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德育心理学的性质 1
什么是道德和品德 1
社会道德及其实质 2
个体的品德心理 4
德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6
德育心理学的对象 6
德育心理学的内容 7
德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9
古代关于品德产生和发展的观点 11
德育心理研究的历史发展 11
现代西方对品德发展的研究 14
本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 20
德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学习德育 23
心理学的意义 23
德育心理学的任务 24
学习德育心理学的意义 26
第二章 品德心理发展研究的主要派别 29
西方国家关于品德心理发展研究的主要派别 29
社会学习理论 31
认知理论 34
新精神分析理论 40
苏联关于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研究 47
苏联品德心理研究简况 48
苏联关于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研究的阶段理论 49
我国关于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研究 57
我国关于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研究简况 57
关于我国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研究 59
第三章 品德的心理结构 63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 63
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63
我国古代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观点 65
现代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理论 67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 71
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71
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 72
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 73
品德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73
德育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 74
个性的结构 75
品德与个性的倾向性 79
什么是道德观念 84
道德观念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84
第四章 道德观念的形成 84
道德观念的不同发展水平对行为的影响 86
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 88
道德观念的发生 88
道德观念的抽象与概括 89
理解在道德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93
道德观念的内化 95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98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99
道德评价能力及其在品德发展中的意义 99
自我道德评价能力在品德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103
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 104
第五章 道德的情感体验 108
道德情感体验的概念 108
什么是道德的情感体验 108
道德情感与个体品德的发展 109
道德情感体验的实质 111
道德情感的形成 112
道德情感的种类 113
直觉的情感体验 115
道德情感体验的形式 115
想象的情感体验 116
伦理的情感体验 117
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与培养 119
道德情感体验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年龄特征 119
道德情感培养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124
第六章 道德行为的发展 127
道德行为过程的分析 127
道德行为的过程 128
道德行为的调节机制 130
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在道德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135
影响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 135
道德动机的调整与道德行为的执行 137
道德行为等级的划分 139
国外对道德行为等级的划分 139
对索里与佩克等人划分道德行为等级观点的评价 141
抗诱惑力与道德意志的培养 143
抗拒诱惑的实验 144
道德意志的培养 146
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 147
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在个体品德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148
培养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149
道德理想的概念 154
第七章 道德理想的形成 154
什么是道德理想 155
道德理想与个人的人生观和社会理想 156
道德理想在个体品德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57
道德理想的结构及其形成 158
道德理想的心理结构 159
形成道德理想的心理过程 160
儿童道德理想的发展与培养 165
学龄初期儿童道德理想的发展与培养 165
青少年道德理想的发展与培养 166
道德理想与未来职业的选择 172
第八章 集体与品德心理 175
集体的概念 176
集体及其基本特征 176
集体在个体品德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80
集体影响个体品德心理发展的形式 182
集体的形成过程 186
国外对集体形成过程的某些探索 186
对集体形成过程的分析 187
影响集体成员间关系的因素 187
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189
儿童相互关系发展的特点 190
在学校集体中受欢迎与不受欢迎学生的特征 192
集体影响个人的重要机制——舆论 196
什么是集体的舆论 196
舆论的形成与改变 198
舆论对个人道德行为的影响 201
研究集体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202
社会关系测量法的设计与实施 203
对测验所得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03
品德发展中心理障碍的概念 210
什么是品德发展中的心理障碍 210
第九章 品德发展中心理障碍的克服 210
品德发展中心理障碍的结构与特征 213
影响品德发展中心理障碍形成与改变的因素 215
造成心理障碍的客观原因 215
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观心理因素 218
克服障碍 改变态度 223
克服障碍改变态度的过程 223
认知系统的改变 225
传播新知识与心理障碍的克服 228
活动与心理障碍的克服 231
个人和团体关系的改变与心理障碍的克服 232
第十章 品德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 234
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的年龄分布和表现 235
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的年龄分布 235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日常表现 236
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的原因 237
资产阶级人类犯罪学说述评 23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犯罪的基本观点 239
品德不良的心理因素 241
受反动道德观或错误道德逻辑的支配 241
对道德准则不理解或未转化为道德信念 243
道德意志薄弱不能战胜强烈的直接需要 244
与所在集体关系不正常 245
不良行为习惯的恶果 246
精神空虚,缺乏理想 247
造成品德不良的社会因素 248
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的影响 248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250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254
第十一章 品德不良的矫正 257
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转化过程 257
醒悟阶段 258
转变阶段 260
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263
自新阶段 263
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264
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的恢复和培养 265
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266
增强抗诱惑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268
正确把握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269
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271
第十二章 品德心理研究的方法 276
品德心理研究方法的分类 276
实验研究法 279
测验研究法 282
经验研究法 296
品德心理研究的原则、设计与要求 300
品德心理研究的原则 300
品德心理研究的设计 303
品德心理研究的基本要求 309
品德心理研究论文的编写 310
绪论或问题的提出 311
研究的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14
结论或小结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