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工程原理 第2版修订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凌备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2201335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

1.1 反应堆发展概况 1

1 1.1反应堆主要用途(1)1.1.2动力堆发展概况 2

1.2 几种主要动力堆堆型 3

6.4.1无限慢提棒与下限周期(214)6.4.2反应性常速率变化时的中子密度(215)6.4. 3

2.4.1一般讨论(23)2.4.2微观截面(25)2.4.3宏观截面、反应率与中子通量(26)2.4. 4

10.1.1放射性活度(347)10.1.2照射量与照射量率(348)10.1.3吸收剂量(349)10.1. 4

11.4.1事故分类(400)11.4.2启动和连续提棒事故(400)11.4.3失水事故(402)11.4. 4

3.2.1概述(66)3.2.2堆芯(69)3.2.3堆内构件(69)3.2.4反应堆压力容器(71)3.2. 5

9.1.1气体的电离(329)9.1.2各种电离室(331)9.1.3正比计数器(332)9.1.4盖革-弥勒(G-M)计数管(334)9.1.5半导体探测器、闪烁计数器及核乳胶胶片(334)9.1. 6

5.1.4均匀堆的慢化剂温度系数(153)5.1.5压水堆的慢化剂温度系数(155)5.1. 6

7.2.1热量从反应堆中输出的过程(229)7.2.2热传导方程(230)7.2.3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231)7.2.4沸腾传热(235)7.2.5沸腾传热计算与沸腾起始点的确定(236)7.2. 6

1.2.1轻水堆(3)1.2.2重水堆(4)1.2.3气冷堆(5)1.2.4快中子增殖堆 6

1.3 压水堆发展概况 8

第二章原子核物理基础 9

1.3.1四代压水堆(8)1.3.2几个技术指标(8)1.3 .3目前动向 9

2.1 原子核基本性质 11

2.1.1原子核的组成(11)2.1.2微观粒子的两重性与中子波长(12)2.1.3核半径与核子间的相互作用(13)2.1.4同位素 14

2.2 核衰变 15

2.2.1衰变类型(15)2.2.2衰变规律 18

2.3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 20

2.3.1实验事实(20)2.3.2 比结合能曲线与结合能半经验公式(21)2.3.3核的稳定性与核能 22

2.4 中子核反应 23

复核模型(28)2.4.5截面的变化规律 30

2.5 裂变反应 34

2.5.1裂变临界能(34)2.5.2裂变截面(35)2.5.3裂变产物(38)2.5.4裂变中子 39

2.5.5裂变释放的能量(42)2.5.6反应堆热功率(43)2.5.7衰变热 43

2.6 中子源简单介绍 44

2.6.1 (α,n)及(γ,n)中子源(44)2.6.2其他中子源 45

2.7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6

第三章压水堆动力装置与堆本体结构 49

2.7.1带电粒子的电离损失与射程(46)2.7.2 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7)2.7.3 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8)2.7.4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9

3.1 压水堆动力装置 55

3.1.1装置的基本组成与总体布置(55)3.1.2一回系统(57)3.1.3二回路系统 63

3.1.4核电站效率(64)3.1.5船用压水堆装置的某些特点 65

3.2 压水堆本体结构 66

冷却剂流程 72

3.3 核燃料与结构材料 74

3.3.1核燃料(74)3.3.2结构材料 77

3.4 堆芯构件 81

3.4.1燃料元件(81)3.4.2 17×17排列的燃料组件(83)3.4.3控制棒组件(87)3.4.4堆芯其他构件 87

3.5 控制棒驱动机构 89

第四章中子的扩散、慢化与反应堆临界理论 90

3.5.1概述(89)3.5.2磁力提升式驱动机构(90)3.5.3动作原理 90

4.1 链式反应与反应堆临界概念 93

4.1.1链式反应与中子循环(93)4.1.2四因子公式与临界概念 96

4.2 单速中子的扩散 97

4.2.1单速中子扩散模型(97)4.2.2中子流密度矢量与斐克定律(98)4.2.3连续性方程 103

4.2.4扩散方程及其边界条件(104)4.2.5点源扩散问题(106)4.2.6扩散长度的统计意义 108

4.3 中子的慢化 109

4.3.1物理机制(109)4.3.2弹性碰撞理论(110)4.3.3中子慢化中的碰撞次数与慢化剂 112

4.4 群扩散方法 114

4.4.1群扩散方程(114)4.4.2中子慢化扩散的二群计算与中子年龄(118)4.4.3热中子与麦克斯韦分布律 120

4.5 均匀裸堆的临界计算 123

4.5.1一群扩散方程与均匀平板裸堆(123)4.5.2有限圆柱形均匀裸堆的一群计算 126

4.5.3一群临界方程与临界尺寸(130)4.5.4其他几何形状的均匀裸堆与通量不均 132

因子4.5.5二群临界方程与徙动长度 135

4.6 有反射层的均匀堆 138

4.6.1有反射层平板堆的一群临界方程(138)4.6.2反射层节省(140)4.6.3反射层对中子通量分布的影响 142

4.7 非均匀反应堆 143

4.7.1通量分布(143)4.7.2非均匀堆的四因子参数 145

第五章 反应堆动态物理——反应性的变化与控制 145

5.1 温度效应 148

5.1.1温度效应及其意义(148)5.1.2温度系数分类及其数量级(150)5.1.3多普勒效应 151

功率系数、流量系数与空泡系数 156

5.2 中毒效应 158

5.2.1概述(158)5.2.2毒物的毒性(158)5.2.3 135Xe的物理过程及其动力学方程 159

5.2.4平衡氙中毒(160)5.2.5瞬时开堆下的氙毒(161)5.2.6碘坑与氙振荡 162

5.2.7结渣(149Sm)的毒性效应 165

5.3 反应堆燃耗 168

5.3.1物理过程(168)5.3.2燃耗的动力学方程(169)5.3.3剩余反应性与反应堆寿期的概念 170

5.3.4无限大热堆的燃耗计算(170)5.3.5有限大热堆的燃耗计算(173)5.3.6燃耗深度与反应性燃耗系数(174)5.3.7功率展平与堆内燃料管理 175

5.4 反应性控制 176

5.4.1后备反应性分配(176)5.4.2反应性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78

5.5 控制棒 179

5.6 化学控制剂与可燃毒物管 188

5.5.1控制棒设计与材料特性(179)5.5.2中心单棒的价值(181)5.5.3偏心棒价值与相干效应(185)5.5.4积分价值与微分价值(186)5.5.5最佳提棒程序问题 188

5.6.1化学控制剂——载硼运行(188)5.6.2可燃毒物管 190

第六章反应堆中子动力学 190

9.1 中子动力学基础 191

6.1.1不考虑缓发中子时的中子动力学(191)6.1.2反应堆周期(194)6.1.3缓发中子效应的初步讨论 195

6.2 点堆模型基本方程 196

6.2.1基本方程(196)6.2.2方程的导出与讨论 197

6.3 反应性为常数与小阶跃变化时的问题 201

6.3.1有外加中子源时的稳定态与临界问题(201)6.3.2反应性小阶跃变化时的中子密度响应(单组缓发中子)(204)6.3.3反应性小阶跃变化时的中子密度响应(多组缓发中子) 209

6.3.4瞬发临界 213

6.4 反应性等速率变化时的问题 214

临界时的中子密度与周期 217

第七章反应堆热工学 217

7.1 堆内释热 220

7.1.1燃料内的释热(220)7.1.2堆内宏观功率分布(222)7.1.3燃料棒与堆内的释热计算 222

7.1.4结构材料、慢化剂及压力容器内的释热(225)7.1.5停堆后的释热及其冷却 226

7.2 堆内传热 229

沸腾危机与临界热流密度(239)7.2.7冷却剂及其排热性能 243

7.3 燃料元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245

7.3.1板状元件的传热及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245)7.3.2棒状元件的传热计算及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249)7.3.3积分热导率(253)7.3.4燃料元件及冷却剂的轴向温度分布(255)7.3.5燃料元件内的最高温度及其位置 258

7.4 稳态工况下的堆内水力计算 262

7.4.1 引言(262)7.4.2基本方程(262)7.4.3单相流的压降(264)7.4.4两相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268)7.4.5两相流的压降计算 272

7.5 堆芯热工设计 278

7.5.1引言(278)7.5.2堆的热工设计参数(279)7.5.3堆内功率分布的非均匀性问题 281

7.5.4堆芯热工设计准则(287)7.5.5压水堆热工设计概要 291

第八章反应堆动力装置的功率控制与安全保护系统8.1 反应堆动力装置控制概述 293

8.1.1基本任务与原理方块图(293)8.1.2主控系统与安全保护系统概述 294

8.2 反应堆功率控制的基本概念 295

8.2.1反应堆的功率控制过程(295)8.2.2几个基本概念 296

8.3 无外控时的反应堆动力装置动态特性 299

8.3.1反应堆中的各种反馈(299)8.3.2压水堆动力装置的热动力学数学模型(300)8.3.3压水堆动力装置的自稳性(304)8.3.4压水堆动力装置的自调性(309)8.3.5实例 312

8.4 反应堆动力装置的功率自动控制系统 313

8.4.1反应堆动力装置的稳态运行方案(313)8.4.2功率自控系统的功能、设计与组成 316

8.4.3 Tw不变的功率自控系统(318)8.4.4 ps不变的功率自控系统 320

8.5 外控系统投入后反应堆动力装置的过渡过程 321

8.5.1对反应性扰动的响应(321)8.5.2对负荷扰动的响应 322

8.6 反应堆保护系统 324

8.6.1设计原则、目的与要求(324)8.6.2组成(324)8.6.3逻辑元件简介(325)8.6.4保系统(326)8.6.5快速停堆落棒的时间延迟 328

第九章反应堆核辐射测量 328

9.1 核辐射探测 329

自给能探测器 335

9.2 反应堆的核测量系统 336

9.2.1反应堆的功率测量方法(336)9.2.2中子通量的测量量程(337)9.2.3核测量系统 338

9.3 反应堆及其一回路系统的辐射源 339

9.3.4一回路等系统中的放射性,放射性气体与气溶胶 342

9.3.1反应堆的中子(339)9.3.2反应堆的γ辐射(340)9.3.3反应堆停闭后的放射性活度 342

9.4 辐射监测系统 343

9.4.1辐射安全监测(344)9.4.2工艺辐射监测 345

第十章辐射防护与屏蔽 345

10.1辐射量及其单位 347

剂量当量(350)10.1.5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351

10.2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352

10.2.1躯体效应(352)10.2.2遗传效应 355

10.3辐射防护标准与防护原则 355

10.3.1防护标准简史(355)10.3.2我国的标准(356)10.3.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359

10.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关于辐射防护标准的建议 360

10.4.1放射生物学方面的考虑(360)10.4.2基本极限(361)10.4.3各种防护标准 363

10.5γ射线的屏蔽 364

10.5.1积累因子的概念(364)10.5.2点源屏蔽的积累因子(368)10.5.3无限大均匀面源的屏蔽(371)10.5.4其他几何源的屏蔽(373)10.5.5γ射线屏蔽材料与多层屏蔽 375

10.6中子的屏蔽 376

10.6.1概述(376)10.6.2快中子分出理论(376)10.6.3点源核函数(377)10.6.4盘状裂变中子源(378)10.6.5两个简单例子 380

10.7反应堆及其装置的屏蔽 382

第十一章反应堆运行与核电站的安全性 384

10.7.1屏蔽设计概述(382)10.7.2 电站压水堆的屏蔽(383)10.7.3船用堆的屏蔽 384

11.1反应堆启动 385

11.1.1冷启动(386)11.1.2典型启动过程的通量与周期(387)11.1.3热启动 392

11.2功率运行与停堆 394

11.2.1功率运行(394)11.2.2停堆 396

11.3核电站的安全性原则 396

11.3.1纵深设防(397)11.3.2多重屏障 398

11.4典型事故 400

失流事故与冷水事故 405

11.5风险概率评价 406

11.5.1风险概念(407)11.5.2风险估算方法(409)11.5.3风险曲线 411

附 录附录Ⅰ 基本物理常数 414

附录Ⅱ 单位换算 415

附录Ⅲ贝塞尔函数 416

附录Ⅳ一些核素的热截面(对0.0253电子伏或2200米/秒的中子) 417

附录Ⅴ 一些物质的热物性 418

参考文献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