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清明,贾从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010011567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简介

目 录 1

绪论 1

第一节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 1

与世界相互关系的学说 1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5

第二节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 9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9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11

三、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形而上学 17

四、哲学的党性原则 21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2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2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2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7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29

第一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2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 33

第一节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3

一、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 33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3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39

第二节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1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1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43

第三节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48

一、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48

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50

一、自然实体和自然关系的物质性 55

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性 55

第二章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55

二、纯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物质性 58

第二节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2

一、社会实体的物质性 62

二、社会关系的物质性 65

三、社会过程的物质性 68

第三节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差别性和统一性 70

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差别性 70

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统一性 73

第三章意识与物质的统一性 76

第一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6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6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79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1

第二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存在的反映 81

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82

第三节意识和物质的辩证统一 86

一、意识的一般特征 87

二、意识统一于物质 90

本编简短结论 92

第二编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94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95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95

一、物质世界的共同性和差别性 95

二、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97

三、物质世界联系的系统性 99

四、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102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05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105

二、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08

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0

四、坚持永恒发展的原则 112

第三节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15

一、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16

二、规律的类型 118

第五章物质世界发展的主要规律 122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 122

一、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2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4

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39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 146

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146

二、量变和质变 151

三、坚持质量互变分析法 162

一、辩证的否定 168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168

二、否定之否定 172

三、坚持否定之否定分折法 182

第六章物质世界发展的其它规律 187

第一节个别和一般 187

一、个别和一般的含义 187

二、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188

三、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的规律………………………………(190 )四、坚持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 192

第二节本质和现象 194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194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95

三、本质一定要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196

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方法 197

第三节内容和形式 199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99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00

三、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 202

四、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 203

第四节部分和整体 204

一、部分和整体及其辩证关系 204

二、部分一定要适合整体的规律 206

三、坚持全局与局部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207

第五节原因和结果 209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209

二、事物发展的因果律 211

三、坚持因果分析法 212

第六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213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21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214

三、必然性一定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的规律 215

四、透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的科学方法 216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18

第七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218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20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转化的规律 221

四、促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科学方法 222

第八节相对和绝对 223

一、相对和绝对的含义 223

二、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 224

三、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的规律 227

四、坚持相对和绝对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228

本编简短结论 230

第三编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31

第七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矛盾运动的规律 232

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32

一、社会存在 232

二、社会意识 237

第二节社会意识依赖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规律 244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45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246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48

第三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50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社会存在和 250

社会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250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25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253

第八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256

第一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56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5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2

第二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266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6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70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本质内容 275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275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77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 284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28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 288

第九章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 294

第一节阶级的起源、演变和实质 294

一、阶级的产生 294

二、阶级的演变 295

三、阶级的实质 296

第二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97

一、阶级斗争及其作用 297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99

三、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301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04

第三节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304

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305

三、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308

第四节阶级分析的方法 310

一、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阶级社会中的 310

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310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311

第十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规律 314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31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14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条件 317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320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22

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个人 322

二、历史人物的历史性特征和阶级局限性 324

三、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327

第三节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30

一、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330

二、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 332

三、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333

第十一章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规律 337

第一节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37

一、人 337

二、人性和人的本质 340

三、人的价值 341

四、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关系 344

第二节人的尊严和人道主义 345

一、人的尊严 345

二、人道主义 347

一、社会是适应人的需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 349

第三节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 349

二、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 351

三、人与社会的矛盾运动 352

本编简短结论 354

第四编认识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 357

第十二章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358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结构 358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358

二、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362

三、认识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366

第二节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370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370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73

第一节由实践到认识 376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76

第十三章认识发展的规律 376

二、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 379

三、主体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过程中的作用 381

第二节由认识到实践 383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383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385

三、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过程 385

四、主体在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过程中的作用 387

第三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88

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389

二、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390

三、认识的过程是主观不断符合客观的过程 392

第十四章真理及其发展的规律 394

第一节真理及其客观性 394

一、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394

二、真理的层次性和过程性 398

三、真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对立 400

第二节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402

一、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402

二、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辩证发展过程 404

三、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07

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08

一、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408

二、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410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11

第四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412

一、价值的本质 413

二、真理和价值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物的尺度和 413

人的尺度的自觉意识 413

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15

一、人与世界的交互作用 418

第十五章人类在改造世界中从必然走向自由 418

第一节人与世界 418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20

三、提高人的素质是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422

重要条件 422

第二节自由与必然 424

一、人类对必然与自由认识的发展 424

二、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426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28

第三节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30

一、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一致性 430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431

本编简短结论 434

结束语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437

后记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