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第一章 区域特征 3
第一节 自然地理 3
第二节 自然资源优势和潜力分析 4
第三节 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8
第四节 区域发展简史 9
第二章 经济发展成就 1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 13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8
第三节 农业 19
第四节 工业 24
第五节 第三产业 30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工程 32
第一节 教育 39
第三章 社会发展成就 39
第二节 科技 44
第三节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47
第四节 文化、体育事业 49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 52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 56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7
第二节 以国有企业重点的企业改革 59
第三节 所有制改革 62
第四节 社会保障体制和住房改革 63
第五节 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流通管理体制改革 67
第六节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71
第七节 地方立法 74
第一节 概述 77
第五章 对外开放 77
第二节 对外贸易 79
第三节 利用外资 83
第四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涉外旅游 86
第五节 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服务机构 88
第六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 92
第一节 生态建设的现状、重点和措施 92
第二节 环境整治的现状、重点和措施 96
第七章 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 10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01
第二节 省内经济联合与协作 103
第三节 省际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 104
第八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107
第一节 本世纪未的经济发展思路 107
第二节 远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 108
下篇 117
第九章 济南市 119
第一节 概况 119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成就 120
第三节 社会发展成就 123
第四节 改革开放成就 125
第五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127
第十章 青岛市 129
第一节 概况 129
第二节 50年的发展与成就 131
第三节 迈向21世纪的青岛 137
第十一章 淄博市 139
第一节 概况 139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40
第三节 广阔的发展前景 148
第十二章 枣庄市 149
第一节 概况 149
第二节 翻天覆地的50年 150
第三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 154
第十三章 东营市 156
第一节 概况 156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57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 162
第十四章 烟台市 166
第一节 市域概况及优势 166
第二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 167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172
第一节 概况 176
第十五章 潍坊市 176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 178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183
第十六章 济宁市 185
第一节 基本概况 185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88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 191
第十七章 泰安市 194
第一节 物华天宝之地 194
第二节 50年巨变 195
第三节 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
第十八章 咸海市 203
第一节 概况 203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 205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展望 209
第一节 区域概况与特征 211
第十九章 日照市 211
第二节 经济建设成就 213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217
第二十章 莱芜市 220
第一节 概况 220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回顾 221
第二十一章 临沂市 229
第一节 区位优越,资源丰富 229
第二节 经济发展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230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235
第二十二章 德州市 238
第一节 概况 238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239
第三节 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展望 245
第二十三章 聊城市 248
第一节 概况 248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249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254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展望 255
第二十四章 滨州地区 257
第一节 概况 257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259
第三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 264
第二十五章 菏泽地区 266
第一节 区域特征 266
第二节 建设成就 267
第三节 战略构想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