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蚕丝业的涵义和特点 1
第二节 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第三节 蚕丝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5
第四节 蚕丝业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6
第五节 蚕丝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9
第六节 本书的结构和目标 12
第一篇 13
第一章 我国蚕丝业经济发展简史 13
第一节 唐、明、清时代 14
第二节 民国时代(1911-1948年) 1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95年) 19
第二章 蚕丝业发展及其制约因素 28
第一节 蚕丝业发展速度 28
第二节 丝绸消费与蚕丝业发展 32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蚕丝业发展 34
第四节 土地资源与蚕丝业发展 38
第五节 目前蚕丝业面临的诸问题 40
第二篇 51
第三章 蚕丝业中的经济形式 51
第一节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客观条件 51
第二节 国有经济 53
第三节 集体经济 55
第四节 个体经济 57
第五节 混合经济 58
第四章 蚕丝业中的经营方式 61
第一节 确立经营方式的依据 61
第二节 统一经营与统分结合经营 62
第三节 专业经营与兼业经营 64
第四节 农工贸综合经营 65
第五节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 66
第三篇 73
第五章 蚕丝的需求 73
第一节 需求曲线 73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76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 79
第四节 收入效果与价格效果 82
第五节 需求弹性 86
第六节 蚕丝的需求 91
第六章 蚕丝的供给 95
第一节 供给曲线 95
第二节 供给弹性 98
第三节 蚕丝的供给 99
第七章 蚕丝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100
第一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 100
第二节 蚕茧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分析 102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价格管理 104
第四篇 109
第八章 蚕丝业生产 109
第一节 生产的一般理论 109
第二节 蚕丝业生产特点 110
第三节 生产函数的概念 113
第四节 报酬递减规律 119
第五节 生产函数的三阶段 121
第六节 生产弹性 125
第七节 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125
第八节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27
第九节 规模经济 128
第十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 129
第九章 成本与收益 132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32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134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137
第四节 收益的概念 142
第五节 利润最大化原则 143
第六节 最小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 144
第七节 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 148
第八节 生产量均衡的分析 150
第十章 蚕丝业生产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154
第一节 经济效果的概念 154
第二节 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155
第三节 养蚕生产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 159
第五篇 163
第十一章 蚕丝业生产要素的分配 163
第一节 分配理论 163
第二节 可变生产要素的价格 165
第三节 固定生产要素的价格 168
第四节 土地级差收入 170
第五节 劳动边际价值生产力 172
第六节 技术进步与收益 173
第七节 资本收益率 176
第十二章 蚕丝业区域及其资源配置 178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概念 178
第二节 蚕丝业区域生产形态 181
第三节 资源利用与生产形态 183
第四节 养蚕的比较利益 185
第五节 我国蚕区分布与资源配置 189
第六篇 193
第十三章 蚕茧与生丝的流通 193
第一节 流通的概念与内容 193
第二节 蚕茧流通的基本特征 195
第三节 蚕茧与生丝的流通渠道 197
第四节 蚕茧与生丝的流通费用 201
第五节 茧丝市场 203
第十四章 蚕茧与生丝的价格 207
第一节 价格的一般理论 207
第二节 蚕茧收购价格的形成与计算 208
第三节 蚕茧收购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216
第四节 蚕茧的奖售政策 228
第五节 蚕茧收购价格的改革 229
第六节 蚕茧供应价格 231
第七节 生丝价格 238
第十五章 茧丝绸国际贸易 244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 244
第二节 茧丝绸国际贸易的特点 250
第三节 世界茧丝绸贸易的现状 250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对外贸易展望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