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工程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京平,卢剑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538364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8章,主要介绍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的产生、发展、理论与内容体系;生态恢复工程与技术原理等内容。

第一章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原理 1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1

一、恢复生态学的产生 1

二、生态恢复和恢复生态学的内涵 2

三、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4

第二节 生态恢复工程理论 5

一、限制因子原理 5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6

三、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8

四、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9

五、生物多样性原理 10

六、缀块-廊道-基底理论 11

第三节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12

一、生态恢复工程中的规划技术(3s技术) 12

二、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15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17

第一节 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技术 17

一、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 17

二、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 19

第二节 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工程与技术 26

一、南方红壤酸土的土壤流失状况 28

二、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工程措施 29

三、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 31

四、南方红壤酸土生态系统恢复范例 35

第三节 盐碱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38

一、我国土地盐碱化的状况 38

二、盐碱土地生态恢复的工程措施 39

三、盐碱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 43

四、盐碱地营造杞柳技术及其效益分析范例 46

参考文献 49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51

一、对水体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 51

第三章 水域系统的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51

二、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 54

一、污染水体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 57

二、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 60

三、养殖海水体的生物修复及生态技术 64

第三节 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 66

一、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 67

二、太湖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方法 68

参考文献 73

第四章 森林植被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技术 75

第一节 森林的生态作用与植被破坏的环境效应 75

一、森林的生态作用 75

二、植被破坏的环境恶化 81

第二节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技术 85

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85

二、生态公益林认定标准 86

三、森林分类区划界定 88

四、生态公益林营造 89

五、生态公益林管护 97

六、生态公益林抚育 99

七、低效公益林改造 102

八、生态公益林更新 104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重建技术 106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107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 108

三、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 118

一、草地退化和生态恢复 123

第四节 退化草场的生态恢复技术 123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 124

三、恢复治理对策 125

参考文献 130

第五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132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影响与生态恢复 132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 132

二、我国水土流失概况 133

三、我国水土流失原因浅析 137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及生物恢复技术 141

一、生物恢复措施的原则 141

二、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具体生物恢复措施 143

第三节 水土保持的工程恢复技术 150

一、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 150

二、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持的工程措施 152

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技术 183

一、采用治水保土的种植业生态工程 183

二、林业生态工程 190

三、养殖业生态工程 193

四、不同类型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措施 197

参考文献 204

第六章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 207

第一节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07

一、小流域的概念 207

二、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分类 208

三、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210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学原理 211

一、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为依据 212

二、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217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标志 219

四、水利部提出的小流域治理的“高、深、细”参考标准 223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规划设计 225

一、小流域治理规划的特点 225

二、小流域治理的规划目标 226

三、规划原则 229

四、小流域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230

五、小流域综合规划的内容 231

六、小流域规划的特点 231

七、小流域综合规划的注意事项 233

八、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法 233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典型模式 248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概述 248

二、我国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 251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通用模式 253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模式 256

第五节 不同区域小流域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278

一、东南地区(以浙江省为例) 278

二、西南地区(以云南省杞麓湖小流域治理为例) 283

三、西北地区(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小流域治理为例) 286

四、东北地区(以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治理为例) 291

参考文献 294

第七章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298

第一节 生态脆弱带 298

一、概念 298

二、特征 299

三、生态脆弱带的类型 300

第二节 生态脆弱带生态恢复重建 303

一、基质性脆弱带的生态恢复技术 303

二、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带的恢复与重建 307

三、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 309

参考文献 314

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与保护中的作用 315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315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 315

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316

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319

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历程及现状 319

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 321

二、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 321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323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323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324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325

四、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325

五、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327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328

参考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