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什么是贫困 1
一绝对贫困 2
二贫困是相对的 5
三哪些是有用的 9
第二章贫困的测量 11
一如何划出贫困线 11
(一)美国制定贫困标准的一个具体案例 11
(二)对构成贫困标准的基本要素的讨论 13
二 不同的贫困标准可以定义出不同群体的穷人 21
(一)对不同贫困标准的基本评价 21
(二)每个标准的截点一致吗? 24
(三)各个标准选择了社会的哪一群体作穷人 27
三测量贫困程度的方法 29
(一)常用的方法 29
(二)森(Sen)指数和公理标准 32
(三)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34
四对收入不均等的测量 38
五国际间贫困程度的比较 41
第三章谁是穷人 47
一富裕国家中的穷人 47
二穷国里的穷人 56
三穷人知多少 68
一维护贫困的理论 72
(一)社会分层职能学说 72
第四章贫困的原因 72
(二)贫困功能论 73
(三)“三M”理论 74
(四)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经济”原则 77
二贫困的家谱延续 80
(一)贫困文化论 81
(二)文化剥夺论 83
(三)贫困处境论 85
(四)对上面的一个小结 86
三贫困源于社会结构 87
(一)“结构论”者的前4种理论说明 87
(二)一种更广泛的原因分析 90
(三)对西方贫困理论的一个简短回顾 95
四大众贫困原因考 96
(一)地理因素与人口因素 97
(二)一些不赞成的声音 99
(三)结构观点对大众贫困的理解 102
(四)影响贫困的一系列重要变量因素 105
第五章有合理权益的增长 108
一 强调GNP的增长 108
(一)倒U型发展理论 108
(二)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理论 110
(三)刘易斯的发展模型 110
二两个增长的佼佼者 112
(一)墨西哥 113
(二)泰国 117
三水涨了船就高吗? 121
四增长的选择 125
五国际上的一些经验 129
六 “绿色革命”的一场国际性辩论 139
第六章直接面向穷人 147
一 5个亚洲国家的特别计划 147
(一)印度 147
(二)泰国 153
(三)南朝鲜的新村运动 157
(四)菲律宾的“KKK”计划及其更新形式 159
(五)印度尼西亚 161
(六)对5个国家特别计划的一个小结 162
二对基本需要的保障 163
三国际组织的推动 167
四对“有选择救助制度”的进一步说明 173
(一)菲律宾社会发展公司 173
(二)菲律宾的帕潘加稻农协会联盟 175
(三)“有选择救助制度”的3个基本问题 176
第七章缩小贫困的岛屿 180
一福利制度 180
(一)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 180
(二)多种津贴和补助金组成的福利网 183
(三)“劫富济贫”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186
二 “向贫困宣战” 189
三区域开发政策 192
(一)英国区域政策的沿革 194
(二)意大利的南方开发 196
(三)巴西“扩大农业边疆”的开发实践 205
(四)日本振兴后进地区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特征 212
(五)欧洲共同体的区域政策 218
四对区域政策的进一步讨论 222
第八章计划的设计 229
一计划的类型 229
二计划对象的选择 232
三计划三要素 237
四计划的内容 241
第九章系统的建设 248
一传递系统的组织结构 249
二传递系统的组织特征 255
三非政府组织的案例研究(一) 260
(一)孟加拉格拉米恩乡村银行 261
(二)马来西亚艾克迪尔私人信托机构 262
(三)印度阿默达巴德市个体妇女联合会的合作银行 263
(四)传统的金融信条是怎样打破的 264
四非政府组织的案例研究(二) 267
(一)泰国南龙地区以社区为基础的乡村综合发展项目 267
(二)巴基斯坦的雪村和罗利的农村支持计划 268
(三)萨沃达雅的母亲教育和儿童开发活动 269
(四)如何保证成功 270
五缓解贫困项目的接受系统 271
六缓贫过程中的培训活动 273
(一)培训需求评估 274
(二)培训的方法及课程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