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
1.2 网络体系结构的模型 3
1.2.1 网络体系结构的作用 3
1.2.2 OSI模型简介 4
1.3 网络协议栈 7
1.3.1 OSI协议栈 7
1.3.2 TCP/IP协议栈 9
1.3.3 DNA协议栈 9
1.3.4 SNA协议栈 10
1.3.5 IPX/SPX协议栈 10
1.4 网络协议栈的实现 11
1.4.1 多协议栈的实现问题 11
1.4.2 协议执行速度问题 12
1.5 计算机网络范例 12
1.5.1 广域网 12
1.5.2 局域网与城域网 19
1.5.3 接入网 27
第二章 TCP/IP网络基础 30
2.1 TCP/IP网络的结构 30
2.1.1 逻辑结构 30
2.1.2 协议结构 31
2.1.3 物理结构 33
2.2 IP协议 33
2.2.1 IP协议功能 33
2.2.2 IP分组格式 34
2.2.3 IP地址 36
2.2.4 IP分组的转发操作 37
2.2.5 路径最大传输单位 38
2.3 ICMP协议 38
2.4 局域网的接入与地址解析 40
2.4.1 IP分组的封装 40
2.4.2 地址解析 41
2.5 PPP与广域网的接入 43
2.5.1 PPP协议结构 43
2.5.2 PPP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44
2.5.3 铁路控制协议(LCP) 45
2.5.4 IPCP原理 48
2.5.5 PPP与VPN 48
2.6 传输层 49
2.6.1 TCP协议 49
2.6.2 UDP协议 53
2.6.3 应用程序接口 53
2.7 TCP/IP主机的配置协议 55
2.8 TCP/IP的历史 56
第三章 路由技术 58
3.1 路由、路由协议及路由表 58
3.1.1 路由表 59
3.1.2 子网和超级网的路公 61
3.1.3 路由协议的分类 62
3.2 向量距离(V-D)算法及协议 64
3.2.1 V-D基本算法 64
3.2.2 路由环与慢收敛问题 65
3.2.3 RIP一1和RIP一2 67
3.2.4 BGP一4 69
8.3 链路状态(L-S)算法及协议 72
3.3.1 L-S基本算法 72
3.3.2 最短通路算法 72
3.3.3 L-S信息的泛播 74
3.3.4 OSPF协议 74
3.4 组播路由 76
3.4.1 IGMP工作原理 77
3.4.2 源树(SBT)路由 79
3.4.3 核心树路由 81
3.5 移动路由 83
3.5.1 代理发现 84
3.5.2 注册 85
3.5.3 MH分组转发 87
3.5.4 MH地址解析 88
3.5.5 移动路由器 89
3.5.6 移动计算机的组播 90
第四章 网络交换技术 92
4.1 网络互连与网络交换 92
4.1.1 什么是网络互连 92
4.1.2 什么是网络交换 93
4.2 局域网交换技术 93
4.2.1 从网桥到局域网交换 93
4.2.2 虚拟局域网 95
4.2.3 局域网交换与路由 97
4.3 广域网交换与路由 98
4.3.1 基于路由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99
4.3.2 基于标签交换的解决方案 102
4.3.3 MPOA与MPLS的对比 105
4.3.4 流量工程技术 106
4.4 三层交换技术 107
4.4.1 为什么要三层交换 107
4.4.2 三层交换基本原理 108
4.5 高层交换技术 109
4.6 虚拟交换机技术 110
第五章 多媒体网络技术 113
5.1 多媒体应用及其特性 113
5.1.1 什么是多媒体 113
5.1.2 媒体编码与压缩 113
5.1.3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特征 116
5.2 分布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 119
5.2.1 T.123与H.323 120
5.2.2 Inter-Serv与Diff-Serv 121
5.2.3 ST一2 123
5.3 服务质量控制(QoS) 123
5.3.1 QoS的实现结构 123
5.3.2 QoS指标 125
5.3.3 交通整形 128
5.3.4 交通调度 129
5.3.5 资源预约与准入控制 132
5.4 定时 134
5.5 同步 135
5.5.1 媒体流间同步 135
5.5.2 媒体目标之间同步 137
5.5.3 同步与低层网络服务质量的控制关系 138
5.6 多媒体传输协议(RTP) 139
5.6.1 RTP结构 140
5.6.2 RTP/RTCP报文 141
第六章 TPv6原理 145
6.1 IPv6的产生背景 145
6.1.1 IPv4的地址长度 145
6.1.2 IPv4地址结构 145
6.1.3 IPv4分组头的结构 146
6.1.4 IPv4网络的配置 146
6.1.5 IPv4的安全机制 146
6.1.6 IPv4服务质量控制 147
6.2 IPv6协议 147
6.2.1 IPv6分组格式 147
6.2.2 IPv6分组的扩展头 149
6.2.3 ICMPv6的功能 152
6.2.4 IPv6协议栈 153
6.3 IPv6的寻址和路由 153
6.3.1 地址的表示 153
6.3.2 地址的类别 154
6.3.3 IPv6路由 156
6.4 IPv6网络的配置 158
6.4.1 邻居发现 158
6.4.2 重定向 159
6.4.3 地址自动配置 159
6.4.4 动态地址配置 160
6.4.5 IPv6到通信网的映射 162
6.5 IPv6的安全机制 163
6.5.1 认证扩展头AH 163
6.5.2 数据加密与扩展头ESP 164
6.5.3 安全参数的分配 164
6.6 IPv6的服务质量控制 165
6.6.1 流 165
6.6.2 等级 166
6.7 IPv4到IPv6的过渡 167
6.7.1 双协议栈 167
6.7.2 IPv4隧道 168
6.7.3 6bone概况 170
第七章 网络安全技术 171
7.1 引论 171
7.1.1 网络攻击方法 171
7.1.2 提高网络安全的措施 173
7.1.3 网络安全的特性 175
7.2 密码学基础 176
7.2.1 常规密码系统 176
7.2.2 对称密钥密码系统 178
7.2.3 非对称密钥密码系统 181
7.3 数字签名技术 182
7.3.1 数字签名概念 182
7.3.2 散列函数MD5 183
7.4 密钥管理技术 185
7.4.1 密钥管理的基本概念 185
7.4.2 公钥基础设施(PKI) 188
7.4.3 安全域名服务系统 190
7.4.4 密钥交换协议 190
7.5 身份认证技术 193
7.5.1 用户身份信息 193
7.5.2 身份认认协议 195
7.6 TCP/IP网络的安全 200
7.6.1 TCP/IP的安全协议 200
7.6.2 IPsec原理 201
7.6.3 TCP/IP网络的安全设施 205
第八章 网络应用技术 209
8.1 网络应用概况 209
8.1.1 网络应用分类 209
8.1.2 网络计算模式 210
8.1.3 网络应用程序接口 211
8.2 域名系统协议 212
8.2.1 域名系统的结构 212
8.2.2 资源记录 213
8.2.3 DNS协议 214
8.2.4 DNS的重定向方法 215
8.2.5 安全域名服务系统 215
8.3 电子邮件系统 215
8.3.1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 215
8.3.2 邮件格式 217
8.3.3 SMTP工作原理 221
8.3.4 POP与IMAP 223
8.4 网络管理系统 224
8.4.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224
8.4.2 SNMP协议 225
8.4.3 ASN.1与BER 226
8.4.4 SMI与MIB 229
8.4.5 SNMP扩充:Agent X协议 232
8.5 信息服务技术 233
8.5.1 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 233
8.5.2 HTTP协议原理 235
8.5.3 HTTP缓存策略 240
8.5.4 万维网(WWW)技术 241
参考文献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