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闽人忧天? 1
第一章 从《丑陋的学术人》说起 1
一、余秋雨遭遇剽窃 2
二、谁是“老大”,要把“名份”搞清楚了 4
三、遏制学术腐败--走进全国政协会议的话题 6
第二章 抄袭剽窃:学术界蝗祸 7
一、天下文章一大抄 8
论文的抄袭 9
教材的抄袭 20
学术专著的抄袭 22
二、中国辞书第一案 27
前无古人,世界第一的“辞书专业户” 27
指鹿为牛--《语言大典》的笑话式释词 30
小学生绝对编得出《语言大典》 36
无法查阅的词典 38
《语言大典》大抄袭--法律制裁找到了着力点 39
做贼心虚和抄袭有理 41
辞书界的专有名词:“王同亿现象” 42
三、抄袭方法分析 46
全篇搬用法 47
偷观点偷思想--隐性剽窃法 48
化名抄袭法 49
署名抄袭法 52
拼装法 58
名编实抄法 61
抢先发表法 63
四、抄袭剽窃的新发展 69
抄袭剽窃进入明抢时代 70
抄袭程度加深,抄袭篇幅加大 73
文抄公队伍空前壮大 75
抄袭剽窃在地域和学科门类上有了巨大的拓展 77
文抄公开始为剽窃正名 80
涌现一批专职文抄公 85
五、小小飞蝗何以成灾 90
道德水准不高,治学能力低下,智力水平有问题,还能干什么? 90
“集体无意识” 93
第三章 低水平重复:到底谁生的谁? 95
一、大学教材:这么多年你还变不了 96
学者的“乱伦”功夫 96
呼唤“修正主义”路线 99
你有我有全都有,教材由传播知识到普及谬误 101
专家才能编教材,专家应当编教材 102
“石头论”对“雷同论” 104
从优汰劣胜到优胜劣汰 105
二、学者的“炒菜”功夫和“积木”游戏 107
“借腹生子”与“借鸡下蛋”妙用多多 107
专职文抄公再当“魔术师” 109
第四章 学术界的“计划生育”问题 113
一、学术界的数量崇拜和速度崇拜 113
浮夸风又回来啦! 113
“繁而不荣,盛而不昌” 115
学者是怎样“打肿脸充胖子”的? 117
学术败类的三样宝:抄袭、重复、注水 117
著书不立说,著书不立新说和著书不立己说--一丘之貉 120
二、学术界也要“计划生育” 121
“少生优生” 121
“能生的可以多生,生不了的别硬生” 123
第五章 学术量化评估:祸兮福兮 125
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学者为职称奔忙 125
何为学者--这是个问题 126
“打天下不难,坐天下更易”,“变天”喽 128
职称的价码 130
二、学术之福?学术之祸? 130
“量化法”之先天不足 132
“三十六计仍用” 134
无奈的选择 135
三、研究生的“痛” 137
“欢迎来稿,稿费从优”之最新版 137
博导辞职--因为他称职 138
用心良苦却成空,学生的“痛”怎么形容 139
谁是“大当家的”?--“邓晓芒教授辞博导”事件引发的深层思考 141
第六章 出版界怪事多多 144
一、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抄袭之作退出“浆糊” 145
文明史一点也“不文明”,而且“狗屁不通” 150
世纪末的疑问:中国人养得活自己吗? 154
孔子是男是女? 162
不应有的结局--不了了之 164
现代“隐身术” 166
二、咄咄怪事 167
“亚洲第二个泰戈尔”复出风波 167
学者“信口开河”,编辑“视而不见” 170
助纣为虐的销赃者 173
三、钱不是万能的,只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173
钱不是万能的,只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175
第七章 翻译界的“毁容”问题 177
一、翻译家“整形无度,毁容有术” 177
教授和研究生不认识孟子 177
读者真是辛苦了 179
二、翻译是如何堕落的 181
翻译队伍鱼龙混杂 182
差不多就行了 183
市场导向作怪 185
一、混在学术界,玩在学术界 187
第八章 东郭先生遇见了南郭先生:苦也! 187
学术界也存在隐性失业 188
“莱温斯基经济学法”--混在学界之“赶时髦”法 188
二、“东郭先生”也在学术界 191
太监的故事 191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193
东郭逻辑:即被谋财,不可再被害命 194
避利去义:甚矣,汝之不慧 195
期待一个完整的故事 199
被塞到了学者们嘴里的话题 203
第九章 学术规范:你说我说大家说 203
一、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 203
你说我说大家说,到底说了些什么? 204
二、原则性规范 208
何为原则性规范 208
要有知识增量 209
三、技术性规范 211
厉以宁的“犯规” 211
该注的不注,不该注的乱注 214
由学苑“大盗”引发的思考 216
一个“损招” 218
第十章 学术批评:你好我好全都好 222
一、学术批评的名声:被污辱与被损害的 224
惨遭宫刑之后 224
秀才的投枪和匕首,学者的化妆品与遮羞布 226
二、学术批评的形式:学者的八股文章 227
文评--批评精神未曾荒芜的家园 228
学术书评--大学者的废话展览馆 229
给书评“变性”之一 235
给书评“变性”之二 239
“人口史风波”--九十年代中国书评第一案 240
三、学术批评的现状:你好我好全都好 242
你好我好全都好 243
还有什么不好 246
学术界要不要酷评? 248
对学术腐败分子不妨更酷一些 253
学术批评是学术民主的标志 255
学术批评允不允许“跨境作战”? 256
因人兴言与因事兴言 258
文抄公也来颠覆钱钟书? 259
胡绳主张“退回资本主义”? 261
金庸为秦桧翻案? 263
四、学术批评的作用:学术发展的防腐剂与催化剂 265
武松打鼠,打不打? 266
批评你是给你面子 267
批评的温柔和学者的脆弱 269
第十一章 学术打假:在假打和不打之间徘徊 271
一、学术之假,假在哪里 272
偷多偷少都是偷,大贼小贼都是贼 273
为了出书有妇之夫与女编辑假谈恋爱 274
以一本非法出版物申请到了教授职称--一位“天才”的杰作 276
方鸿渐是时代的落伍者 281
有钱大家赚,大学也来卖文凭 282
中国语言学界第一大诉讼案 286
30万元卖出一个“客座教授”的头衔 295
中国的历史学家编造了假历史吗? 298
轰动美国科学界的巴尔的摩事件 300
美国科学家让“白人天生聪明” 302
日不落帝国的“造人运动” 303
二、打假之难,难在何处 304
“小人得志还是小人”--学术界对学术打假认识不足 305
好心没好报 308
猪八戒的名言:吹气球,吹个大气球 310
反打假行动 312
打假与护假 314
三、学术打假,希望何在 318
“胸怀博大”和藏污纳垢 318
“何伟亚事件”和“亚伯拉罕案件” 319
积重可返 322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