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诗坛趣谈 3
吟诗忘我 3
题诗寄慨 8
“诗卒杭约赫” 10
新诗的一字师徒 13
邹荻帆——作家的知心朋友 16
老诗人的编辑生涯 24
——访臧克家同志 24
荆公裂稿 34
作者与论者 36
舍本逐末 40
以诗谕民 42
诗媒 44
以诗拒婚 46
“旧书不厌百回读” 48
“雅赚”·“美贬” 51
读书强记一法 54
钱谦益藏书 56
苏轼退房 59
选家与诗家 62
为诗补字 66
“采花蜂苦蜜方甜” 68
诗艺管窥 75
写诗最忌随人后 75
浅谈诗中的议论 77
要善于发现诗情 80
——读诗小札 80
诗忌拚凑 84
山水诗贵有寄托 86
诗思须痴 88
诗须提炼 90
诗的取胜之道 93
诗应成为艺术整体 95
诗道无穷 97
——《别绪》的启示 97
妙喻生辉 99
展示复杂的心灵 101
赋水不当仅言水 103
变换视角 105
“少做作,勿卖弄” 107
“雕琢自是文章病” 109
军魂侧影 112
捕捉典型的瞬间 114
诗节排列有讲究 116
写诗要有新发现 118
纯情的诗 120
化静为动 122
根鸟 124
附录:韦荣文 124
把感受升华为诗 126
实在与空灵 128
为学员改诗 130
——兼谈咏物诗的写作 130
诗苑杂谈 137
文艺批评要提倡以理服人 137
“交换文学” 144
外文入诗一议 146
名家的苦衷 148
乾隆诗非皆自作——《乾隆写诗多》读后 151
——1983年《诗刊》三篇获奖文章读后 152
提倡科学的诗歌评论 152
诗的争论 155
致吕剑 157
关于“杂文诗”的通信 160
新诗评奖一议 165
附录:吴奔星 169
关于新诗评奖的若干思考 169
致陈拥军 172
——读《黄鹤楼——枇杷山》及其评论 175
创作·评论·编辑自由 175
无标点的弊害 183
再谈无标点的弊害 186
三谈无标点的弊害 189
致炼虹 192
附录:邓微 195
愿诗坛繁花似锦 盼流派五彩纷呈 195
——诗评家丁国成谈诗歌流派 195
——谈台湾及海外华文新诗交流 199
架起沟通海外的诗桥 199
诗品与人品 205
诗人观念应当更新 210
谈“流行诗” 212
“深刻的片面”质疑 216
致盛海耕 220
致李元洛 224
世间最好莫过诗 228
——读潘宏仁的《我爱大海》 233
人民的颂歌 233
诗作论析 233
凝练含蓄以短胜长 238
——浅谈何鹰的短诗创作 238
正义之师必胜 245
——诗集《花的情思》读后 245
到生活中汲取诗情 248
——谈高伐林的部分诗作 248
开拓美的心灵谱写爱的赞歌 257
——读林子的爱情诗《给他》 257
——读刘征寓言诗集《海燕戒》 264
情理交至妙趣横生 264
美的礼赞 268
——李瑛诗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读 268
后 268
以情成篇心与理合 271
——谈王守勋的科学诗 271
诗化的童心 276
——读诗集《彩色的春鸟》 276
——简析组诗《我的塑象》 278
酸涩难咽的青果 278
《中外诗话》 284
寻找新颖的表现角度 286
——谈组诗《金色的钥匙》 286
很有意义的深入开掘 292
——读张志民的诗集《边区的山》 292
赞“勘探者” 296
——《青年诗页》读后 296
附录:吴奔星 303
创新与精炼 303
——《笨耗子的故事》赏析 313
寓意深刻妙趣横生 313
“一寸光阴不可轻” 319
——《时光老人的礼物》赏析 319
“论诗赖子能指迷” 326
——读《李元洛文学评论选》 326
慧眼与妙笔 331
——读洪三泰诗集《孔雀泉》 331
为航天战士塑像 334
——读组诗《我从西部来》 334
——推荐纪鹏的《茉莉花集》 《 339
异国风情入卷来 339
令人垂涎的土特产 341
——从栾国康的《关东大地》看乡土诗歌 341
深刻切入生存世界 351
——读黄淮的诗集《命运与爱》 351
美的奏鸣曲 355
——读贾梦雷的诗 355
致犁青(二则) 358
致刘征 361
——记《诗刊》召开的诗歌创作座谈会 365
诗事录闻 365
要为“四化”放声歌唱 365
当代诗歌讨论会简况 380
诗的纪念 384
——记庆祝《诗刊》创刊25周年茶 384
话会 384
开社会主义诗风 390
——记《诗刊》前届和1983届编委 390
联席会 390
富有成果的诗歌理论研讨会 394
当代诗词这朵花…… 404
——记全国第一次当代诗词研讨会 404
四十年间一聚首 415
——记海峡两岸诗人的首次聚会 415
新诗七十年哀乐警诗心 421
“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 429
——首都诗界纪念郭小川诞辰七十周年 429
跋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