长与住宅 371

(三)消费水平与人口质量 375

二、人口与消费结构 377

(一)黑龙江省消费结构的演变 377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380

(三)从国内、国际的比较中看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水平 382

第十四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385

一、人口与自然资源 385

(一)人口与土地资源 385

(二)人口与耕地 387

(三)人口与淡水资源 388

(四)人口与森林资源 390

二、人口与能源 391

(一)人口与煤炭资源 393

(二)人口与石油资源 394

三、人口与食物资源 396

(一)黑龙江省人口与食物资源的基本状况 396

(二)未来食物供给与人口合理容量 398

四、人口与环境 402

(一)人口与环境的基本关系 402

(二)黑龙江省人口发展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404

(三)社会环境问题 406

(四)环境问题中的人口因素 408

(五)协调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主要途径 411

第十五章 人口前景展望 413

一、人口发展前景及其特点 413

(一)人口增长的潜在势能 413

(二)不同生育控制下的人口发展趋势 414

(三)黑龙江人口转变过程及其特点 416

(四)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与流向 418

二、未来人口年龄的变化及其特点 421

(一)少年儿童人口不断减少 421

(二)劳动年龄人口群快速膨胀 422

(三)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422

三、未来人口发展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 423

(一)人口发展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 423

(二)生育政策调整的时机与条件 424

(三)省际人口迁移与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