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经纬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忠,党炳瑞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480081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

1-03 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 1

8-60 急性胃肠炎 24 1

第一 中药源流篇 1

1-01 中药作为治疗药物的发现和形成 1

1-02 古时于中药专著之前,曾记述过有关中药知识的书籍 1

1-05 隋唐时期的主要本草专著 2

1-0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专著 2

1-06 两宋、金元时期的主要本草专著 3

1-07 明、清时期的主要本草专著 5

1-08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和其意义 6

1-10 中外医药交流对中医药的影响 7

1-09 传统中医药学所使用的化学药物 7

1-12 中药的命名 8

1-11 中药学对现代药学的影响 8

1-13 中药的分类及其主要依据 9

1-15 影响中药剂量的若干因素 10

1-14 中药的一般计量方法 10

1-16 中药的服法、服药时间和一日服药次数 11

1-18 服丸散剂时可否用牛奶或茶水送服 12

1-17 关于病人服中药汤液的恶心或呕吐反应 12

1-20 中药外用和其疗效 13

1-19 在服中药期间的“忌口” 13

2-02 中药的性味、中药的四气五味 15

第二 药物性能篇 15

2-01 中药性能 15

2-04 中药的性和味两者的关系 16

2-03 中药的五味所具有的功能与治疗作用 16

2-06 从药性选择中药的配伍使用 17

2-05 从药味选择中药的配伍使用 17

2-09 药物的升降沉浮 18

2-07 药物的性和味兼取的配伍使用 18

2-08 芳香气味药物的功能 18

2-12 升浮沉降性能的临床应用 19

2-10 药物升浮沉降和药物性味的关系 19

2-11 影响药物升浮沉降的因素 19

2-14 药物的归经 20

2-13 药物的性、味和升浮沉降的阴阳属性 20

2-18 引经药在古方中的配伍应用 21

2-15 归经和药物的性味的关系 21

2-16 药物的引经 21

2-17 各经络脏腑的引经药 21

2-20 解表药的分类及其味的特点 23

2-19 临床选用引经药的特点 23

4-179 补阴药的功效 1 24

2-21 解表药的性的特点 24

2-22 解表药的归经的特点 24

2-23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的性味归经的异同 25

2-24 清热药的分类及其味的特点 25

第五 药理作用篇 1 27

2-25 清热药的性的特点 28

2-27 泻下药的分类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28

2-26 清热药的归经的特点 28

5-05 清热药改善病体病理变化的药理作用 1 29

2-28 祛风湿药的性、味、归经的特点 30

2-29 芳香化湿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1

2-30 利水渗湿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1

5-12 泻下药除泻下作用外的药理作用 1 32

2-31 温里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3

2-32 理气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3

5-17 驱虫药除驱虫作用外的药理作用 1 33

2-33 消食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4

2-34 驱虫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5

2-35 止血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6

2-36 活血化瘀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7

2-37 化痰止咳平喘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8

2-38 安神药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39

2-39 平肝息风药的种类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40

2-40 开窍药的种类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41

2-41 补气药和补阳药的种类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41

2-42 补血药和补阴药的种类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43

2-43 各类补虚药的性、味、归经的特点 44

2-44 收涩药的种类及其性、味、归经的特点 45

2-45 各类药物的性、味、归经的差异和特点 46

3-03 影响药物毒副作用的因素 50

第三篇 药物毒性篇 50

3-02 药物的药性之毒和其毒副作用的关系 50

3-01 药物的毒性 50

3-04 曾有报告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过中毒或不良反应的药物 51

3-05 解表药和毒性和使用时注意事项 51

3-06 有些病人对解表药要慎用或忌用 51

3-07 曾有报道临床使用解表药时发生过毒副作用的药物 52

3-08 解表药的毒理研究 53

3-09 清热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4

3-10 临床使用清热药发生中毒的一些报道 54

3-11 清热药的毒理研究 56

3-12 泻下药的毒性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56

3-13 泻下药的毒理研究和临床毒副反应 56

3-14 祛风湿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57

3-15 祛风湿药的临床毒副作用 58

3-16 祛风湿药的毒理研究 58

3-19 利水渗湿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59

3-17 芳香化湿药物的毒性和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59

3-18 芳香化湿药在临床使用中的毒副作用 59

3-22 消食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60

3-20 利水渗湿药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 60

3-21 利水渗湿药的毒理研究 60

3-23 驱虫药的毒性 61

3-24 温里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61

3-25 温里药的毒理研究 62

3-26 安神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62

3-27 平肝息风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63

3-28 平肝息风药的毒理研究 63

3-30 开窍药的毒理研究 64

3-29 开窍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64

3-31 理气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65

3-32 理气药的毒理研究 65

3-33 止血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65

3-34 止血药的毒理及临床使用时的毒副作用 66

3-35 活血化瘀药的毒性及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66

3-36 活血化瘀药的毒理研究和临床不良反应的观察 67

3-39 化痰药的毒理研究和临床不良反应 68

3-37 化痰药的毒性和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68

3-38 止咳化痰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68

3-40 止咳平喘药的毒理研究和临床的毒副作用 69

3-41 补气药的毒性、毒理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70

3-42 补阳药的毒性、毒理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71

3-43 补血药的毒性、毒理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71

3-44 补阴药的毒性、毒理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72

3-45 涌吐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72

3-47 收涩药的毒理研究及其临床毒副作用的观察 73

3-46 收涩药的毒性和临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73

3-51 明矾的毒性 74

3-52 大蒜的不良反应 74

3-48 硫磺的毒性 74

3-49 雄黄的毒性 74

3-50 硼砂的毒性 74

3-53 马钱子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毒副作用 75

3-54 斑蝥的毒性和临床应用的毒副反应 75

3-55 大枫子的毒性 75

3-56 中药和西药联用的一些不良反应 76

3-57 预防中药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76

3-58 合理处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 77

第四 传统功效篇 78

4-01 解表药的传统功效 78

4-02 解表药除了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以外的功效 78

4-03 各种辛温解表药的功效异同 78

4-04 各种辛凉解表药的功效特点 79

4-05 麻黄和香薷的功效异同 79

4-06 麻黄和桂枝的功效异同 79

4-09 紫苏的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功效 80

4-10 紫苏和生姜的功效异同 80

4-11 荆芥和防风的功效异同 80

4-07 辛温解表药麻黄和辛凉解表药浮萍的功效异同 80

4-08 紫苏和香薷的功效异同 80

4-12 辛温解表药荆芥和辛凉解表药薄荷的功效异同 81

4-13 桑叶和蝉蜕的功效异同 81

4-14 辛温解表药葱白和理气药薤白的功效异同 81

4-15 柴胡、葛根、升麻的功效异同 81

4-17 解表药中具有发汗行水功效的药物 82

4-18 菊花药用的不同种品和其功效 82

4-19 生姜的不同入药部位和其炮制品的功效 82

4-20 解表药中具有通鼻窍功效的药物 82

4-16 薄荷和牛蒡子的功效异同 82

4-21 解表药中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药物 83

4-22 解表药中具有透疹而可用于麻疹的药物 83

6-03 中药配伍发挥一药多能的效果 1 83

4-23 解表药中具有止血功效的药物 84

4-24 解表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 84

4-26 辛温解表药用于风热表证 85

4-27 解表药中具有醒酒功效的药物 85

4-25 解表药中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利头目之功效的药物 85

4-28 清热药的功效 85

4-31 清热凉血药的功效异同 86

4-29 清热泻火药的功效 86

4-30 清热燥湿药的功效异同 86

4-35 石膏和知母的功效异同 87

4-32 清热解毒药的功效异同 87

4-36 清热药中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止渴的药物 87

4-33 清虚热药功效的异同 87

4-34 清热药中的引经药 87

4-38 清热凉血药生地和玄参的功效异同 88

4-39 鲜生地和干地黄的功效异同 88

4-40 清热凉血药牡丹皮和赤芍的功效异同 88

4-37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柏和黄芩的功效异同 88

4-41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和连翘的功效异同 88

4-43 清热解毒药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的功效异同 89

4-44 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和败酱草的功效异同 89

4-45 清热解毒药射干和山豆根的功效异同 89

4-42 清热解毒药大青叶、板蓝根和青黛的功效异同 89

4-48 地骨皮和牡丹皮的功效异同 90

4-49 清热药中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的药物 90

4-46 清热解毒药马齿苋和白头翁的功效异同 90

4-47 清虚热药青蒿和地骨皮的功效异同 90

4-50 黄芩、黄柏、龙胆草、木通和大黄的功效异同 91

4-52 清热凉血药紫草和辛凉解表药牛蒡子的功效异同 92

4-53 清热泻火药栀子和清热燥湿药黄连的功效异同 92

4-54 清热泻火药黄柏和清热燥湿药龙胆草的功效异同 92

4-55 辛凉解表药牛蒡子和清热解毒药连翘的功效异同 92

4-51 清热泻火药芦根和止血药白茅根的功效异同 92

4-57 泻下药的分类及其功效 93

4-56 泻下药的主要功效 93

4-58 大黄和芒硝的功效区别 94

4-59 芦荟除攻下作用外的功效 94

4-60 蜂蜜除润下作用外的功效 94

4-62 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功效 95

4-64 泻下药类中具有杀虫功效的药物 95

4-63 大戟药材的不同品种及其功效 95

4-65 具有既通便又利尿功效的泻下药 95

4-61 大黄攻下作用外的功效 95

4-67 甘遂和麻黄的利水功效及其机理 96

4-68 泻下药类以外的具有泻下通便功效的药物 96

4-66 芫花和大戟、甘遂的功效异同 96

4-69 具有止泻痢功效的中药 97

4-72 山楂、莱菔子和鸡内金的功效异同 99

4-73 麦芽和谷芽的功效异同 99

4-70 消食药的功效 99

4-71 消食药和泻下药的功效异同 99

4-76 驱虫药的临床选用 100

4-77 驱虫药除驱除肠寄生虫外的功效 100

4-75 驱虫药的功效 100

4-74 消食药类中具有补益延年功效的药物 100

4-80 各种祛风湿药的功效特点 101

4-78 泻下药类中具有延年益寿作用的药物 101

4-79 祛风湿药的功效 101

4-84 桑寄生和五加皮的功效异同 102

4-81 威灵仙、秦艽和桑寄生的功效异同 102

4-82 不同品种的防己的功效 102

4-83 独活和羌活的功效异同 102

4-87 木瓜和薏苡仁的功效异同 103

4-88 祛风湿药类中具有抗衰老功效的药物 103

4-85 不同品种的五加皮的功效 103

4-86 白花蛇和乌蛸蛇的功效异同 103

4-91 茯苓不同的入药部位的功效异同 104

4-92 薏苡仁和冬瓜子的功效异同 104

4-89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04

4-90 茯苓、猪苓和泽泻的功效异同 104

4-95 金钱草和茵陈蒿的功效异同 105

4-96 滑石和车前子的功效异同 105

4-97 芳香化湿药的功效 105

4-93 木通和通草的功效异同 105

4-94 瞿麦和扁蓄的功效异同 105

4-99 佩兰和泽兰的功效异同 106

4-100 砂仁和白豆寇仁的功效异同 106

4-101 苍术和白术的功效异同 106

4-98 藿香和佩兰的功效异同 106

4-104 附子和干姜的功效异同 107

4-105 附子和肉桂的功效异同 107

4-102 温里药的功效 107

4-103 各种温里药的功效异同 107

4-108 吴茱萸和小茴香的功效异同 108

4-109 艾叶和肉桂的功效异同 108

4-106 药用部位不同的肉桂及其功效 108

4-110 安神药的功效 108

4-107 肉桂和桂枝的功效异同 108

4-111 朱砂和琥珀的功效异同 108

4-112 酸枣仁和柏子仁的功效异同 109

4-113 龙骨和牡蛎的功效异同 109

4-114 安神药类中具有延年益寿功效的药物 109

4-115 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09

4-118 天麻和钩藤的功效异同 110

4-119 天麻和蜜环菌液的功效 110

4-120 全蝎和蜈蚣的功效异同 110

4-121 地龙和白僵蚕的功效异同 110

4-116 代赭石和磁石的功效异同 110

4-117 石决明和珍珠母的功效异同 110

4-122 平肝息风药类中具有收敛功效的药物 111

4-123 平肝息风药类中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药物 111

4-124 平肝息风药类中具有息风止痉和清热功效的药物 111

4-125 山羊角和羚羊角的功效 111

4-126 平肝息风药类中具有延年益寿功效的药物 111

4-128 冰片、麝香和牛黄的功效异同 112

4-129 石菖蒲和郁金的功效异同 112

4-130 开窍药类中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药物 112

4-127 开窍药的功效 112

4-133 橘皮的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 113

4-134 橘核和荔枝核的功效异同 113

4-135 香附和青皮的功效异同 113

4-131 理气药的功效 113

4-132 橘皮和青皮的功效异同 113

4-137 枳实和厚朴的功效异同 114

4-138 槟榔和大腹皮的功效异同 114

4-139 理气药类中具有降逆调中止呃功效的药物 114

4-136 枳实和枳壳的功效异同 114

4-140 除表2-9中的理气药外还具有理气功效的药物 115

4-141 理气药类中具有延年益寿功效的药物 115

4-142 止血药的功效 116

4-143 止血药类中具有利尿功效的药物 116

4-144 地榆和槐花的功效异同 116

4-145 芦根和白茅根的功效异同 116

4-148 地榆和槐花的功效异同 117

4-149 棕榈和藕节的功效异同 117

4-150 艾叶和肉桂的功效异同 117

4-146 茜草和紫珠的功效异同 117

4-147 大蓟和小蓟的功效异同 117

4-152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功效 118

4-151 止血药类中具有抗衰老延年功效的药物 118

4-157 乳香和没药的功效异同 119

4-153 郁金和姜黄的功效异同 119

4-154 三棱和莪术的功效异同 119

4-155 益母草、红花和泽兰的功效异同 119

4-156 红花和桃仁的功效异同 119

4-159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20

4-160 各种化痰药的功效区别 120

4-161 昆布和海藻的功效异同 120

4-162 半夏和天南星的功效异同 120

4-163 半夏不同炮制品的功效 120

4-158 水蛭和虻虫的功效异同 120

4-164 天南星和胆南星的功效异同 121

4-165 苏子和葶苈子的功效异同 121

4-166 桑白皮和葶苈子的功效异同 121

4-167 川贝和浙贝的功效异同 121

4-168 款冬花和紫菀的功效异同 121

4-170 前胡和柴胡的功效异同 122

4-171 补虚药的分类及其功效 122

4-172 补气药的功效 122

4-173 各种补气药的功效异同 122

4-174 人参、西洋参、党参和太子参的功效异同 122

4-169 白前和前胡的功效异同 122

4-175 补阳药的功效 123

4-176 各种补阳药的功效异同 123

4-177 补血药的功效 123

4-178 各种补血药的功效异同 123

4-181 收涩药的主要功效 124

4-182 收涩药的固脱功效和补虚药的固脱作用的异同 124

4-183 涌吐药的功效 124

4-180 各种补阴药的功效异同 124

4-185 中药的双相调节功效 125

4-184 涌吐药的全身性作用 125

5-01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 127

5-02 解表药解热功效的药理作用 127

5-03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 128

5-04 清热药的解热作用的机理 129

5-07 清热药抗肿瘤的药理作用 130

5-08 清热药对消除体内自由基的药理作用 130

5-06 清热药在免疫功能方面的药理作用 130

5-09 清热药的抗突变作用 131

5-10 清热药抗变态反应的药理作用 131

5-11 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的药理基础 131

5-13 泻下药的利尿药理作用 132

5-15 消食药的药理作用 132

5-16 驱虫药的驱虫药理作用 132

5-14 泻下药在免疫功能方面的药理作用 132

5-18 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133

5-19 祛风湿药除有关抗风湿药理外的药理作用 134

5-20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134

5-21 利水渗湿药除有关利水渗湿药理外的药理作用 134

5-22 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 135

5-23 芳香化湿药除芳香化湿有关的药理作用外的其它药理作用 135

5-24 温里药的药理作用 135

5-25 安神药的药理作用 136

5-26 安神药除了有关安神药理作用外的药理作用 136

5-27 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 136

5-28 平肝息风药除对血压和中枢神经作用外的药理作用 137

5-29 开窍药的药理作用 137

5-30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137

5-31 止血药的药理作用 138

5-32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 138

5-33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药理作用 139

5-34 补益药的药理作用 140

5-35 涌吐药的药理作用 141

5-36 收涩药的药理作用 142

5-37 中药生物碱成分的药理作用 142

5-38 中药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4

5-39 中药蒽醌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5

5-40 中药皂甙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6

5-41 中药香豆精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7

5-42 中药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7

5-43 中药脂肪油及脂肪酸成分的药理作作用 148

5-44 中药蛋白质、肽、氨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9

5-45 中药多糖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50

5-46 中药鞣质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51

5-47 中药甾类化合物成分的药理作用 152

5-48 中药萜类、内酯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52

5-49 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53

5-50 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中药 154

5-51 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的中药 155

5-52 具有解热、降体温药理作用的中药 155

5-53 具有抗惊厥药理作用的中药 155

5-54 具有解痉药理作用的中药 155

5-55 具有镇痛药理作用的中药 156

5-56 具有强心作用的中药 156

5-57 具有抗心律不齐药理作用的中药 156

5-58 有扩张冠状动脉药理作用的中药 156

5-59 中药抗心肌缺血的药理基础 157

5-60 具有降血压和升血压药理作用的中药 157

5-61 具有降低血清脂类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作用的中药 158

5-62 具有降血糖药理作用的中药 159

5-63 降血糖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 161

5-64 具有升高血糖药理作用的中药 161

5-65 具有抗凝血药理作用的中药 161

5-66 中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理基础 161

5-67 中药对消化液分泌的药理作用 162

5-68 中药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基础 163

5-69 中药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蠕动的药理作用 163

5-70 具有抑制胃肠平滑肌和解除胃肠痉挛作用的中药 164

5-71 具有利胆药理作用的中药 164

5-72 中药保肝作用的药理基础 164

5-73 中药抗脂肪肝作用的药理基础 166

5-74 中药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和临床效果 167

5-75 具有平喘药理作用的中药 167

5-76 具有止咳药理作用的中药 168

5-77 具有祛痰药理作用的中药 168

5-78 具有关于泌尿系药理作用的中药 168

5-79 对子宫有药理作用的中药 169

5-80 中药抗生育作用的药理基础 169

5-81 中药类激素样的药理作用 170

5-82 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药 170

5-83 中药增强淋巴细胞活性的药理基础 170

5-84 具有诱生干扰素药理作用的中药 171

5-85 中药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理基础 171

5-86 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药理作用的中药 171

5-87 过敏的机理和黄芩抗过敏作用的药理基础 172

5-88 具有抗炎药理作用的中药 172

5-89 具有抗病毒药理作用的中药 173

5-90 具有抗真菌或抑制真菌作用的中药 173

5-91 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中药 173

5-92 具有抑制或抗原虫等微生物作用的中药 174

5-93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基础 174

5-94 中药抗衰老作用的药理基础 176

5-95 具有抗过氧化、消除自由基药理作用的中药 176

5-96 具有增强SOD活性的中药 177

5-97 对神经生长因子有影响的中药 177

5-98 中药抑制面部黑色素沉着作用的药理基础 177

5-99 中药乌发、生发作用的药理基础 178

5-100 防治龋齿作用的中药 178

5-101 中药对环核苷酸作用的药理基础 178

5-102 中药对糖、脂、蛋白质代谢作用的药理基础 179

第六 药物配伍篇 182

6-01 药物配伍的类型 182

6-02 中药的宜忌配伍、药物七情合和的意义 182

6-04 性能类似药物配伍的药理作用 184

6-05 性能不同药物配伍的药理作用 185

6-06 性能相反药物配伍的药理作用 186

6-08 根据中药的药性将中药进行配伍运用 187

6-07 性能拮抗药物配伍的药理作用 187

6-09 依据中药的药味进行中药的配伍运用 188

6-10 依据中药的性和味将中药配伍运用 189

6-11 方剂的配伍原则 190

6-13 中药和化学药或生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191

6-12 中药配伍后在理化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 191

6-14 中西药物的合理配伍和临床应用 192

6-17 有关中药配伍“十八反”的含义 193

6-15 中药的配伍禁忌 193

6-16 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 193

6-18 含有“十八反”药物配伍的古方剂 194

6-20 古方剂中含有“十九畏”的药物配伍应用例 195

6-19 中药配伍的“十九畏” 195

6-22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药物配伍特点 196

6-21 妊娠禁忌药的配伍使用 196

6-23 解表药类常用的对药 199

6-24 清热药类的常用对药 200

6-26 理气药类的常用对药 201

6-25 泻下药类的常用对药 201

6-29 利水渗湿药类的常用对药 202

6-27 芳香化湿药类的常用对药 202

6-28 祛风湿药类的常用对药 202

6-32 活血化瘀药类的常用对药 203

6-30 温里药类的常用对药 203

6-31 消食药类的常用对药 203

6-33 化痰止咳平喘药类的常用对药 204

6-36 平肝息风药类的常用对药 205

6-34 开窍药类的常用对药 205

6-35 安神药类的常用对药 205

6-38 收涩药类的常用对药 206

6-37 补虚药类的常用对药 206

7-03 药材的采集时节和方法 208

第七 采收加工篇 208

7-01 药物产地和药效的关系 208

7-02 中药采收时节和药材疗效的关系 208

7-05 中药材采收后的初加工和其储藏 209

7-04 动物类和昆虫类药材的采收 209

7-06 植物类中药的产地和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 210

7-09 植物类药材的初加工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211

7-07 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时间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211

7-08 植物类药材采集后的贮存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211

7-10 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 212

7-11 中药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 213

7-12 中药炮制对药性和功效的影响 214

7-13 中药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 215

7-15 中药炮制对其甙类成分的影响 216

7-14 中药炮制对其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216

7-16 中药炮制对其生化成分的影响 217

7-18 中药炮制对其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218

7-17 中药炮制对其鞣质和有机酸类成分的影响 218

7-21 炮制对矿物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219

7-19 中药炮制对其树脂类成分的影响 219

7-20 中药炮制对其微量元素的影响 219

7-22 中药经炮制对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220

7-24 中药煎煮的用锅、加水量、加热及加热时间 221

7-23 中药用于临床的剂型 221

7-27 中药的散剂 222

7-25 煎煮中药时有些中药须先煎或须后煎 222

7-26 煎中药时有些中药需包煎 222

7-29 中医外科用药制剂 223

7-28 中药的酒制剂 223

8-10 癌症 225

第八 临床应用篇 225

8-01 流行性腮腺炎 225

8-02 白喉 225

8-03 流行性乙型脑炎 225

8-04 流行性感冒 225

8-0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26

8-06 伤寒副伤寒 226

8-07 急性黄疸型肝炎 226

8-08 急性病毒性肝炎 226

8-09 疟疾 226

8-15 面神经麻痹 229

8-11 失眠 229

8-12 盗汗 229

8-13 神经官能症 229

8-14 精神分裂症 229

8-19 头痛 230

8-16 面肌痉挛 230

8-17 神经性疼痛 230

8-18 震颤麻痹 230

8-23 甲状腺病 231

8-20 癫痫 231

8-21 老年性痴呆 231

8-22 重症肌无力症 231

8-26 糖尿病 232

8-24 席汉氏综合征 232

8-25 高血脂症、肥胖病 232

8-29 血液病 233

8-27 糖尿病合并症 233

8-28 水肿 233

8-35 脑血管病 234

8-30 应变性亚败血病 234

8-31 再生障碍性贫血 234

8-32 缺铁性贫血 234

8-33 输液反应 234

8-34 紫癜 234

8-40 病毒性心肌炎 235

8-36 冠心病、心绞痛 235

8-37 心律失常 235

8-38 心肌梗塞 235

8-39 慢性心功能不全 235

8-44 尿酸症 236

8-41 高血压病 236

8-42 低血压病 236

8-43 病窦综合征 236

8-49 中风 237

8-45 肺心病 237

8-46 克山病 237

8-47 眩晕 237

8-48 口眼歪钭 237

8-53 慢阻肺感染 238

8-50 肺炎 238

8-51 肺结核 238

8-52 肺脓疡 238

8-57 消化性溃疡 239

8-54 咯血 239

8-55 咳嗽、喘息 239

8-56 支气管炎 239

8-58 慢性胃炎 240

8-63 吐血 241

8-59 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41

8-62 消化不良 241

8-61 胃柿石 241

8-67 腹泻 242

8-66 呃逆 242

8-64 大便出血 242

8-65 胃下垂 242

8-70 肠道病证 243

8-69 阿米巴痢疾 243

8-68 细菌性痢疾 243

8-72 肠梗阻 244

8-71 便秘 244

8-76 慢性肝炎 245

8-75 肠道寄生虫病 245

8-73 脱肛 245

8-74 痔疮 245

8-78 胆道疾病 246

8-77 肝、脾曲综合征 246

8-81 泌尿系感染 247

8-80 肾炎 247

8-79 急性胰腺炎 247

8-85 泌尿系结石 248

8-84 慢性肾功能衰竭 248

8-82 尿道炎 248

8-83 氮质血症 248

8-89 小便不通 249

8-88 遗尿 249

8-86 尿血 249

8-87 小便失禁 249

8-94 阴道疾病 250

8-93 女性性幻觉 250

8-90 淋症 250

8-91 乳腺炎 250

8-92 乳房纤维瘤 250

8-95 宫颈糜烂 251

8-99 月经病 252

8-98 盆腔炎 252

8-96 子宫脱垂 252

8-97 节育、流产 252

8-101 排卵功能失调 253

8-100 多囊卵巢综合征 253

8-105 妊娠病证 254

8-104 赤白带下 254

8-102 崩漏 254

8-103 功能性子宫出血 254

8-106 产后病证 255

8-107 前列腺炎 256

8-108 前列腺增生证 256

8-109 阴囊部病证 257

8-110 遗精 257

8-111 阳萎 257

8-112 男性不育 258

8-113 男性尖锐湿疣 258

8-114 小儿高热病证 258

8-115 小儿肺炎 258

8-116 小儿肺门淋巴结核 259

8-117 小儿哮喘 259

8-118 小儿喉炎 259

8-119 小儿流涎 259

8-120 小儿泄泻 259

8-124 小儿消化不良 260

8-123 小儿便秘 260

8-125 厌食 260

8-126 小儿肝炎 260

8-122 小儿结肠炎 260

8-121 小儿细菌性痢疾 260

8-131 小儿阴茎肿痛 261

8-130 小儿夜啼 261

8-132 小儿遗尿 261

8-133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261

8-129 小儿囱肿、囱大不合 261

8-128 小儿佝偻病 261

8-127 小儿多动症、舞蹈病 261

8-135 眼病 262

8-136 鼻病 262

8-134 小儿湿疹 262

8-138 耳病 263

8-139 牙病 263

8-137 美尼尔氏综合征 263

8-143 音哑 264

8-142 扁桃体炎 264

8-144 口疮 264

8-145 口臭 264

8-141 上颌窦炎 264

8-140 咽 喉炎、咽喉肿痛 264

8-146 外科手术术后诸证 265

8-148 跌打损伤 266

8-149 腰痛 266

8-147 急性阑尾炎 266

8-153 肋软骨炎 267

8-152 关节炎 267

8-154 软组织损伤 267

8-151 骨折 267

8-150 骨质增生 267

8-158 静脉炎、脉管炎 268

8-157 骨结核 268

8-159 肌痉挛症 268

8-160 烧烫伤 268

8-156 骨髓炎 268

8-155 淋巴结结核 268

8-161 皮疹、皮炎 269

8-163 带状疱疹 270

8-164 白癜疯 270

8-162 皮肤血管瘤 270

8-168 银屑病 271

8-167 疥癣 271

8-169 寻常疣 271

8-166 癣 271

8-165 皮肤溃疡 271

8-173 白发 272

8-172 秃发、头疮 272

8-174 脱发 272

8-171 头屑 272

8-170 扁平疣 272

8-176 酒渣鼻 273

8-177 粉刺、痤疮 273

8-175 面部黑斑 273

8-181 注射后局部硬块 274

8-180 狐臭 274

8-182 造影剂副反应 274

8-183 骨硬咽喉 274

8-179 冻疮 274

8-178 鸡眼、胼胝 274

8-187 蜈蚣咬伤 275

8-186 毒蛇咬伤 275

8-188 犬咬伤 275

8-185 药物中毒 275

8-184 食物中毒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