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病毒学简史 1
1·1病毒的发现 1
目 录 1
1·2病毒生长的必要条件 2
1·3烟草花叶病毒的分离 3
1·4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4
1·5传染性噬菌体DNA的发现 5
1·6哺乳类动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6
1·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结晶 9
1·8现代研究简况 10
2·2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13
2.病毒分类的原则 13
2·1结构成分 13
2·3病毒分类 15
2·4密码 18
2·5变异性和特异性 20
2·6病毒的抗原性质 20
3.测定病毒的定量方法 22
3·1病毒滴定的原理 22
3·2空斑试验 22
3·3计量测定法 23
3·4补体结合试验 23
3·6免疫荧光 25
3·7放射免疫测定 25
3·5中和试验 25
3·8酶联免疫测定 26
3·9免疫扩散 27
3·10血凝和溶血素试验 27
4.病毒的提纯 28
4·1病毒收获物的制备 28
4·2差速离心 29
4·3沉淀方法 29
4·4凝胶过滤 29
4·5蔗糖梯度沉降 31
4·6等密度离心 32
4·8用洗涤剂和酶处理 35
4·7非水溶剂提取 35
4·9一个提纯草案 36
4·10纯度的标准 37
5.病毒的结构 39
5·1多成分系统的遗传结构学 39
5·2自我组装对病毒图案的影响 40
5·3螺旋和二十面体对称的原因 43
5·4螺旋对称(TMV) 44
5·5二十面体对称 46
5·6芜菁黄花叶病毒(TYMV)的结构 51
5·7病毒的重组 52
5·8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54
5·9病毒降解的方法 55
5·10病毒RNA的选择性释放 56
5·11含有非同一蛋白的病毒 57
5·12原体概念 59
5·13特殊多肽的位置 61
5·14细小RNA病毒的组装 63
5·15腺病毒的结构 65
5·16腺病毒成分的生物学功能 68
5·17复杂病毒的结构 69
5·18副粘病毒的结构 70
5·19痘病毒的结构 72
5·20噬菌体的结构 73
6.病毒感染的战略 76
6·1引言 76
6·2附着 76
6·3穿透作用 78
6·4病毒脱去外衣 79
6·5病毒感染的不同类型 81
(1)溶解性感染 81
(2)转化 82
(3)持续性感染 83
6·6一种生物化学的“政变” 84
6·7细胞过程的抑制 88
6·8新的代谢活性的获得 90
6·9病毒基因组的转译 94
(1)RNA噬菌体 95
(2)细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97
(3)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 100
(5)DNA病毒 103
(4)分段基因组 103
6·10 DNA病毒的复制 104
(1)环状排列 106
(2)滚环 108
(3)溶源性和转导作用 110
6·11 RNA病毒的复制 113
6·12致瘤病毒 122
(1)DNA致瘤病毒 123
(2)RNA致瘤病毒 124
6·13病毒颗粒的成熟 126
(1)T噬菌体的组装 126
6·14缺陷性干扰颗粒 128
(2)有套膜的病毒的成熟 128
6·15结论 130
(1)单纯RNA病毒 130
(2)感染DNA 130
(3)非感染性核酸 131
(4)RNA-DNA病毒 131
(5)病毒从细胞到细胞移动 131
(6)与亚基因组(DI)颗粒的相互作用 131
7.病毒和生物环境 132
7·1进化 132
7·2疫苗 132
7·3化学治疗剂 134
7·4起始和结局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