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纲要 理论科学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关西普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3212·43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科学和科学体系 21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性质、特点和意义 21

1.科学的一般性质 21

2.科学的一般特点 22

3.研究科学特点的重要意义 26

第二节 客观世界的系统性 28

1.物质结构、系统和层次的概念 29

2.客观世界的系统和层次 30

3.研究客观世界物质系统和物质层次的意义 32

第三节 科学的总分类及其体系构成 33

1.科学总分类的客观基础 33

2.科学总分类及其体系的构成 36

3.研究科学体系结构的重大意义 40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性质、功能及分类 43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对象及特征 43

1.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43

2.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 44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社会功能 51

1.自然科学的认识功能 52

2.自然科学的生产力功能 57

3.自然科学的“变革社会”功能 68

4.自然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条件 74

第三节 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及科学研究体系的构成 76

1.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和体系 76

2.科学研究体系的构成及其关系 80

3.研究自然科学分类、科学研究体系和体制的意义 83

第一节 科研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85

1.科研劳动的性质 85

第三章 科研劳动与科学家 85

2.科研劳动的特点 86

第二节 科学家的概念 89

1.科学家的共性 89

2.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的区别和联系 91

第三节 科学家的社会作用 94

1.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94

2.科学家的社会作用 98

第四节 科学家的社会地位 101

1.科学家是生产劳动者 102

2.科学家是以脑力劳动和生产精神财富为主的高级生产劳动者 103

3.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家是受资产阶级或其国家雇用和剥削的知识无产阶级 104

4.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家是工人阶级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优秀部分 105

第五节 科学家成长、发展的客观条件 108

1.国家和社会要能够充分认识和重视科学家的社会作用 108

2.国家和社会要能够充分承认和尊重科学家的社会地位 109

3.国家和社会要能够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培育科学家,扩大科学家队伍 110

4.国家和社会要能够提供必需的、合乎要求的仪器设备和丰富的、最新的科学信息 110

5.保证科学家的科研时间,减少其行政事务,解除其后顾之忧 111

6.理解和尊重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特点 112

8.提倡学术自由,允许合理流动 114

7.奖励科学家的科学贡献 114

第六节 科学家成长、发展的主观素养 118

1.对科学的强烈的爱好、浓厚的兴趣和迷恋的感情 118

2.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永不满足的求解欲 119

3.勤奋不息的好学精神和不知疲倦的实干性格 121

4.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和见微知著的直觉敏感性 121

5.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 124

6.服膺真理、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25

7.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为人类幸福终生服务的事业心 125

第一节 科学的萌芽与古代的科学 128

第四章 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28

1.科学技术的萌芽 129

2.奴隶社会的科学技术 131

3.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 136

第二节 近代科学的兴起 139

第三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48

第四节 现代科学的开端与物理学的两大突破 158

1.划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时期的主要依据 159

2.现代科学的开端 161

3.当代物理学理论的两次重大突破 164

1.当代化学的主要成就 172

第五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172

2.当代生物学的重要进展 174

3.新兴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78

第五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189

第一节 科学研究范围的扩大与“全科学”趋势 189

1.当代自然科学正在向纵深领域发展,许多新的物质结构层次被揭露出来 190

2.当代自然科学对已经揭示的物质的各个层次的性质及规律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194

3.现代自然科学不仅研究既成事物及其现存状态,而且研究它的动态过程,并把各种事物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196

1.分化与综合是科学发展的两种表现形式 198

第二节 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与整体化趋势 198

2.现代科学整体化的主要表现 201

第三节 科学的数学化与知识的抽象化 211

1.数学方法向科学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 211

2.导致现代科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 217

第四节 科学、技术、生产形成完整统一体 222

1.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222

2.当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趋势不断加强 224

3.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一个辩证统一体 229

1.科学研究组织规模的扩大 235

第五节 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 235

2.当代的科学研究活动已成为整个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41

3.科学向社会有机体的全面渗透使社会日益科学化 244

第六章 自然科学发展中的社会因素 246

第一节 物质生产是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前提 246

1.最早的生产经验是自然科学产生的主要根源 247

2.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248

3.生产的发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新材料 250

4.生产的发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日益强大、先进的观察和实验手段 251

5.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为发展自然科学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质和量 253

6.物质生产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规模和组织形式 254

7.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科技成果物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255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性质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有重大影响 257

1.任何社会制度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展和利用自然科学 258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给自然科学的发展以深刻影响 260

3.社会主义制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261

第三节 政治的民主或专制促进或障碍自然科学的发展 264

1.民主政治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266

2.专制和独裁政治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 268

3.民主与科学是现代国家的两大支柱 270

第四节 军事和战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两重性作用 272

1.军事和战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刺激作用 273

2.军事和战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破坏作用 275

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后消灭战争的重要条件 276

第五节 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277

1.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 278

2.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正确指导自然科学研究的强大武器 280

3.现代自然科学工作者需要做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283

1.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及其构成 285

第六节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直接保证 285

2.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87

第七章 自然科学发展中的自身运动 292

第一节 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运动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 293

1.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293

2.科学理论是进行科学实验的指导 297

3.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运动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前进 299

第二节 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300

1.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存在的必然性 300

2.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的争鸣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302

3.发扬学术民主,提倡自由争鸣,促进科学发展 304

第三节 在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305

1.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306

2.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发展 307

3.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309

第四节 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311

1.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表现及其关系 311

2.通过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途径,自然科学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14

1.预测科学未来发展的意义 318

第一节 预测科学未来发展的意义和根据 318

第八章 未来的科学与未来的社会 318

2.预测科学未来发展的根据 320

第二节 科学预测的一般分类、主要方法和逻辑类型 321

1.科学预测的一般分类和主要方法 321

2.科学预测方法的逻辑类型和使用条件 324

第三节 未来科学发展趋势和特点预测 326

1.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326

2.未来科学技术将会具有的特点 328

第四节 未来科学发展将会引起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变化 330

第五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根据与条件 331

1.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类的“自由王国” 332

2.对西方国家未来预测学派的评介 338

第九章 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343

第一节 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订 343

1.制订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343

2.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问题 347

3.制订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遵循和体现的主要原则 351

第二节 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 353

1.国家贯彻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手段 353

2.科管人员执行发展科学技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方法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