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总论 6
一、统计模型 7
二、机理模型 10
三、统计-机理混合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3
第二章 光合生产潜力 18
一、黄秉维模式 18
二、李世奎模式 22
三、于沪宁-赵丰收模式 24
第三章 光温生产潜力 28
一、孙惠南模式 29
二、李世奎模式 31
三、于沪宁-赵丰收模式 33
四、AEZ模式 35
五、Miami(迈阿密)模型 43
六、Thornthwait(桑斯威特)模型 44
七、筑后模型 44
八、Wageningen(瓦根宁根)模型 47
第四章 气候生产潜力 57
一、孙惠南模式 58
二、龙斯玉模式 60
三、李世奎模式 68
四、AEZ模式 70
第五章 土地生产潜力 79
一、产量法 79
二、类别法 85
三、参数法 91
四、模型法 105
五、四种方法的比较 110
第六章 实证研究 116
一、研究区域 116
二、光合生产潜力 123
三、光温生产潜力 131
四、气候生产潜力 148
五、土地生产潜力 157
讨论与结论 163
参考文献 169
附录 177
附录2—1 光合潜力:黄秉维模式源程序 177
附录2—2 光合潜力:李世奎模式源程序 183
附录2—3 光合潜力:于沪宁-赵丰收模式源程序 191
附录3—1 光温潜力:孙惠南模式源程序 199
附录3—2 光温潜力:李世奎模式源程序 207
附录3—3 光温潜力:于沪宁-赵丰收模式源程序 216
附录3—4 AEZ模式源程序 224
附录3—5 Miami模型源程序 260
附录3—6 Thornthwait模型源程序 261
附录3—7 筑后模型源程序 262
附录3—8 Wageningen模型源程序 264
附录4—1 气候潜力:孙惠南模式源程序 267
附录4—2 气候潜力:龙斯玉模式源程序 276
附录4—3 气候潜力:李世奎模式源程序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