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含义 1
1 妇女观 1
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4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意义与方法 6
1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6
2 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方法 10
第二讲 妇女受压迫是个历史范畴 15
一、妇女地位受两种生产制约 16
1 两种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决定因素 17
2 两种生产对妇女地位的影响 18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对妇女地位的制约 22
1 史前时代社会形态的特点 23
2 社会形态对妇女地位的制约 26
3 国际妇女理论界对“起源”的评价 31
三、私有制、阶级与妇女地位 35
1 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36
2 妇女受压迫的本质是阶级压迫 38
第三讲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41
一、在人的解放的意义上认识妇女解放 42
1 深刻的认识 42
2 对一些现实问题的反思 43
二、妇女与社会的“辩证法” 44
1 妇女是社会的主体 45
2 对女性主体性认同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47
3 女性同是社会发展有的受益者 48
4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妇女与社会的“辩证法” 49
三、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 52
1 社会问题与妇女问题 52
2 妇女问题的责任归属 53
四、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54
1 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的社会背景 55
2 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各国乃至全球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 58
3 妇女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2
第四讲 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64
一、“先决条件”的提出与含义 64
1 家务劳动性质的演变 65
2 观点的提出 66
二、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个多层面的综合概念 67
1 社会劳动的含义 67
2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个多因素的动态过程 68
3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个纵向的连续过程 69
4 参加社会劳动对妇女与社会发展的双重意义 70
三、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 70
1 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经济独立的途径 70
2 实践中的感悟 71
四、需要辩议的几个问题 73
1 关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定型 73
2 鼓励女性多元化地选择,自由地发展 78
3 对性别关系形成的背景与过程的思考 80
五、在社会转型的特殊背景下,加强妇女就业的政策、法律支持 82
1 关于女妇回家的争论 82
2 加强社会转型期妇女就业的政策法律支持 86
第五讲 妇女解放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88
一、妇女解放的阶段性 89
1 阶级解放阶段 90
2 社会解放阶段 90
3 人类解放阶段 90
二、对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思考 91
1 合入民族民主解放的洪流 91
2 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大规模社会运动的推动 99
3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大规模地走向社会 105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推进妇女解放 109
第六讲 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作用 119
一、妇女和男子一样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120
1 妇女在物质生产方面的贡献 120
2 不断发掘妇女创造的人类文明 122
二、妇女对人类的特殊贡献 123
1 妇女对人类自身生产的特殊贡献 123
2 妇女为家庭的特殊贡献 127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运动对女性生育的关注 129
4 协调两种生产的关系,促进妇女的持续发展 136
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发展着的理论 142
1 中国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同源的认识 143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阶级观点在中国妇女运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143
2 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得民族解放 144
3 关于妇女问题二重性的认识 146
4 ‘妇女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148
二、“基本国策”对妇女发展认识的飞跃 151
1 “基本国策”的含义 151
2 关于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认识上的深入 152
三、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 157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妇女解放长期性的阐释 158
2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与中国妇女的发展 160
3 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61
1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164
一、什么是女权主义 164
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女权主义理论的区别 164
2 女权主义的主要流派 166
3 社会性别 167
二、从“三重框架”看女权主义的含义和用途 170
1 观察方式 170
2 行动方式 171
3 存在方式 172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女权主义的主要区别 173
1 性质不同 173
2 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不同 175
3 哲学背景不同 177
4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区别 179
后记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