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 24
小引 运筹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 24
第一章 构设稳中求进的建设方略 41
一 唯实的国情论 41
1.“大国小生产”: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 43
2.正确解决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国情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矛盾 47
3.真正按国情办事,就必须防止和纠正“左”右两种倾向,特别是“左”的倾向 50
4.经济建设只有体现“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目的,才不会脱离国情 55
二 辩证的国力论 59
1.融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 60
2.“‘农轻重’的排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67
3.“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与“发展才是硬道理” 71
三 完善的综合平衡论 76
1.综合平衡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76
2.坚持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79
3.综合平衡论在新体制下的现实意义 84
第二章 探索切合国情的经济体制模式 88
一 总体构想:“主体—补充” 88
1.新中国第一个系统完整的新经济体制模式 88
2.“主体—补充”模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史上的地位 95
3.对“主体—补充”模式的历史评价 98
二 具体设计:“大集中,小分散” 101
1.“大”与“小”深刻独特的经济寓意 101
2.适合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的正确思路 104
三 关于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的改革思路 107
1.实现毛泽东倡导的“两个积极性” 107
2.统分结合的具体决策和设计 111
3.对50年代分权改革思想的进一步分析评价 116
第三章 思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119
一 “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 119
1.明察形势:“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 119
2.“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 124
二 坚持自力更生与利用资本主义的统一 128
1.“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 128
2.与严重歪曲自力更生方针的极“左”势力抗争及成就 133
三 利者皆为我用 136
1.研究利用资本主义交易所的问题 136
2.对外贸易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 138
3.千方百计扩大市场 139
4.抓住有利,严防不利 141
下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时期 146
小引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转折的贡献 146
第四章 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独特构思 171
一 计划调控的注重 171
1.“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思想来之于马克思” 172
2.从客观的经济现实出发改革和完善计划 175
3.从国情和实际工作出发科学地制定计划 178
二 市场调节的创意 182
1.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思想的提出 182
2.关于“市场调节”概念的丰富内涵 187
三 “鸟笼经济”的论争 190
1.对计划和市场结合比例问题的唯实分析 191
2.“鸟笼经济”之争的始末及评价 192
3.关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思想的社会历史地位 195
第五章 关于对外开放原则与方针的务实审视 201
一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的新论证 201
1.根据国情,引进必要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201
2.不能靠借外债就买个现代化 204
3.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加自力更生的能力 206
二 “国力论”在对外开放中的新运用 209
1.根据国力控制外债的总规模 209
2.外资要用到最关键的项目上 212
3.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要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 216
三 对外开放的自主性与方向性 220
1.“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 221
2.“肥水不落外人田” 223
3.“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 225
4.“严重注意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渗入” 227
第六章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思考 230
一 忽视精神文明就会“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230
1.两个文明一起抓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30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抵御“和平演变”的有力武器 233
二 “建设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 237
1.必须从具体事件抓起,防微杜渐,常抓不懈 238
2.必须高度警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 239
3.建设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 241
三 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内容 246
1.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危 246
2.共产主义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 251
3.必须维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 253
第七章 关于执政党与社会主义前途的远见卓识 257
一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 257
2.改革开放使党风问题与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之重要性更加尖锐突出 261
3.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 265
二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 268
1.党的纪律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途和命运 268
2.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的统一 271
3.“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 274
三 党的领导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76
1.“提高高级领导人的革命觉悟和革命嗅觉” 277
2.身负重任和认真学习 280
3.认真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领导人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