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
的科学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目 录 1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 2
集体所有制企业管理的特点 (45 3
跨国公司的发展 (30 9
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9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 11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6
第四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9
资本主义部分 27
第二章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社会经济制度 27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 27
人类社会的产生 27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29
原始公社的解体 32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34
奴隶制度的产生 34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36
奴隶社会的瓦解和灭亡 38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41
封建社会的产生 41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42
封建社会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45
第三章商品和货币 52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52
第一节 商品 52
商品的二因素 53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56
商品的价值量 5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1
第二节货币 62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 62
货币的职能 67
第三节价值规律 73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73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74
第四节商品拜物教 77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82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82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82
国际间经济往来的客观必然性 (5 85
劳动力成为商品 85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8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88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89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92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95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96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96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99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101
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 106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109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09
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的国民差异 112
第五章资本积累 118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18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118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119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22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 125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25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128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 130
困化 13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 132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32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33
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37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41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141
第六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41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145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48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151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51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5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53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61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64
第七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68
第一节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168
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168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70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原理 173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交换关系 174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74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78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79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79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82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86
第四节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188
第八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92
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 192
利润率 192
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 192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94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率 196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97
部门内部的竞争和社会价值的形成 199
格 199
第二节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 199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203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06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 210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原因 212
第三节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 212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213
利润率下降趋势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加剧 215
第九章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217
第一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217
商业资本 217
商业利润 221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224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226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227
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本质 227
借贷利息 228
商业信用 230
第三节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形式 230
银行信用 231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34
股份公司的发展 236
第十章资本主义地租 240
第一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 240
质 240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40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241
第二节级差地租 244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和级差地租的形成 244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247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250
第三节绝对地租 254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和绝对地租 254
垄断地租和土地价格 257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国有化 259
第四节战后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 260
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生产集中 260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261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66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26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66
经济危机的根源 267
第二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70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270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的阶段 271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72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的特点 274
第三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275
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79
第四节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279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280
第十二章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新发展 285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286
生产集中和垄断 286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291
资本输出 293
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295
帝国主义列强从领土上瓜分世界 297
混合联合公司成了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300
第二节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新发展 30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301
金融资本统治的加强 306
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307
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一体化”和西欧“共同市场” 310
第十三章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314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寄生性或腐朽性 314
第二节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 32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 329
个历史过程 329
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共处和斗争 329
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足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32
第十四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37
社会主义部分 337
第一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及其特征 337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337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征 343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45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345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346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49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 353
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5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55
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58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365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365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 365
生产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和劳动性质的根本变化 366
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 367
第二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及实现目的的手段 368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及其内涵 368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370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74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379
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379
提高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381
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们的经济关系仍然是物质利益关系 382
第四节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 382
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383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385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88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 388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388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394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396
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3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402
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 402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统一 405
作用 408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408
第三节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 408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410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412
社会主义竞争的必然性及其特点 416
第四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416
社会主义经济中竞争的作用 417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及其对国民经济 420
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420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产生的客观依据及其基本内容 420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 420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423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 425
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确定宏观决策的客观依据 425
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体制 427
我国农村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 430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和综 434
合平衡 434
宏观调节的手段 434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436
的 440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440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经营目 440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管理 440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 443
增强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445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 448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448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种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449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455
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及其依据 455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457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460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资金运动 463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463
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 463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实质和内容 466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经济核算 469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470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及其构成 470
固定资金的周转 472
流动资金的周转 473
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 475
农业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 477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盈利 478
社会主义企业的产品成本 478
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 481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485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485
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485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488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49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492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49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496
价格形成的客观依据 497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497
社会主义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 499
第四节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 503
社会主义信贷 503
社会主义银行 506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 509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的主要因 512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512
素 512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512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513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516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516
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 519
积累积金和消费基金 521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523
社会主义农村积累 528
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 530
作用 530
第三节社会主义财政在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中的 530
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 532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 534
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和 539
消费 539
第一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539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539
按劳分配的性质 542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 544
反对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46
第二节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 54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形式 549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552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555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消费 555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的变化 557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558
社会主义农村消费的特点 560
件 562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及其特征 562
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及实现条 562
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再生产 562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568
第二节社会主义农业再生产的特点 570
农业再生产的一般特点 570
社会主义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573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575
第三节影响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主要 576
比例关系和社会主义的积累规律 576
影响社会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主要比例关系 576
社会主义的积累规律 581
然性 585
第二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585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 585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 586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 587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及其形式 587
引进先进技术 590
利用外资 592
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594
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特点 597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 597
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区的经济性质 598
经济特区的作用 599
第二十五章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601
第一节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601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601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604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 606
性和条件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