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
山地城市合理开发强度 刘芸 何毓成 李立华 1
北京山区资源开发面临新形势 张宝秀 张妙弟 卢培元 7
中国山地文化沉积与山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吴必虎 刘筱娟 12
南海岛山的利用与保护 赵长俊 17
粤北山区夏季的农业气候资源优势与反季节蔬菜开发 何东 陈海平 22
武陵山区旅游地貌资源及开发研究 罗成德 27
金少江千热河谷区地旱地胡同式农业试验初报 何毓蓉 黄成敏 杨忠 王道杰 杜星谕 32
文山县岩溶区土地资源开发研究 王金亮 36
川西北高原牧区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 张文秀 42
绵阳市地貌类型与土地利用 陈朝镇 董廷旭 蔡叔华 46
峨眉山与全国四大名山旅游资源位序分析 余敏 49
论西藏高原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维护 廖俊国 54
甘南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 孔照芳 王中隆 徐志清 马华民 59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研究 范志平 曾德慧 林鹤鸣 64
博格达山北坡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以奇台县为例 杨发相 马彦琳 岳健 韩丹 71
开化山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开发 陈立人 刘鹏 74
大别山北坡宜茶地资源综合评价研究 王令超 王国强 王银峰 79
发展山区社会林业加快治山致富步伐 毕绪岱 曹铁森 高福存 83
太行山丘陵区牧草引种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刘金铜 王建江 毕绪岱 87
东北东部山区次生林的系统经营 罗辑 董世林 叶万辉 92
二、山地持续发展的实践、战略与对策综合研究 96
山区农民的生计方式与可持续发展 李明华 周国模 沈月琴 余树全 96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苏志珠 马义娟 101
华北山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陈百明 107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山区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陈朝辉 114
福建山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朱鹤健 118
福建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 曹文志 121
福建德化山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陈松林 126
南方丘陵山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以湘南山区为例 陈湘满 廖荣华 131
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 陈立人 马永俊 吕思田 136
试论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 陈晓光 141
绵阳市山地农业生态分区与持续发展研究 董廷旭 陈朝镇 何阳芝等 147
隆盛镇低山丘陵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探讨 范昌全 蔡书良 邹盛贵等 152
贵州岩溶山区农业的深度开发与持续发展 陈永孝 157
贵州岩溶峰洼区农业存在问题与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周国富 熊林华 163
贵州喀斯特山区区域持续发展对策 肖进原 167
东川市山区农田基本建设探讨 陈循谦 陈川 171
黄土高原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陈永宗 邹冶遂 175
华北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持续发展策略 赖世登 180
河南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杨宝时 186
豫南丘岗区坡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国强 王令超 191
蓟县山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途径 姚玉君 徐利淼 196
三、山地环境与山地灾害防治研究 201
二滩水电站库区金龙山生态环境背景研究 郑远昌 陈自生 孔纪名 201
广东各市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排序与分区 刘毅华 董玉祥 209
岩溶峰坡地开发利用生态评价 周国富 216
九寨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成因再探 唐晓春 唐邦兴 柳索清 222
山地灾害及防治与山区人地协调发展 钟敦伦 谢洪 韦方强 230
中国山地自然灾害易损性分析 姜彤 许明柱 许刚 238
西南地区干旱河谷环境退化状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张建平 243
泥石流地貌 吴积善 249
河南西部山区的泥石流 谢洪 钟敦伦 刘洪江 260
阿勒泰市城区泥石流灾害及特征 赵兴有 穆桂金 陈险峰等 265
内昆铁路安边至彝良段泥石流沟之简易判别 蒋忠信 王华永 袁茂林 270
晋西北山地丘陵区荒漠化现状浅析 秦作栋 牛俊杰 吴攀升 277
内江市境沱江流域洪涝及预防 邓清南 282
天山山地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河流产输沙影响的分析 陈亚宁 李卫红 288
新疆头屯河流域山地侵蚀产沙特征分析 李卫红 陈亚宁 293
山地资源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孙尚志 298
四、山地其它研究 298
山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阈限—初析自然控制论 杨汉奎 田维新 301
论中国名山的尺度及价值 郑霖 308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三峡库区移民 武一 313
福建土壤侵蚀灾害景观因子的评估方法及分析 钱乐祥 318
退化土地恢复整治技术的设计目标及黄土高原东部植物篱整治技术的设计 申元村 329
西苕溪流域洪水易损性分析及水文模型的设计 许朋柱 姜彤 334
自然景观遥感解译的方法与步骤—以华中地区为例 杨国良 倪绍祥 340
青海省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 李燕青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