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沉沦与裂变 1
一、破块启蒙前的沉沉夜幕 1
二、“天地遂崩裂” 13
第二章 家世与生平 17
一、风雨飘摇中的习文蹈武之家 17
二、坎坷的人生之旅 28
(一)从“狂生”到“入仕” 28
(二)从经世到出世 51
(三)哲魂其萎乎 67
第三章 学术观与治学精神 82
一、“源分流一”、“三教归易”的学术观 82
二、“函雅故,通古今”的治学原则 89
三、“尊疑”、“求实”的治学精神 96
四、会通虚实、博约、古今、中外的治学方法论 101
(一)虚实相济,以实征虚 101
(二)由博返约,以约通博 102
(三)古今相通,以古决今 103
(四)中外会通,以泰西为郯子 103
一、“质测即藏通几”,“通几护质测之穷” 105
第四章 质测之学与通几之论 105
二、质测之学 110
(一)天文学与舆地学 111
(二)医学与药学 115
(三)历算学 119
(四)物理与化学 124
三、通几之论 127
(一)“易者,征天地之几也” 128
(二)“气”论 133
(三)认知论 139
(四)方法论 147
第五章 史学与西学 175
一、“经以穷理,史以征事” 175
(一)“尚论古今,贵有古今之识” 176
(二)“经以穷理,史以征事” 178
二、“太西儒来……资为郯子,不亦可乎” 182
(一)“相从好问天” 182
(二)“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 188
第六章 禅学与道学 194
一、“体无内外,道无彼此” 194
(一)“参自己本分禅”的禅道论 196
(二)“但作话会,徒辱家风”的传释论 199
(三)“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的修道观 205
(四)以禅归易的易禅说 211
二、“寓言之以化执” 227
(一)以儒解庄的“托孤”说 227
(二)以避世全天年的“救世”说 234
(三)以《庄》归《易》的“化迹”论 237
第七章 考据学与语言学 243
(一)论文字之重要性 245
一、考字须淹贯经史而不限于字书 245
(二)对《说文》之辨正 247
二、酌今考古以通古音 249
三、“以音通古义之原” 259
第八章 文学与艺术 269
一、“道寓于艺”的文艺观 269
(一)道艺并重,艺中求道 269
(二)“文章即性道” 273
(三)“悼挽钟谭,追复骚雅” 280
(四)“诗也者,志也,持也” 294
二、“一切法无我”的艺术创作论 299
(一)“面前具足,各冥应其性而已矣” 300
(二)“顿在渐中”、“一切法无我” 309
第九章 社会影响与历史地位 319
一、方以智学术的社会影响 319
(一)对清代学风的影响 324
(二)对邻国的影响 328
(三)对我国近现代学术的影响 329
二、方以智学术的历史评价 331
(一)方以智思想体系的特点 331
(二)方以智学术的历史地位 336
(三)方以智学术的历史局限 339
索引 344
人名索引 344
文献索引 360
重要词语索引 371
附录 399
方以智年表 399
主要参考文献 428
后记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