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亚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2105849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丁亚平(1961~)

目 次引言 1

第一章让现代意识的理性光芒照亮一切——论茅盾文学批评的社会心理 2

一、历史使他别无选择:文学批评现代意识构成。取精用宏的开放眼光。主体性的高扬与批评意识的自觉。争取清新自由的民主对话空气。宽容意向与多元趋求。 4

二、茅盾文学选择的两难境地:将外在规范化作内在自觉。个人与时代俱进,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批评每每不忘社会。社会背景、社会意识与社会价值。社会使命、群体心理与导向意识。 21

第二章交织在双重网络系统里的审美心态——论茅盾文学批评的个性心理 29

一、茅盾就是茅盾:性格类型与构成——立于作品旁边的思想者。传统性格与民族文化认同——巨大的历史和心理平衡感.严正的艺术良知与深邃的理性精神、历史意识。 30

二、醒着的茅盾有一个现实的世界。真实——批评的核心范畴:事实感、意蕴世界与时代尺度。生活——批评的最大参照系:生活修养与社会科学知识储备。未来意识——透过现实对未来的关联;超前意识——时代意志的预测;批评趋赴——人道意识与阶级意识交叉撞 41

三、历史平衡感、现实与未来意识统一于情绪机制。积淀着理智和意志的审美情绪。情绪的肯定性表现——审美诚意,扶持新人,《呼兰河传》评论;情绪的否定性表现——对不宽容的不宽容。 58

第三章批评思维的整体、宏阔与发散性——论茅盾文学批评的思维品质 71

一、批评思维品质:价值属性与实践特性。思维特质——整体、宏观、发散性。对象感;发散思维;批评思维的多方位,综合性,比较思维与求异思维。 72

二、批评思维机制:开放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与理性思维能力;动态平衡与距离感;宏大的审美趣味与创作追求;文学影响。 88

第四章文学价值的感知、判断与预测——论茅盾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 103

一、价值整体感知——批评感性思维模式:批评冲动与灵感思维。讲“我的感想”与述一己印象体验。经验直觉与理性直觉。 104

二、价值理性确证——批评理性思维模式:并不用牺牲感觉来提高理智的身价。由主题思想、意蕴世界切入价值评价。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理性思维四特点。 116

三、价值超前测定———批评思维的超前形态:预测性的想象与推理。超前性审美认识与评价。未来价值意识与理想。文学史是文学批评、阐释史。肯定性和否定性价值预测;个别与一般的文学现实的超前测定。 132

第五章选择意识与现实主义理论批评的历史运动——论茅盾文学批评的发展心理(一) 144

一、茅盾是谁?历史而具体的批评个性。选择意识——批评心理发展的深在机制。文学批评是“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统一。文学选择归根结底是由客观社会生活本身完成的。构建于批评主体各别质素与心理定势之上的“人为的选择” 145

二、“五四”时期: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心理对位与价值认同;“五卅”时期:向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转换方向;抗战时期:民族与时代的选择——“还是现实主义”。《夜读偶记》和“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公式产生的心理动因。 154

第六章群体心理、人格心理与形式心理的演变轨迹——论茅盾文学批评的发展心理(二) 176

一、群体心理生成的四个原因。由“人的文学——真的文学”到“阶级的文学——革命的文学”的转换。群体心理中的逆向发展。民族解放与大众文学倡导。对于个性与民主的呼唤。在全新的价值规定和社会必然中寻索内心的自由与平衡。 177

二、茅盾的人格心理、角色身份与二重人格分析。“五四”时期的人格个性与角色身份的正向与负向运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的心态管窥。由抗战到建国时期的人格转换:内倾与外倾。 189

三、批评形式心理的历史轨路。现代精神和印象感觉批评、创作个性批评。社会与文化背景批评及其产生机制。马克思主义批评模式:论争批评与思想批评。民族意识、使命感与信息批评。现实批评——对民主政治的呼唤。 194

结语 216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