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大公兵法》 1
兵法的开山祖 姜太公 3
文韬……统治的谋略 7
1、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文师第一] 9
2、无为而治 [盈虚第二] 13
3、治国以爱民为先 [国务第三] 15
4、为君之道,谨守中庸 [大礼第四] 17
5、领导的艺术 [明传第五] 19
6、论人事、经济政策 [六守第六] 20
7、巩固政权的谋略 [守土第七] 22
8、要长治久案,必须按规律办事 [守国第八] 24
9、要特别警惕伪人 [上贤第九] 26
10 不拘一格选人材 [举贤第十] 29
11 过必罚,功必赏 [赏罚第十一] 31
12 用兵之道,莫过于一 [兵道第十二] 32
武韬……阳谋之术 35
13 不战而胜的艺术 [发启第十三] 37
14 顺应民心而治 [文启第十四] 39
15 离间战略战术 [文伐第十五] 41
16 统治者应具备的条件 [顺启第十六] 44
17 三种离间方法 [三疑第十七] 45
龙韬……将帅之术 47
18 论参谋组织 [王翼第十八] 49
19 将帅必须言必信,信必果 [论将第十九] 52
20 如何选拔人材 [选将第二十] 54
21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立将第二十一] 56
22 赏与罚的艺术 [将威第二十二] 58
23 论激励士气 [励军第二十三] 59
24 秘密通信(上) [阴符第二十四] 61
25 秘密通信(下) [阴书第二十五] 63
26 胜败决定于战争之前 [军势第二十六] 64
27 如何发动攻击 [奇兵第二十七] 66
28 战术原则 [五音第二十八] 69
29 战场上直观的判断 [兵征第十十九] 71
30 论胜负的徵兆 [农器第三十] 73
虎韬……获胜的谋略 75
31 兵器的优劣与运用 [军用第三十一] 77
32 论部署 [三阵第三十二] 81
33 如何突围反击(上) [疾战第三十三] 82
34 如何突围反击(下) [必出第三十四] 83
35 王者之师,必需有万全之备 [军略第三十五] 85
36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临境第三十六] 86
37 仗击战 [动静第三十七] 88
38 防御与应变 [金鼓第三十八] 90
39 如何在敌境内作战 [绝道第三十九] 92
40 围城作战 [略地第四十] 94
41 论火攻 [火战第四十一] 96
42 如何击败伏兵 [垒虚第四十二] 97
豹韬……随机应变的诡计 99
43 清除障碍的林战法 [林战第四十三] 101
44 进攻过急必折 [实战第四十四] 102
45 面临强敌的战术 [敌强第四十五] 104
46 如何挽救败局 [敌武第四十六] 106
47 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法 [乌云山兵第四十七] 108
48 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乌云泽兵第四十八] 110
49 以少胜多之道 [少众第四十九] 112
50 势均力敌,先发制人 [分险第五十] 114
犬韬……领兵的艺术 117
51 分兵合击之道 [分合第五十一] 119
52 如何把握良机 [武锋第五十二] 120
53 新进人员的训练 [练士第五十三] 122
54 大批人员的训练 [教战第五十四] 124
55 各兵种优劣论 [均兵第五十五] 125
56 选择战车士兵要则 [武车士第五十六] 127
57 选择骑兵之法 [武骑士第五十七] 128
58 任何强大武器,都有弱点 [战车第五十八] 129
59 打乱敌人阵脚,加以击灭 [战骑第五十九] 131
60 设防线以阻来犯之敌 [战步第六十] 134
第二卷 《尉缭子》 135
《尉缭子》 137
1、胜败不能只凭运气 [天官第一] 139
2、没有胜算,不可贸然行动 [兵谈第二] 141
3、没有纪律的军队,必败无疑 [制谈第三] 143
4、夺人而不夺于人 [战威第四] 146
5、不打无准备之仗 [攻权第五] 150
6、防卫的艺术 [守权第六] 154
7、克敌致胜的十二种法室 [十二陵第七] 156
8、军事决策的谋略 [武议第八] 158
9、为将者必须公正 [将理第九] 165
10 官吏清廉与法治 [原官第十] 167
11 衣食是政治的根本 [治本第十一] 169
12 凡事要掌握主动权 [战权第十二] 172
13 对失败者要追究责任 [重刑令第十三] 174
14 连带责任制 [伍制令第十四] 175
15 安全之策 [分塞令第十五] 177
16 要给各级领导权限 [束伍令第十六] 178
17 如何管理 [经卒令第十七] 180
18 作战要有经重缓急 [勒卒令第十八] 182
19 指挥权的运用 [将令第十九] 184
20 论配合作战 [踵军令第二十] 185
21 训练与赏罚 [兵教上第二十一] 187
22 十二种必胜的策略 [兵教下第二十二] 190
23 管理与判断的要素 [兵令上第二十三] 194
24 赏罚连带责任制 [兵令下第二十四] 197
第三卷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01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03
1、四十四问答 [问对卷之上] 205
2、三十三问答 [问对卷之中] 222
3、二十五问答 [问对卷之下] 235
出版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