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喜钢著(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2050707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城市规划的一本著作。全书分为8章。分别为:绪论;集中与分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现象和机制;有机集中:集中与分散的调控及空间结构的优化;有机集中: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思路、布局城市设计;实证研究;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

一、集中与分散的概念与思路 1

(一)集中与分散的一般意义 1

(二)标准的相对性 2

(三)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

二、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4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6

(二)层次 8

(三)相关范畴 9

(四)研究的相似性与相异性 11

三、相关研究背景及评价 11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简单回顾 11

(二)国内研究与实践评价 15

(三)集中与分散的学术论争及评价 16

四、研究的目的与实践意义 23

(一)关于“研究”的思考 23

(二)目的与意义 24

(三)技术路线 26

(一)研究方法 27

五、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 27

(二)框架结构 2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集中与分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现象 30

第一节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30

一、集中与分散的历史过程 30

(一)城市的基本特征 30

(二)集中与分散的原因 30

(三)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32

二、集中与分散的理论与实践 35

(一)分散主义及其实践 36

(二)集中主义主张与行为 40

第二节 集中与分散的演化方式与演替效应 44

一、集中与分散的演化分析 44

(一)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演化 44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 47

二、集中与分散的演替效应 55

(一)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55

(二)规模效应 57

(三)分化效应 58

(四)空间生长与效应 59

三、集中与分散的网络 61

第三节 集中与分散的量化测定 62

(一)分形理论 62

(二)密度分析理论 63

(三)紧凑度分析 64

(四)结节度分析 65

(五)网络拓扑分析 6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67

一、集中机制:沙里宁基础上的演绎 69

第一节 集中机制的一般性讨论 69

第三章 集中与分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 69

二、集中机制:进一步的补充 70

(一)社会政治机制 70

(二)经济机制 70

(三)可达性机制 72

第二节 分散机制的一般性讨论 72

一、分散机制:芒福德的直观理解 72

二、分散机制:辩证思考 75

一、演化机制的理论解析 77

(一)结构学派 77

第三节 集中与分散的整合机理 77

(二)新古典学派 78

(三)最新的理论探索 79

二、集中与分散的整合机制 82

(一)生态机制 82

(二)福利机制 84

(三)制衡机制 85

三、抽象性结论 87

(一)空间的自构——自解机制 8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88

(二)空间的被构——被解机制 88

第四章 有机集中:集中与分散的调控及空间结构的优化 90

第一节 有机集中思想的提出 90

一、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 90

(一)集中式发展与分散式发展的融合 91

(二)有机集中理念的提出 94

二、有机集中的客观必然性 98

(一)城市历史的进化及城市化发展规律 98

(二)经济聚集规律 102

(三)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 102

三、信息时代的有机集中 103

(四)生态平衡规律 103

第二节 有机集中空间和管治 106

一、管治的概念及含义 106

二、管治与有机集中空间结构的调控 107

第三节 有机集中的结构模式 109

一、有机集中的结构关系 109

(一)结构与区位 109

(二)结构与功能 110

(三)结构与要素 110

(四)结构与生态 110

二、有机集中的引导与管理 111

三、有机集中空间结构的理想模式 112

(一)有机集中空间结构与生态城市 112

(二)有机集中空间结构的理想模式 11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17

第五章 实证研究: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18

第一节 集中与分散的现状及特征 118

一、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 118

(一)解放后南京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的阶段与特征 119

(二)集中与分散的转换与城市经济发展 120

(一)人口分布与就业过度集中 121

二、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 121

(二)办公商务的空间分布反映集中与分散的现状特征 126

(三)投资区位与产业结构的郊区化并非源于人口的分散化 127

(四)职住分离模式导致集中与分散的极化 131

第二节 集中与分散的演化趋势 132

一、社会居住空间的分异显示空间多元化的集中与分散趋势 132

二、生态环保的要求使限制过度集中的呼声日趋提高 133

(一)自然环境 133

(三)主城生态调节系统 134

(二)生态敏感区 134

三、旧城的改造与保护直接关系城市空间结构的再造 135

第三节 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与特征 142

一、城市化问题与空间结构 143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 147

三、合理城市(城镇)规模与空间结构 14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50

第六章 有机集中: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思路 151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聚居模式的选择 151

一、产业空间区位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151

二、人口聚散与居住空间模式的选择 156

(一)居住空间与居住模式的反思 157

(二)南京居住空间及迁移模式的调整 158

第二节 可达性提高与生态保护 161

一、交通可达性的提高与调整 161

(一)完善交通网络,增加路网密度,协调动静交通 163

(二)在提高可达性的同时,有意识发挥交通引导作用 164

(三)增加组团性功能交通,为形成簇状空间服务 165

(四)降低与原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有意识将可达性作为调节城市空间中心的手段 166

(五)加强对路网及等级道路的差别管理与控制性发展 166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 167

(一)生态功能区划的调整与生态防护网络的建立相结合 168

(二)生态廊道建设与空间结构梳理相结合 170

(三)绿色空间的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 17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72

第七章 有机集中: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布局与城市设计 173

第一节 有机集中的规划布局 173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总体规划布局 173

二、城市空部空间结构规划 179

(一)结构调整 180

(二)空间间隔 181

三、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 182

(一)隔离式扩展 183

(二)蛙跳式扩展 184

四、城市功能区结构的组团发展 186

(一)CBD功能区 186

(二)居住区规划 192

第二节 有机集中的城市设计 206

一、城市设计的意义 206

(一)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绿色系统景观设计 207

二、南京城市设计的几点尝试 207

(二)主城物质框架景观设计 21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18

第八章 结论 220

一、几点结论与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20

(一)理论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220

(二)实证部分(南京为例)——以有机集中思想指导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梳理 223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224

二、结束语:新世纪我国城市有机集中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225

后记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