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国思想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俐娜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010014396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民国思想史》简介

中国民国思想史 1

一、民国思想概述 1

二、民国初年思想的发展 7

(一)辛亥革命后政局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7

1.帝制复辟与思想界的尊孔 7

2.康有为的“孔教救国”论 10

3.重视传统学术研究的倾向 12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5

1.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宣传 15

2.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 19

(一)杜威哲学与胡适的“实验主义” 23

三、“五四”前后西方观念的输入与论争 23

1.杜威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24

2.胡适的《实验主义》 26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0

1.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及“问题与主义”之争 30

2.李达、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35

(三)罗素哲学的传播与影响 39

1.罗素的“五大演讲”及其“临别赠言” 39

2.张东荪与社会主义论战 43

(四)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45

1.中国人理解的托、克二氏学说 45

2.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与社会主义论战 49

(五)其它哲学流派的输入 53

1.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54

2.杜里舒的“生机主义哲学” 57

四、东西文化的论争 59

(一)如何看待东西文化 59

1.陈独秀等人的东西文化观 59

2.杜亚泉的东西文化观 62

3.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及其影响 65

(二)东西文明调和的争论 67

1.章士钊“调和论”的提出 68

2.关于“调和论”的争论 69

1.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74

(三)中国文化道路的讨论 74

2.中国文化出路讨论的进一步展开 80

(四)“整理国故”及其批评 87

1.“整理国故”主张的提出 87

2.胡适“整理国故”的主张 89

3.“整理国故”运动的展开及其批评 91

五、“五四”时期史学思想的发展 94

(一)西方新史学理论的宣传和介绍 94

1.“新史学潮流”及其理论的影响 94

2.唯物史观在史界的影响 98

二、“五四”时期史学的发展 102

1.对传统史学的更新和发展 103

2.关于中国古史的讨论 106

六、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 111

(一)论战的缘起与玄学派的主张 111

1.张君劢的人生观主张 112

2.梁启超的《人生观与科学》 115

(二)科学派的主张 117

1.丁文江对张君劢的批驳 117

2.吴稚辉、胡适等人的观点 119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看法 123

1.陈独秀对科学与人生观之关系的解释 123

2.瞿秋白的《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 125

1.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缘起 127

(一)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127

七、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战 127

2.新思潮派的“半封建”社会观 129

3.严灵峰、任曙的“资本主义”社会观 131

4.陶希圣的“半殖民地”社会观 134

(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137

1.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及各派间的争论 138

2.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 141

八、哲学的发展与论争 144

(一)现代各派哲学体系的形成与争论 144

1.张东荪的哲学观点及其批判 144

2.叶青哲学及其批判 147

3.李石岑《未来的哲学》及其批判 150

1.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154

(二)马克主义议哲学在中国的进一步阐发 154

2.李达的《社会学大纲》 157

3.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160

九、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的讨论 167

(一)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争论 167

1.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及其主张 167

2.“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主张及其讨论 171

(二)关于“全盘西化”的争论 175

1.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175

2.胡适的“充分世界化”主张 179

(一)冯友兰的“新理学” 182

十、传统哲学的更新 182

(二)贺麟的“新心学” 186

(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190

(四)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和陈立夫的“唯生论” 194

十一、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201

(一)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201

1.傅斯年的史料学思想及实践 201

2.提倡民族精神的史学思想 205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208

1.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阐述 208

2.对中国社会史的进一步研究 214

十二、结语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