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城春秋 旧貌新颜 1
历史建置沿革 1
地理概貌 7
兵家必争之地 14
古城新姿 17
城乡协调发展 22
第二章 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 40
邳县大墩子遗址 40
新沂花厅遗址 41
汉代王陵墓葬 43
汉画像石 45
汉代陶俑 47
碑帖拾萃 49
方言俚语 53
民间婚俗 56
风味饮食 58
岁时节日 61
集市庙会 63
宗教寺观 66
戏苑春秋 71
曲艺百家 75
民间美术 77
第三章 文川武乡 人才荟萃 79
汉高祖刘邦 79
酂侯萧何 81
平阳侯曹参 82
绛侯周勃和条侯周亚夫 83
舞阳侯樊哙 84
楚元王刘交 85
韦孟和他的《讽谏诗》 86
经学家刘向 87
解忧公主 88
彭城高士姜肱 90
江东第一谋士张昭 91
宋武帝刘裕 92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93
刘知几与《史通》 94
徐州刺使张建封 95
穷而后工的诗人陈师道 96
明末两遗民:阎尔梅、万寿祺 97
张竹坡与《金瓶梅》 99
李昪、李璟、李煜 100
南社名流周祥骏 101
书法家张伯英 102
画家李兰 103
诗书画“三绝”的钱食芝 104
国画大师李可染 104
人民音乐家马可 106
戎马诗人郭影秋 107
中医学者郭子化 108
雕塑理论家王子云 109
美术教育家朱丹 110
戏曲艺术家苏少卿 111
戏剧理论家徐慕云 112
清史学者萧一山 113
作家郭枫 114
诗人舒兰 115
科学家武衡 116
第四章 轶事传说 人文景观 117
秦始皇泗水捞鼎 117
西楚霸王戏马台 118
拔剑泉 119
圯桥进履 120
王陵母墓 121
北洞山汉墓 122
射戟台 123
燕子楼与关盼盼 124
苏轼与黄楼 125
放鹤亭 126
城下城奇观 127
奎河与潘季驯 129
马陵山与三仙洞 130
徐州文庙 131
淮海第一关 132
镇河铁牛 133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134
泉山自然风景区 135
徐州博物馆 136
第五章 科教文化 日新月异 138
科技事业 138
教育事业 141
卫生事业 144
体育事业 147
文学艺术 149
报业纵览 154
广播电视 164
第六章 工业生产 蓬勃兴起 168
煤炭工业 174
电力工业 176
治金工业 178
机械工业 180
建筑材料工业 182
化学工业 183
橡胶工业 185
皮革工业 186
塑料工业 188
纺织工业 189
轻工工业 191
电子仪表工业 194
食品工业 196
乡镇企业 198
第七章 农村经济 展翅腾飞 200
萌芽和兴起 200
历史上的鱼米之乡 201
洪水走廊 203
复苏和巨变 204
水利建设改天换地 205
新兴的商品粮仓 208
平原绿洲 210
畜牧水产 212
十大商品基地 213
第八章 商业经济 繁荣兴旺 219
商业的崛起和勃兴 219
东方明珠 220
由盛而衰 221
繁荣兴旺的市场 222
星罗棋布的网点 224
日益扩展的对外贸易 225
粮食行业丰富多彩 226
沟通城乡的金桥 227
欣欣向荣的金融信贷 229
特色鲜明的商办加工业 231
窗口企业绚丽多姿 232
第九章 交通邮电 日益发达 236
起伏不定的历代水运 236
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 239
重要枢纽的铁路交通 242
新兴的航空、管道运输 245
现代的邮电通信 246
附录 250
古代诗人咏徐州 250
工商企业名录 255
后记 258