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
绪 论 2
一 2
人类对于生老病死奥秘的探索 2
二 6
从神农尝百草到药物的分子设计 6
三 9
推动现代医学进步的科学——生物医学工程 9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5
一 15
医学分子生物学 15
第2章 15
真核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调控1. 17
基因的“非忠实”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后修饰和扩增2. 21
蛋白质磷酸化的基因调控作用3. 25
调节转录因子的反式活化作用4. 27
二 29
信息传递 29
第1信使1. 30
受体2. 31
第2信使3. 32
信息传递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4. 34
人类基因组研究 35
三 35
项目的组织和任务1. 36
研究技术的突破2. 37
研究进展3. 38
四 41
人类基因治疗 41
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1. 41
人类基因治疗的现状2. 43
人类基因治疗的发展趋势3. 46
一 50
人类生殖与优生 50
第3章 50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遗传学 50
人类的生育1. 51
优生2. 54
二 59
肿瘤细胞生物学 59
癌症的概念及病因的早期探索1. 60
肿瘤病因的复杂性与分子细胞学基础2. 61
癌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3. 64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4. 66
关于抑癌基因5. 68
三 71
医学细胞遗传学 71
染色体的基本概念及人类染色体组成1. 73
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2. 75
染色体分析技术的新进展3. 81
第4章 86
神经科学 86
一 86
神经网络 86
意识1. 88
意识、记忆、衰老和精神异常 88
二 88
记忆2. 90
衰老3. 93
精神异常4. 95
三 97
智能的发展和保持 97
第5章 104
内分泌学 104
一 104
内分泌概念的更新 104
对内分泌细胞概念的更新1. 104
激素在体内分泌方式概念的更新2. 106
对内分泌系统的新认识3. 107
激素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化学信息物质4. 109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5. 109
二 109
内分泌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109
脑肠肽的发现与研究1. 109
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对人衰老的影响2. 110
神经肽和大脑功能3. 111
三 112
内分泌作用机制的分子基础 112
肽类激素信息跨膜传递的分子基础1. 113
类固醇激素作用的分子基础2. 114
内分泌激素抵抗症的分子基础3. 116
四 117
内分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117
激素分析方法的新进展1. 117
内分泌疾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2. 121
第6章 126
免疫学 126
一 126
免疫学概述 126
免疫学的发展历史1. 127
免疫学的新概念2. 128
二 129
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129
免疫器官1. 129
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细胞2. 130
三 133
免疫系统的功能 133
四 13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4
液免疫的主要物质基础1. 134
细胞免疫的介质2. 136
五 138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138
免疫预防1. 138
临床免疫2. 140
六 142
免疫生物工程 142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1. 142
单克隆抗体和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抗体2. 142
基因工程抗体3. 145
一 148
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的免疫学功能 148
第7章 148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148
二 153
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受体的免疫学功能 153
三 155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有的淋巴因子与表面抗原 155
四 156
淋巴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56
五 158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基因调控 158
一 164
以受体为靶点的药物设计 164
药物化学的发展 164
第8章 164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1. 165
组胺2受体(H2受体)拮抗剂2. 167
阿片受体拮抗剂3. 171
作用于多巴胺受体药物4. 17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5. 173
二 175
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75
概述1. 175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2. 177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 17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肾素抑制剂4. 180
HIV蛋白酶抑制剂 5. 184
三 186
以核酸为靶点研制新药 186
四 187
以内源性活性物质为先导物研制开发新药 187
五 190
药物研究的展望 190
一 194
植物药 194
植物药与微生物药 194
第9章 194
植物药的发展历史1. 195
植物药的研究现状2. 197
植物药的发展前景3. 206
二 208
微生物药物 208
微生物药物的发展历史1. 209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现状2. 211
微生物药物新品种开发的进展3. 215
微生物药物的发展前景4. 217
分子药理学概述 220
一 220
分子药理学的进展 220
第10章 220
受体药理学1. 221
第2信使学说2. 222
二 226
分子药理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226
生物膜组成和功能的研究1. 226
多肽激素及其受体功能的研究2. 227
分子药理学研究的新技术3. 227
免疫药理学4. 228
细胞筛选系统5. 229
单克隆抗体技术6. 231
遗传工程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7. 232
药物代谢及其动力学的研究8. 233
第11章 238
重大疾病治疗药物 238
一 238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 238
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断剂1. 239
钙离子拮抗剂2. 23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3. 240
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4. 240
化疗与造血组织移植1. 242
恶性肿瘤治疗的进展 242
二 242
诱导分化治疗2. 243
基因治疗3. 243
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4. 244
三 245
糖尿病治疗的进展 245
四 247
延缓衰老及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药物 247
延缓衰老的治疗药物1. 247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药物2. 250
重大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252
五 252
遗传及基因工程1. 253
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改善2. 253
治疗药物的发展趋势3. 253
人工脏器及器官移植4. 253
第12章 257
生物医学工程 257
一 257
生物医学工程概述 257
医用材料与器件的研究2. 259
基础性研究1. 259
二 259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现状 259
新型医学仪器、设备的研究3. 260
三 260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 260
传感器的研制1. 260
医学影像系统的研制2. 261
心脏血管辅助装置的研制3. 261
新型肿瘤检测、治疗装置4. 262
医学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5. 262
无创伤或少创伤诊疗技术6. 262
人工环境、微小气候的研究9. 263
生物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制10. 263
康复医疗设备装置7. 263
意外事故的防护装置8. 263
第13章 267
生物医学信息与控制 267
一 267
生物信息的检测、处理与控制 267
生物信息的检测与处理1. 267
生物控制2. 267
信号的时间频率联合表示3. 274
多道生理信号的同步观察与处理2. 274
强噪声背景下微弱生理信号的动态提取1. 274
生物医学信息与控制的发展前景 274
二 274
非线性动力学的引入4. 275
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5. 276
第14章 280
生物医学测量 280
一 280
生物医学测量的特点和范围 280
生物医学测量的特点1. 280
生物医学测量的范围和分类2. 282
生物电测量1. 283
生物医学测量的研究现状 283
二 283
生物磁测量2. 284
非电磁生理参数测量3. 286
生物化学量测量4. 287
生物医学遥测5. 289
三 291
生物医学测量的发展趋势 291
发展趋势1. 291
前沿及重点课题2. 292
研究医学图像的重要意义1. 296
医学图像概述 296
医学图像 296
第15章 296
一 296
医学图像的研究内容2. 297
二 298
医学图像的研究现状 298
医学成像系统1. 298
医学图像处理2. 303
三 305
医学图像的发展趋势 305
一 308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概述 308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308
第16章 308
二 309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功能及分类 309
物理型生物医学传感器1. 310
化学型生物医学传感器2. 310
生物型生物医学传感器3. 311
三 311
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1
研究现状1. 311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特点2. 313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3. 314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前沿课题4. 315
我国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5. 317
第17章 323
核医学 323
一 323
核医学概述 323
基础核医学1. 323
临床核医学2. 324
SPECT1. 329
核医学的前沿课题 329
二 329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2. 332
单克隆抗体显像3. 334
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4. 336
三 337
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技术的比较 337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1. 338
SPECT及PET显像的优点2. 338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缺点3. 339
生物医学材料概述 344
一 344
生物医学材料 344
第18章 344
二 345
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345
合成高分子材料1. 346
天然高分子材料2. 354
金属与合金材料3. 355
无机材料4. 356
杂化材料5. 358
复合材料6. 359
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趋势 362
三 362
第19章 366
人工器官 366
一 366
人工器官置换 366
二 367
人工器官的发展和分类 367
人工器官的发展历史1. 367
人工器官的分类2. 368
三 370
临床常用的人工器官 370
人工心脏瓣膜1. 370
人工血管2. 371
人工心肺机3. 372
人工血液4. 373
人工肾5. 374
人工肝6. 375
人工胰7. 376
人工关节8. 378
人工心脏及辅助循环9. 379
人工耳蜗10. 380
人工皮11. 380
生物材料12. 381
一 384
心脏起搏器概述 384
第20章 384
心脏起搏技术 384
二 385
心脏起搏器模式和功能的发展趋势 385
五位标识码1. 385
心室同步型起搏器2. 386
程控功能3. 388
频率自适应4. 388
心脏起搏器电极和能源的发展趋势 389
心脏起搏器的电极1. 389
三 389
心脏起搏器的能源2. 390
四 390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的现状 390
抗心动过速1. 390
埋植式自动心脏起搏转复除颤器2. 391
第21章 394
血液流变学 394
一 394
血液流变学概述 394
宏观血液流变学1. 396
细胞血液流变学2. 396
血液流变学的分支学科 396
二 396
分子血液流变学3. 397
临床血液流变学4. 397
血液流变检测技术5. 397
三 401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01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现状1. 401
血液流变学的发展趋势2. 403
结束语 404
推荐读物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