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 1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涵义 1
目录 1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
一、旅游资源的多涵性 4
二、旅游资源的整体性 4
三、旅游资源的萌变性 6
四、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8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9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 9
二、原生性旅游资源 11
三、萌生性旅游资源 18
四、小结 25
第一节 概述 29
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意义与基础 29
第二章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29
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依据和因素 30
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31
第二节 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32
一、美学观赏价值评价 32
二、康娱价值评价 38
三、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评价 42
四、资源存在条件评价 44
一、空间容量评价 47
第三节 旅游地理环境条件评价 47
二、舒适性评价 49
三、安全性评价 52
四、卫生健康标准评价 53
第四节 旅游客源条件评价 54
一、客源地区位条件评价 54
二、区域人口出游水平评价 55
第五节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56
三、与相邻旅游地关系评价 56
一、区域总体发展水平评价 57
二、开放开发意识与社会承受力评价 58
三、区域城镇依托及人口劳动力条件评价 58
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评价 60
五、旅游物产和物资供应条件评价 61
六、资金条件评价 61
七、旅游地建设用地条件评价 62
第六节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数量方法及其模型和指标体系 62
一、理论和方法 63
二、层次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66
第三章 我国旅游资源评估 85
第一节 我国旅游资源的一般特征 85
一、自然旅游资源 85
二、人文旅游资源 92
一、我国旅游资源在世界的地位 98
第二节 我国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98
二、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106
第三节 我国旅游资源的新发展 111
一、自然旅游资源 111
二、人文旅游资源 123
第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概论 135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简述 135
一、外国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135
二、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137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140
一、独特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140
二、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相结合 142
三、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143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143
五、旅游开发与地区总体开发相结合 144
二、开发可行性研究 145
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45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 145
三、风景区、旅游区总体规划与设计 146
四、技术建设与经营管理 147
第四节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147
一、不同范围、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147
二、不同性质、特征的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148
第五节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与任务 150
一、开发利用成绩 150
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51
三、开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52
第五章 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型式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第二节 海滨、海岛、海洋 159
一、利用形式 159
二、实例 160
二、实例 162
第三节 荒漠、草原 162
一、利用型式 162
第四节 山地、森林、名山 164
一、开发型式 164
二、实例 164
第五节 河川、湖泊 166
一、开发型式 166
二、买例 167
第六节 泉、瀑、溶洞 168
一、开发型式 168
二、实例 169
第七节 平原、水乡 170
一、开发型式 170
二、实例 171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 172
一、开发型式 172
二、实例 173
第九节 文物古迹 174
一、开发型式 174
二、实例 175
第十节 近现代史迹纪念地 176
一、开发型式 176
二、实例 176
第十一节 现代建设成就 177
一、开发型式 177
二、实例 178
第十二节 民俗、民族文化传统 179
一、开发型式 179
二、实例 179
第十三节 饮食、物产 180
一、开发型式 180
一、开发型式 181
第十四节 城市 181
二、实例 181
二、实例 183
第六章 景点开发与建设 184
第一节 景点开发建设基础 184
一、景点开发建设类型 184
二、景点开发建设基本原则 185
第二节 空间组织与构景 187
一、空间组织要点 187
二、构景手法 188
第三节 环境与建筑设计 188
一、环境设计 188
二、风景建筑与设计布置 189
第四节 游览线 191
一、游览线组织原理 191
二、游览线设计与建设 192
第一节 旅游项目开发基础 195
第七章 旅游项目开发 195
第二节 普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 198
一、概念 198
二、普通观光旅游的特点 198
三、普通观光旅游开发的意义和潜力 199
四、普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形式 200
第三节 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01
一、概念 201
二、特殊专题旅游特点 201
三、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02
第四节 文化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04
一、概述 204
二、文化旅游 204
三、教育旅游 206
四、科学考察旅游 207
五、博物馆旅游 208
六、仿古旅游 210
七、宗教旅游 211
第五节 体育康娱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13
一、概述 213
二、登山旅游 213
三、冬季体育旅游 214
四、海上、水上体育旅游 215
五、驾车体育旅游 217
六、狩猎和垂钓旅游 218
七、徒步旅游 220
八、武术旅游 222
九、体育探险旅游 223
第六节 休疗保健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24
一、概述 224
二、矿泉、温泉浴疗旅游 224
三、海浴医疗保健旅游 225
四、泥浆浴医疗保健旅游 226
五、洞穴医疗保健旅游 227
六、高山、林地、湖区休疗养旅游 228
七、老年保健康复医疗旅游 229
八、特殊医疗保健技艺旅游 229
第七节 民俗节庆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30
一、概述 230
二、民俗旅游 230
三、节庆旅游 232
第八节 公务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35
一、概述 235
二、会议旅游 236
三、商务旅游 239
四、展览旅游 240
第九节 物质享受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42
一、概述 242
二、购物旅游 243
三、饮食旅游 244
第十节 寻根探亲类特殊专题旅游项目开发 246
一、概述 246
二、寻根旅游 246
三、寻踪探亲旅游 247
第十一节 奇特类旅游项目的开发 248
第八章 旅游路线开发 251
第一节 旅游路线开发基础 251
一、旅游路线概念 251
二、旅游路线种类 251
三、旅游路线开发一般原则 252
第二节 旅游路线的组织与设计 253
一、旅游路线的主题特色 253
二、旅游活动节目安排的节奏、韵律感 254
三、发挥地域旅游功能,兼顾冷、热点客流平衡 255
四、旅游交通组织与设计 255
五、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 256
一、我国旅游路线开发的轨迹 257
第三节 我国旅游路线的开发 257
二、我国主要旅游路线及其发展态势 258
第九章 风景旅游区规划 262
第一节 概述 262
一、含义 262
二、规划的任务 263
三、规划编制的步骤 263
第二节 风景旅游区性质确定 264
一、意义、内容 264
二、性质分析与确定 264
第三节 风景旅游区范围与规模容量的确定 266
一、风景旅游区范围 266
二、风景旅游区的外围保护地带 267
三、风景旅游区容量 268
一、风景旅游区结构 271
二、功能分区与景区组织 271
第四节 风景旅游区总体布局 271
三、旅游服务中心 273
四、景点建设与项目布局 273
第五节 风景旅游区专项规划 274
一、道路交通规划 274
二、园林绿化规划 275
三、旅游设施规划 276
四、风景旅游区规模 276
四、工程设施规划 277
五、环境保护规划 277
第六节 近期建设规划与投资效益估算 278
一、近期建设规划 278
二、投资效益估算 279
第十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 280
第一节 旅游资源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281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284
一、成绩 284
二、问题 286
第三节 旅游资源保护原则与内容 290
一、旅游资源保护原则 290
二、旅游资源保护类型的主要内容 294
三、旅游资源保护的重大措施 297
第四节 旅游资源开发管理 302
一、开发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302
二、开发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303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的调查研究 305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法 305
一、调查类型与任务 305
二、调查方法与步骤 310
一、资源评价模型系统工程分析 312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的研究方法 312
二、资源评估开发工作中的专家咨询 315
三、资源评估开发的公众调查 317
四、旅游资源开发图件的编制 322
第三节 风景旅游区评估任务、内容和方法 324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324
二、评估的项目、内容 325
三、评估的方法、步骤 327
一、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335
附录 335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40
三、全国主要自然保护区名单 368
四、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及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单 374
五、中国旅游国线景点一览 375
六、中国国家级专项旅游线路一览 386
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的《世界遗产目录》 395
主要参考文献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