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税收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淮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9037228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

1 绪论 1

1.1 税收的一般概念 1

1.1.1 对税收含义的理论界定 1

1.1.2 对税收含义的进一步理解 4

1.2 税收与政府的关系 8

1.2.1 税收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8

1.2.2 政府征税依据理论种种 9

1.2.3 政府征税依据的现代观点:市场失灵与公共品或劳务的提供 11

1.2.4 政府征税依据的现代观点:税收是对公共品或劳务成本的补偿 13

1.3 税收要素构成理论 15

1.3.1 课税对象 15

1.3.2 纳税人 17

1.3.3 税率 19

1.4 税收的形式特征 26

1.4.1 税收的强制性 27

1.4.2 税收的无偿性 30

1.4.3 税收的固定性 32

1.5 税收的社会特征 35

2 税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考察 39

2.1 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 39

2.1.1 社会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前提 40

2.1.2 广泛的剩余产品生产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前提 41

2.1.3 财产私有制度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43

2.1.4 国家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政治条件 44

2.2 税收产生的历史考察 46

2.2.2 我国税收的成熟阶段——初税亩 47

2.2.1 我国税收的雏型阶段——贡、助、彻 47

2.3 税收发展的历史考察(上) 48

2.3.1 奴隶社会的税收 48

2.3.2 封建社会的税收 49

2.3.3 资本主义社会的税收 50

2.3.4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税收 52

2.4 税收发展的历史考察(下) 55

2.4.1 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 55

2.4.2 国家课税范围的发展变化 55

2.4.4 税收形态的发展变化 56

2.4.3 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 56

3 税收的职能及其调控作用机制 57

3.1 税收的职能 57

3.1.1 税收的财政职能 59

3.1.2 税收的经济职能 60

3.1.3 税收的监督管理职能 61

3.2 税收调控的作用机制 63

3.2.1 税收对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控作用 65

3.2.2 税收对经济运行实行调控,以保证实现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的有机结合的作用 66

3.2.3 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实行调控,以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 67

3.2.4 税收对特定的经济或社会活动进行调控的作用 68

3.3 税收经济杠杆在税收调控过程中的运用 68

3.3.1 税收经济杠杆的概念 68

3.3.2 税收经济杠杆的特点 69

3.3.3 税收经济杠杆的运用方式 70

3.4 税收调控机制的局限性 71

3.4.1 税收调控的范围和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严格的界定 72

3.4.4 税收调控具有时滞性 73

3.4.3 税收调控不宜作为短期调控手段 73

3.4.2 税收调控作用的发挥要受到财政收入的制约 73

3.5 税收调控与其他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74

3.5.1 调控手段的种类 74

3.5.2 不同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74

3.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作用 76

3.6.1 为国家财政及时足额地取得收入,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76

3.6.2 公平税负,鼓励市场公平竞争 79

3.6.3 贯彻产业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79

3.6.4 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81

3.6.5 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82

3.6.6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维护国家权益 84

3.7 我国现行税制的税收调控作用 85

3.7.1 我国现行税制下税收调控作用的宏观思考 85

3.7.2 我国现行税制下各税种调控作用的体现 87

3.7.3 我国现行税制税收调控作用的不足 90

4 税收原则理论 93

4.1 税收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93

4.1.1 税收原则的概念 93

4.1.2 税收原则的意义 94

4.1.3 税收原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95

4.2 西方税收原则:现代观点 98

4.2.1 效率原则 98

4.2.2 公平原则 99

4.2.3 稳定原则 100

4.3 我国古代税收思想原则的考察 102

4.3.1 管仲的税收思想 103

4.3.2 商鞅的税收思想 103

4.3.3 傅玄的税收思想 104

4.3.4 刘晏的税收思想 105

4.3.5 丘浚的税收思想 105

4.4 我国的社会主义税收原则 107

4.4.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税收原则 107

4.4.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税收原则 107

4.4.3 开始全面建设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的税收原则 108

4.4.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税收原则 109

4.4.5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收原则 110

5.1.1 税收负担的经济含义 116

5 税收负担理论 116

5.1 税收负担的一般概念 116

5.1.2 研究税收负担的意义 118

5.1.3 税收负担的分类 120

5.2 税收负担量度指标体系评析 122

5.2.1 宏观税负水平的量度指标评析 123

5.2.2 微观税负水平的量度指标评析 124

5.2.3 结构性税负水平的量度指标评析 125

5.2.4 合理确定税收负担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27

5.2.5 对税收负担轻重的正确判断 128

5.2.6 正确认识适度的低税与足够的税收收入之间的辩证关系 130

5.2.7 税负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131

5.3 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分析 132

5.3.1 影响宏观税收负担的因素分析 133

5.3.2 影响微观税收负担的因素分析 135

5.4 税负水平的国际比较分析 136

5.5.1 国内税负比较研究的因素分析 139

5.5.2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139

5.5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现状分析 139

5.6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143

5.6.1 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的概念 143

5.6.2 市场经济中税负转嫁的形式 145

5.6.3 税负转嫁的判断标准 147

5.6.4 我国税收在总体上是否转嫁 148

5.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负转嫁的客观必然性 149

5.6.6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分析 151

5.6.7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效应分析 157

6.1.1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途径 160

6 税收的经济影响 160

6.1 税收影响经济的机制 160

6.1.2 税收对经济影响机制的要素 162

6.1.3 制约税收经济影响的因素 164

6.2 税收对经济宏观影响的分析 167

6.2.1 税收与经济增长 167

6.2.2 税收与经济稳定 174

6.2.3 税收与收入分配 176

6.3.1 税收对生产的影响 178

6.3 税收对经济微观影响的分析 178

6.3.3 税收对个人工作的影响 179

6.3.2 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179

6.3.4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180

7 税收制度理论:制度内容、历史沿革、法律关系 184

7.1 税收制度的概念及作用 184

7.1.1 税收制度的概念 184

7.1.2 税收制度的内容 185

7.1.3 税收制度的作用 188

7.2.1 现代西方国家对税种分类的一般方法 189

7.2 税种的分类 189

7.2.2 经合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税收的分类方法 192

7.2.3 我国税种的分类方法 193

7.3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198

7.3.1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198

7.3.2 1953年对税制的若干修正 199

7.3.3 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200

7.3.4 1973年全国试行工商税 200

7.3.5 80年代的全面税制改革 201

7.3.6 1994年的税制改革及现行税制 202

7.4 税法理论概述 208

7.4.1 税法的性质 209

7.4.2 税法的立法权和解释权 210

7.4.3 税收法律体系和形式 211

7.4.4 税收法律关系 213

8 税收制度理论:类型、结构、模式 223

8.1 税收制度的类型 223

8.1.1 单一税制 223

8.1.2 复合税制 225

8.2 税制结构理论 228

8.2.1 税制结构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228

8.2.2 税制结构的特征 229

8.2.3 税制结构的意义 230

8.2.4 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 231

8.2.5 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种问题 234

8.2.6 税制结构中的辅助税种问题 236

8.3 税制模式目标的选择 238

8.3.1 税制模式的类型 239

8.3.2 税制模式目标选择的制约因素 241

8.3.3 中间型税制模式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优先选择 242

8.3.4 以中间型税制模式为目标,改革间接税系和直接税系中的主体税种 244

9 课税体系理论 247

9.1 商品课税体系 247

9.1.1 商品课税的性质 247

9.1.2 商品课税的优缺点 250

9.1.3 商品课税税种的选择 251

9.1.4 商品课税范围的选择 256

9.1.5 商品课税计税依据的选择 257

9.1.6 商品课税税率的选择 258

9.2 所得课税体系 260

9.2.1 所得课税的历史考察 260

9.2.2 所得课税的特点 262

9.2.3 所得课税的作用 263

9.2.4 所得课税的优缺点 264

9.2.5 所得课税税种的选择 266

9.2.6 所得课税的类型 269

9.2.7 所得课税课征范围的选择 270

9.2.8 所得课税计税依据的选择 271

9.2.9 所得课税税率的选择 272

9.3 资源课税体系 273

9.3.1 资源课税的性质 273

9.3.2 资源课税的作用 274

9.3.3 资源课税的特点 274

9.4.1 财产课税的性质 276

9.4 财产课税体系 276

9.4.2 财产课税的分类 277

9.4.3 财产税的作用 279

9.4.4 财产课税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279

9.5 行为课税体系 282

9.5.1 行为课税的性质 282

9.5.2 行为课税的特点 283

9.5.3 行为课税的作用 283

10.1.1 税式支出的定义 285

10.1 税式支出的概念 285

10 税式支出理论 285

10.1.2 税式支出的特点 287

10.1.3 税式支出的形成和发展 289

10.1.4 税式支出的必要性 291

10.2 税式支出的形式 295

10.2.1 税收豁免 295

10.2.2 税收扣除 296

10.2.3 优惠税率 297

10.2.5 加速折旧 298

10.2.4 税收抵免 298

10.2.6 税收递延 299

10.2.7 优惠退税 300

10.2.8 盈亏互抵 301

10.3 税式支出的评估方法 301

10.3.1 初阶法 302

10.3.2 等额支出估计法 302

10.3.3 对提供税收递延的税式支出项目的估算 303

10.3.4 不能直接简单加总各项税式支出估计数以求总计 303

10.4.1 税式支出的确定原则 304

10.4 税式支出预算的编制 304

10.4.2 税式支出预算的国际经验 306

10.4.3 建立我国税式支出制度的设想 306

11 税收的国际关系理论 308

11.1 税收国际关系的分析 308

11.1.1 税收国际关系的概念 308

11.1.2 税收国际关系的研究内容 309

11.2 国际税收理论 311

11.2.1 国际税收的特征 311

11.2.2 国际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312

11.2.3 税收管辖权 314

11.2.4 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及免除 315

11.2.5 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317

11.3 涉外税收理论 321

11.3.1 涉外税收负担原则 321

11.3.2 我国涉外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323

11.3.4 我国涉外税制的特点 324

11.3.3 我国涉外税制的主要内容 324

11.4 关税的国际关系理论 325

11.4.1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325

11.4.2 避免和消除国际关税壁垒 327

12 税收管理理论 332

12.1 税收管理概述 332

12.1.1 税收管理的概念 332

12.1.2 税收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332

12.1.3 税收管理的方法 334

12.2.1 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建立原则 335

12.2 税收管理体制理论 335

12.2.2 税收管理权限的内容 336

12.2.3 税收管理体制的类型 336

12.2.4 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 337

12.2.5 税收收入的划分 338

12.2.6 我国现行税收收入的划分 339

12.2.7 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 340

12.3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341

12.3.1 税务登记制度 341

12.3.3 发票管理制度 342

12.3.2 纳税申报制度 342

12.3.4 税款征收制度 343

12.3.5 税务检查制度 347

12.4 税务行政司法制度 347

12.4.1 税务违章处理 347

12.4.2 税务行政复议 351

12.4.3 税务行政诉讼 353

13.1.1 税务代理制在国际上的产生 356

13.1 税务代理制的产生 356

13 税务代理理论 356

13.1.2 税务代理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360

13.1.3 税务代理的含义 364

13.2 国外税务代理制的基本模式与我国实行税务代理制的难点 364

13.2.1 欧美模式的税务代理制 365

13.2.2 亚洲模式的税务代理制 366

13.2.3 我国在现阶段试行税务代理制的难点 367

13.3 税务代理的形式特征、功能和原则 368

13.3.1 税务代理的形式特征 368

13.3.2 税务代理的功能 372

13.3.3 税务代理的原则 376

13.4 税务代理人及代理机构 379

13.5 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终止和解除 379

13.5.1 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 379

13.5.2 税务代理关系的终止和解除 381

13.6 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 382

13.6.1 代理开户业务 382

13.6.2 代建税制和代设账簿业务 382

13.6.4 代购发票业务 383

13.6.3 代理税务登记业务 383

13.6.5 代理税务会计业务 384

13.6.6 代理纳税申报业务 385

13.6.7 代办税款的缴纳业务 385

13.6.8 代理减、免、退税申请业务 386

13.6.9 代理纳税审查业务 386

13.6.1 0代理涉税文书的制作业务 386

13.6.1 1税务咨询业务 387

13.7 税务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387

13.8 税务代理人的法律责任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