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史编 1
第一章 印度哲学发展概况 1
第二章 吠陀与奥义书 4
第一节 吠陀 4
第二节 奥义书 8
第三章 非正统哲学流派 12
第一节 顺世论 12
第二节 耆那教 14
第三节 佛教 16
第四章 正统哲学流派 50
第一节 数论派 50
第二节 瑜伽派 53
第三节 胜论派 56
第四节 正理派 60
第五节 弥曼差派 66
第六节 吠檀多派 70
第五章 近代哲学 81
第一节 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81
第二节 印度近代较有影响的哲学理论 85
第三节 印度近代哲学的特点 92
概论编 99
第一章 印度哲学的重要特点 99
第一节 印度哲学发展的特殊性 99
第二节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103
第三节 哲学史料的残缺及年代的含糊 106
第二章 转变说 110
第一节 属转变说类型的主要流派 110
第二节 各转变说间的重要差别 114
第三章 积聚说 119
第一节 属积聚说类型的主要流派 119
第二节 各积聚说间的重要差别 123
第四章 因果观 129
第一节 几个重要哲学流派的因果观 129
第二节 对比分析 135
第五章 直觉思维方法 139
第一节 直觉方法的产生 139
第二节 直觉方法的正统哲学流派中的应用 141
第三节 直觉方法在非正统哲学流派中的应用 144
第四节 直觉方法在印度哲学史中的意义与作用 145
第六章 辩证思维方法 149
第一节 辩证思维的几种主要表现 149
第二节 辩证思维在印度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56
第七章 逻辑思维方法 159
第一节 印度古代逻辑产生的背景 159
第二节 早期正理派逻辑理论的基本内容 160
第三节 佛教对印度逻辑理论的重要发展 164
第四节 印度其它派别的逻辑观点及新正理派 166
第八章 量论 169
第一节 量的定义及各量的一般内容 169
第二节 各派量论的主要观点 171
第三节 各派量论间的重要差别 177
第九章 我论 180
第一节 我论的产生 180
第二节 婆罗门教各哲学流派的“有我论” 182
第三节 佛教的“无我论” 184
第四节 其它宗教与哲学流派的“我论” 185
第五节 各派“我论”之比较 186
第十章 解脱论 189
第一节 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 189
第二节 佛教的解脱观念 190
第三节 婆罗门教哲学流派的解脱观念 192
第四节 耆那教的解脱观念 195
第五节 对比分析 196
第十一章 社会伦理思想 199
第一节 吠陀、奥义书时期的社会伦理思想 199
第二节 婆罗门教各哲学流派的社会伦理思想 202
第三节 佛教、耆那教的社会伦理思想 205
第四节 顺世论的社会伦理思想 207
第五节 结论 209
史料编 211
一 吠陀 211
二 奥义书 216
三 顺世论 229
四 耆那教 233
五 佛教 241
六 数论派 265
七 瑜伽派 276
八 胜论派 282
九 正理派 293
十 弥曼差派 301
十一 吠檀多派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