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新作(序言)[童兵] 1
前言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节 传播学的由来 2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奠基人 13
第三节 传播学的理论分支及传播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23
第四节 我国现阶段研究传播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6
第二章 传播(上) 43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 44
第二节 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49
第三节 不同历史时代传播活动的特点 72
第三章 传播(下) 81
第一节 传播的性质与传播活动的过程 81
第二节 传播活动的基本分类 88
第三节 传播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104
第四节 传播活动的基本环节及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 116
第四章 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一)--传播者 121
第一节 传播者及其类型 122
第二节 传播者的任务 136
第三节 传播者的权利和社会责任 143
第四节 传播事业和传播行为的控制 148
第五章 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二)--受传者 162
第一节 受传者在传播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 162
第二节 受传者的分类及其特点 166
第三节 受传者的权利和参与传播的目的 173
第四节 受传者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 181
第五节 受传者对传播过程的被动控制 189
第六节 对受传者的培养与改造 197
第六章 传播内容研究 200
第一节 对信息的基本认识 200
第二节 信息的分类与特点 206
第三节 信息传播中的有关问题 215
第四节 内容的载体--符号 226
第五节 语言符号 232
第六节 副语言符号 241
第七章 传播媒介 247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247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分类及其特点 253
第三节 传播活动中的媒介调度及媒介对传播活动的控制 258
第四节 传播媒介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冲击 265
第五节 麦克卢汉等人的媒介研究 275
第八章 传播效果 280
第一节 西方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观点 281
第二节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287
第三节 反馈 304
第九章 传播环境与传播制度 308
第一节 环境在传播中的作用 308
第二节 传播活动中对环境的利用与改造 317
第三节 不同传播制度下传播活动的特征 327
第四节 发展传播学 331
第十章 传播方法与传播技巧 340
第一节 传播方法、技巧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的要求 341
第二节 传播方法技巧在内容方面的体现 344
第三节 传播方法和技巧在形式上的体现 352
第十一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371
第一节 实地调查法 373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 385
第三节 控制实验法 388
第十二章 中国传播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学体系的建立 392
第一节 中华民族对世界传播事业的贡献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理论观点 39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理论主要观点 404
第三节 新形势对中国传播体制和观念的冲击 410
第四节 中国传播学体系的基本构想 418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